别的院校我不太清楚,至少在吉林大学,目测有40%到50%的本科生选择了考研,但考不考得上就是另一回事了。
总的来说,顶流985考研的人可能不太多,但垫底985考研的人还是不少的。
[来看我][来看我][来看我]
很显然,这是错误的认识。
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认知,主要原因有三:1,混淆了“考研”与“保研”的概念。
考研,是指本科毕业后,为了继续深造和获得更高的文凭,再参加研究生考试的一种升学方式。
考研有两种途径:一是,参加全国统一研究生考试,即统考,由国家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考试,统一划定分数线。
这种考试,适用于国内的大部分普通高校。
二是,全国有34所高校具有自主命题的资格,这部分学校是包括清北复交、C9、华五等在内的顶尖大学,由学校自己出题进行研究生录取考试,有的学校也会除了专业课以外,直接使用统考的英语和政治试题。
在时间上,自主命题考研和国家统考的时间是一致的,但难度一般高于统考,所以其分数往往比国家线要低一些。
保研,全称是“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获得保研资格的学生,无需参加笔试程序,由高校鉴定学生的学习成绩、综合素质等,在一个允许的范围内,直接保送读研究生。
保研主要有四种形式:1,主要基于学习成绩的免试直推。
这是保研最主要的形式,名额也是最多的,当然难度也是最大的。
主要由学校划定学分绩点,再按一定比例将名额下发到各院系。
一般情况下只有班级前几名才可能保研。
2,特长生免试直推。
为了招徕或留住特长人才,有些学校会对体育类和文艺类特长生给予特别优惠,免试推荐就读研究生。
3、校际间免试直推。
由于各学校保研条件和学生学习状况的差异,为了鼓励高校间学术交流,减少学术近亲繁殖,教育部鼓励向其它高校免试推荐优秀毕业生。
所以,有些学生在本校难以获得保研资格,但在其它学校反而可能如愿以偿。
4、免试推荐、保留入学资格。
这类保送生不是马上去读研,而是保留入学资格一、两年,先按照学校安排去有关部门工作,如辅导员,或去边远地区支教。
此类保送的条件相对要低一些,但也不是人人都能申请,一般只有表现突出的学生干部或活动积极分子才有入选资格。
2,985院校保研比例高,参加考研的人自然较少。
985大学全是我国的优秀高校,能读到的学生基本都是很优秀的。
他们不仅在高中学习好,进入大学后也非常努力,跟那些大专高职类院校的学生有着鲜明对比。
为了给他们提供更畅通的升学途径,也是各高校为了留住更多的优质生源,在国家的允许下,大多数985高校都拥有非常可观的保研名额。
全国名校保研率大致如下:北大、清华保研率超过50%;华东五校(中科大、上交、复旦、南大,浙大)、北师大等保研率均接近或在30%以上;同济、国科大、武大、华中科大、农大等紧随其后,保研率超过25%。
总体看来,老牌C9位居前列,华东五校胜过中坚九校,985高于211;211大学胜过普本,工科胜过综合型,北京高校胜过其他高校。
若以保研率15%为界限,保研率超过15%的有43所大学;非211大学,1——5%不等。
可见985高校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推免程序成为研究生的,他们自然不需要再去辛苦备考,否则我国的研究生报考数,远远不止分布的300多万。
这也是有人误以为985大学生考研很少的主要原因。
3,985大学生属于真正的稀缺资源,我们身边看到的并不多。
我国现在高考录取率已经超过了80%,意味着100个人参加高考,里面就有80个人成为大学生。
但是,这是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大量举办专科、高职院校和二、三本学校扩充的结果。
然而,读大学容易了,可要考一所好的大学其实并不容易,甚至可以说很难。
尤其能被985高校录取的学生,不说是凤毛麟角,那也是学习中的翘楚和学霸。
据统计,全国各省市985录取率最高的天津、上海也仅有5%多一点,最低的安徽、河南才1.1%,平均下来全国不足2%。
如此低的录取率,我们身边又能看到多少985的大学生呢?所以,我们经常听到、看到考研的学生,好一点的是211高校的学生,更多的还是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
结束语:在用人需求不断提高,叠加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下,考研已经成了很多学生的选择,甚至不惜二战、三战。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现在一个本科文凭已经烂大街,要想获得一份理想的就业机会,研究生学历就成了一块含金量更足的敲门砖。
不过,由于考研具有较高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对于经济条件不太的学生,如果没有获得保研资格,又不是必须考研的话,不建议加入考研大军,早一点就业,早一点挣钱,为家庭减轻负担可能更实际一些。
如果实在想读研的话,等以后条件好了,可以边工作边考研。
大家觉得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