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情况而定,好学校好专业应该没什么水分,若自己实力超强还怕这些干嘛!
考研有走后门的么考研复试环节真的有“黑幕”吗?谢邀。
每年考研出成绩和复试的时候,总会有人说这个学校“黑幕”那个专业“猫腻”,在我之前的视频或是讲座中,其实都讲过,考研复试目前来说,算是相对公平公正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当然我不能排除黑幕存在的可能,我也相信每年都有复试冤死的同学,每年总有高分被刷的,也有很多低分逆袭的,那我要说句公道话,考研复试不是唯分数论,导师选学生,选的是可造之才,选的是综合素质不错的学生。
而其实很多所谓的“黑幕”,不过是一部分考生高分被刷之后的愤慨而已,他们知道自己差在哪里死在哪里,就是不愿意承认罢了。
不过不得不承认的是关于二三本所谓歧视的问题,这个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无论是专业素质上还是其他一些方面,在导师看来,部分二三本院校的同学的确是没法同211/985同学相比的,我们能做的就是要努力,分数更高,比那些211及以上的考生做到更优秀!所以有时候我们需要换位思考一下,假如你是导师,面前一个211的考生,一个三本的考生,分数条件差不多,你觉得你会选谁的概率大呢?所以唯有不断突破自己,让自己初试成绩更好,复试表现更优异!如果大家觉得对你有帮助,请点个赞,也欢迎评论区提问点击头像关注我,查看更多专业考研回答,总有跟你情况相近的你的转发,我的10w+我是张雪峰,一个让学习变得更快乐的考研老师
感谢悟空小秘书/头条教育联盟的邀请。
考研复试是以学院为单位组织,不同学校、学院之间差异不小。
在小西看来,其中有个关键的参数-复录比,不同分段的考生对复录比理解不同。
在初试成绩排名前列,如招生10人,初试成绩排名第3,复录比1.2:1的情况更符合该考生的意愿,毕竟12个人复试淘汰2个,淘汰率最多20%,遇上后期复试后放弃就读的,也许就淘汰1个。
可是,排名第13的同学就会觉得里面是不是有黑幕呢?考研复试是综合选拔,不是简单的看初试成绩,更不是高考,为什么复录比这么低,应该达到2-3:1才算合适。
可是,在复录比3:1的情况下,意味着30人参加复试,淘汰20人、录取10人。
除了前3名稳妥些之外,后面4-10名心理都没谱。
按往年部分院校的实际录取情况,前10名也就保留4个左右。
这样的话,前面淘汰的6名同学又会觉得有内幕,对吧。
简单的说,不是每个初试第1名复试选拔同样优秀,可一旦淘汰第1名,绝对是引起轩然大波。
一个大学有10余个、甚至更多的学院,每个学院的不同专业都有1个第1名,折算下来每年考研复试的专业第1名几千个,低于千分之一的淘汰率同样被人质疑有黑幕。
小西记得18年湖南大学全日制会计硕士招生60人,其中推免生占44人,参加暑期夏令营合格占13人,剩余给统考的指标仅为3人。
这就是为啥小西一再推荐大家不要盲考,做好准备,有机会的话一定参加拟报考院校的暑期夏令营,综合选拔合格或优秀的话(不同学校要求不同),统考可免复试直接录取。
录取指标3人,最终进入复试的人数多少呢?小西看了下,当时学院发布的复试人数名单,符合条件参加复试的人数是94人。
简单的口算下,不足2%的录取率。
在看下上财会计专硕,2018年报考人数1255人,复试人数139人,初试过线率11%,最终录取41人,报录比约3.27%...-------------------小西觉得,我们在说考研复试有内幕的时候,总体原因还是给予录取率不高,尤其是采用综合选拔后,部分初试优秀的同学淘汰后能觉得公平吗?在教育部之前的文件中,已明确要求2020年在读研究生人数要达到290万人,再一次的扩招也许会缓和考研难的问题,可紧跟着就是研究生学历再次贬值,学生能力不能达到社会预期的问题,或者直白的讲就是"研究生就业难、毕业=失业"的问题。
那如何提高自己的复试通过率呢,可以看到小西之前的问答回复,也许你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当然,不否认部分院校也许真有"黑幕",欢迎留言交流。
毕竟学校、学院太多啦...希望对您有帮助,方便时给个关注,谢谢您~2019-01-21-02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