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古矿录》记载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的磁山一带。指南针的前身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司南。
据1982年3月,《光明日报》报道:磁山(在今河北省邯郸市武安)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的发源地。据《古矿录》记载:《明史地理志》称:“磁州武安县西南有磁山,产磁铁石。”又《明一统治》称:“磁州武安县西南有磁山,产磁铁石。”又《古矿录》记载:《明一统治》称:磁山,在县西南30里,土产矿石,州名取此。磁山,指南针的故乡。
扩展资料
指南针,古代叫司南,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的磁针,磁针在天然地磁场的作用下可以自由转动并保持在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上,磁针的北极指向地理的南极,利用这一性能可以辨别方向。
常用于航海、大地测量、旅行及军事等方面。物理上指示方向的指南针的发明有三类部件,分别是司南、罗盘和磁针,均属于中国的发明。据《古矿录》记载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的磁山一带。
指南针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磁石磁性认识的结果。
指南针最早是什么时候谁发明的?在历史上,指南针是熊国的轩辕黄帝发明的,这也是后人认为最正确的答案。指南针又称为司南,又叫罗盘。指南针作为古代最早的磁性指向器,也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 相传在公元前2700年,中国的轩辕黄帝在大雾中使用指南针,来辨别方向,最后打败了蚩尤。在物理上指示方向的指南针其实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司南、磁针和罗盘。 早在战国时期指南针就已经出现了,不过当时所谓的指南针是很简单的,由一种天然磁石研制而成,那个时候的指南针是一个勺形,虽然很简单但辨别方向还是很管用的。 后来指南针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经过后人的层层研究,功能强大的指南针发明出来了。到了北宋时期,指南针开始被用来做导航,指南针的存在对当时的科技进步有着很大的帮助,当然这也为世界文明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指南针最早叫什么早期的指南针有什么意义?指南针最早叫司南。司南是用天然磁铁矿石琢成一个勺形的东西,放在一个光滑的盘上,盘上刻着方位,利用磁铁指南的作用,可以辨别方向。早期的指南针在航海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最初的司南改进的水罗盘将航海带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借助这样的先进设备,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那时,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指南针在中国古代的演进经历了很长时间。王充《论衡》中所记“司南之构杓,投之于地,其抵抵指南”,应是模仿当时使用的圆底搏勺的形式,将磁石琢成磁勺,放在?占用的地盘上来旋定南北方向。庄季裕《鸡肋篇》记载在两只水瓢中置磁石铁屑,进行两瓢相互吸引的幻术,这反映南宋初年司南已被指南针所代替了。中国古代还掌握了利用磁石对钢铁进行人工磁化,制造指南针的技术。用磁石制造司南,需要通过琢玉工艺手段,费工费时,而且如果质料不精,极向不准,是很难完成的。人工磁化的指南针就不然,只要将一根钢针在磁石上摩擦,顷刻之间钢针就能磁化。这项发明最早的记载见于北宋科学家沈括(1031~1095)所著《梦溪笔谈》:“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水浮多荡摇,指爪及碗唇上皆可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为最善。其法取新渡中独茧缕,以芥子许蜡缀于针腰,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关于磁偏角,沈括又做了试验。沈括精于天文历法,因而他从圭表的地理子午观测比较中加以证明。磁针偏角的发现,是古代科学史上的重要成果。欧洲到了13世纪才知道磁针偏角,那时多误解为指南针工艺装置上的缺点。沈括在指南针装制技术上做了四种试验----水浮法、指甲旋定法、碗唇旋定法、缕悬法。但实际的指南针制作中,广泛应用的是第一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