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板块构造理论,问这个问题的人比较多,本文课考拉为大家整理以下内容。
板块构造理论的特点是什么?地壳运动的产生原因,需要用大地构造理论加以解释,用不同的学说来证明,有多样性,有准确性,这就是板块构造理论特点
板块构造理论是什么?上世纪六十年代,科学家们提出了一种革命性的理论,这就是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面覆盖着不变形且坚固的板块(地壳),这些板块确实在以每年1厘米到10厘米的速度在移动。由于地球表面积是有限的,地球板块分类为三种状态:其一为彼此接近的汇聚型板块边界;其二为彼此远离的分离型板块边界;其三为彼此交错的转换型板块边界。板块本身是不会变形的,地球表面活动便都在这三种状态下集中发生。
简述板块构造理论的主要内容,你如何理解它是地学史上的一场革命?板块构造论,或称“板块构造假说”、“板块构造说学”或“板块构造学”,是为了解释大陆漂移现象而发展出的一种地质学理论
板块构造的理论是什么?实际上来讲,当前的大地构造学还处于很幼稚的阶段。所谓“幼稚”,即意味着:
第一,非常不成熟;
第二,最重要的内容虽然已证明基本可靠,但关于次要的内容和细节的说明,则意见分歧尚多;
第三,未知的,尚待探讨的和仍在争论中的方面比已有的成果要多得多,许多重要的发现预计还在今后;
第四,有广阔的发展前途。
板块构造学说是从对海洋的研究而来,但是我们不得不意识到这样的问题,海洋中岩石的年龄最早也就在两亿年前,而大陆中却存在3800ma到4200ma年前的岩石。我们可以清楚的意识到大陆的地质过程远比海洋要复杂。所以板块构造学说在“登陆”的过程中遇到了太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一方面板块构造学说确实尤其适用性,但我们更多的看到了大陆的特殊性。
关于这一学说的不足,有一本叫《地学思想史》的书对当前板块构造学说尚未解决的问题有一些总结概括,现摘录如下:
地球自从形成以来在地表和内部进行着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地球表面形态特征正是地球的内外力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力是形成地球表面差异的重要原因。探讨地壳运动的产生原因,需要用大地构造理论加以解释。
板块构造说是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新的全球构造学说,由于板块构造新理论的出现,地球科学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意义十分重大。目前板块构造说已经成为综合多学科成果的主要理论框架,成为现代流行的被普遍接受的最新理论形式。
20世纪60年代以来,海底扩张的现象已被证实,大陆漂移的假说也被普遍承认。1965年,科学家运用计算机使地球各个大陆以现有的形状恰好拼合在一起,并将海地地形、地震位置、火山等活跃部位都连接成为带状。
由此,人们设想,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可能表现为若干岩石圈板块的相互运动。1968年,法国的勒皮雄(X.Lepichon)、美国的摩根(W. J. Morgan)和英国的麦肯齐(D.P. Mckenzie)等学者根据当时已经发现的诸多新的地质现象,把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的概念发展成为著名的“板块构造说”。板块构造说提出后,又被许多科学家不断予以完善,很快得到了其他地学工作者的赞同。现代地球科学的发展,以板块构造说的建立为标志进入了革命时期。
1970年后,板块构造学说确立。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是:
(1)岩石圈板块是在软流圈上滑动的
地球的最上层沿垂直方向可划分为物理性质截然不同的两层:坚硬的岩石圈和部分熔融的软流圈。全球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一部分)不是一个整体,而是由相互运动着的若干刚性板块所构成的。每一个板块都“浮”在软流圈之上,岩石圈板块就在软流圈上滑动,大陆漂移实际上是板块运动的结果。这些板块在以每年1厘米到10厘米的速度在移动。
(2)地球的岩石圈划分为许多板块
岩石圈分为若干个板块,各个板块在不断移动相互挤压,而各个板块内部相对比较稳定。勒皮雄把全球岩石圈划分为6大板块(图5-3-7):欧亚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板块、南极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它们决定了全球板块运动的特点。板块的分界不受海陆限制。岩石圈的厚度一般是70~100千米,在洋中脊其厚度不足10千米。
3)地球板块之间在相互运动
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之间则比较活动,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
(4)板块作用的驱动力是地幔对流作用
地幔对流体存在岩石圈之下,对流体上升的地区正是大洋的海岭,在对流体的作用下,海底岩石受力破裂,地幔物质上升到达顶部冷却凝结而形成海岭,以后继续上升的地幔物质从海岭顶部的巨大开裂处涌出,形成新的大洋地壳,又把早先形成的大洋地壳以每年几厘米的速度推向两边,使海底不断更新和扩张。
以上就是关于什么是板块构造理论的详细介绍,更多与此有关的内容,请继续关注课考拉,希望本文对你有所帮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