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适合哪些人读

瓦尔登湖适合哪些人读,第1张

瓦尔登湖适合哪些人读 瓦尔登湖适不适合初中生看啊?

一般的英语水平肯定不行,瓦尔登湖是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的,不是母语毕竟不容易领会其中的这些智慧,读了反而提不起兴趣,因为注意力都用到琢磨语法和词义了。还是先读徐迟先生的中译本,以后英语水平达到一定层次了,再看原版。

有人说今天已是物欲横流的社会,那么我们还有必要阅读《瓦尔登湖》吗?

重新决定,重新选择,有的人喜欢物质,有的人淡泊物欲,所以呢,因追求不同,读瓦尔登湖,可以带来内心的宁静,对生命更加的尊重。

为什么说瓦尔登湖是一本宁静,恬淡,充满智慧的书?

《瓦尔登湖》其中分析生活,批判习俗处,语语惊人,字字闪光,见解独特,耐人寻味。许多篇页是形象描绘,优美细致,像湖水的纯洁透明,像山林的茂密翠绿;也有一些篇页说理透彻,十分精辟,给人启迪。 这是本清新、健康、引人向上的书,对于春天,对天黎明,都有极其动人的描写。这里有大自然给人的澄净的空气,而无工业社会带来的环境污染。读着它,读者自然会感觉到心灵的纯净,精神的升华。如此轻易的撩起心中关于童年的怀念,那么柔软,那么温存的接近着幸福。

《瓦尔登湖》是怎样的一本书?

不记得是什么时候第一次读《瓦尔登湖》,只觉得这个叫梭罗的人写东西可真够跳跃的!叨叨叨一大堆,你也不知道他要表达什么;看起来有章节的书,内容又完全交叉;有时描写的细致入微,有时一句带过。勉强看完了“经济篇”,又按照章节随意翻了翻,梭罗啊梭罗,我是真的没看懂你。

第二次阅读,是因为去年过生日的时候老板送我一本精装《瓦尔登湖》,她说,“这是一本关于极简的书,我也留了一本,咱们一起看”。结果就是她一页没看,我又抱着这本依旧晦涩的书啃,这一次愣是读到了蚂蚁的惨烈战斗,它们好像就在我眼前战斗,好像我变得跟它们一样小,又好像它们变得跟我一样大。梭罗在“观战”并记录下来战争过程的时候,是不是也和我一样甚至听到了甲胄撕裂的声音?

在随后的日子里,第三次、第四次的阅读自然而然地发生,梭罗描述的各种场景总是出现在我的生活里。那瓦尔登湖的蓝、瓦尔登湖的绿、瓦尔登湖的狗鱼和围绕瓦尔登湖生活的松鼠、啄木鸟、伐木工人、村民、旅行者。除了这些,160年前的梭罗用两年时间在瓦尔登湖边过着寻常人难以理解的生活,我又该如何理解他? 越是想要知道梭罗的秘密,就越是好无头绪。我索性不再抱什么希望,也许他只是无意中写成了这样一本让人着迷又看不懂的书而已。Let it go! Let it be! 就在这个时候,我迎来了冥思苦想的奖赏----我好像找到了梭罗留下的这团杂乱毛线的一头!

梭罗的两年瓦尔登湖生活,正是他的有意无意安排的一次冥想!他给自己盖了一间小木屋,从此专注于当下,他让一切自然而然地发生,让自己在这自然而然中自然而然地生活;我们看到的那些杂乱的、跳跃的场景,正是梭罗的专注被自己的思维打乱的那一刻。每当这个时候,梭罗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跑偏了,于是他温柔地将思绪拉回到当下,从新专注于“现在”。他并不懊恼,也不责备自己,但他如实记录了这些“跑偏”。书中一次又一次的跳跃,正是梭罗一次又一次地发现自己走神,他摇摇头,笑一笑,十分自然地再把自己拉回到当下! 在长达两年的专注中,梭罗的思维飘到了天南地北,从蚂蚁到宇宙;这也正是冥想的真谛----开始你刻意让你的注意力集中在你的呼吸(或者别的什么),但是你的思维会自由发散,当你意识到你忘记了关注呼吸,这正是我们要等待的“惊喜时刻”;你不懊恼也不自责,因为“专注”不是一个待完成的任务;轻轻地,把你的注意力拉回来;又一次你体会到思想的力量,你居然可以控制如此强大的力量。一切自然而然,它来,你发现它来了;你轻轻地放它走,把自己留在现在。就这样反复千百回,这也正是人生的意义。

资源:关于冥想的广播,podcast 搜索 10% happier;苹果商店搜索10% happier, Sharon是我的最爱。 我曾经也对冥想嗤之以鼻,是因为我当时还不太理解什么叫做“不要轻易排斥你认知以外的事”。也祝你幸福。

作者:极简Moor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b61c2b3893aa ?源:简书 简书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的转载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注明出处。

梭罗为什么说《瓦尔登湖》不适合中国人看?

之所以问及这个问题:索罗为什么说《瓦尔登湖》不适合中国人看,应该是源于《瓦尔登湖》原文中的一段话:我想要讲述的,无关中国人和夏威夷人,而是关于你们的,住在新英格兰的读者们。

怎么说呢,单就这样一段话,得出这样的定论式的结论还是有所欠缺的,但是还是站在《瓦尔登湖》本身的内容来看一看,作者对于中国的读者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吧。


首先,瓦尔登湖通篇中设计到中国的篇章不多,但是出现的几处,都没有对中国带有偏见的描述。

1.中国、印度、波斯和希腊的古哲学家都是一个类型的人物,外表生活再穷没有,而内心生活再富不过。

2.……这样的探险并不停止在密西西比,或太平洋,也不叫你到古老的中国或日本去,这个探险一往无前……

3.请想想中国的自大和那种人类的凝滞的自满。


这三段文字中,前两段都带有对中国这个古老国度的认可,尤其是古老的哲学思想;第三段中论述,也没有相对倾斜的贬义色彩,只是代表一种情绪,中国的自大(考虑一个问题,为什么自大?)

然后,我们将目光再回到《瓦尔登湖》中,如果你细心就会发现,其实在《瓦尔登湖》中有诸多的地方,借鉴了中国几千年前的名著名言。这些言论来自于《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等。而引用的言论都是带有古中国独特人文自然的感悟。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德不孤,必有邻。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等等,通篇《瓦尔登湖》引用的先秦名言多达实际处,从这些引用中,你是不是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为什么梭罗说中国人不适合看《瓦尔登湖》。

主要原因就是在当时的梭罗认为,中国的古人能在几千年前就已经悟到了人性的本质、人与自然的本质,而且感悟远比他的感悟还要来的深刻与圆满,中国人有着如此丰厚的文化底蕴(这也解释了前面,梭罗提到中国自大ed原因),根本没有必要去读一读他小儿科的《瓦尔登湖》。


这才是,梭罗说出那段话的根本原因。


原创?老麦,请敬关注:老麦说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50667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2
下一篇 2022-11-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