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七大高峰排名珠峰第一,谁第二的

世界七大高峰排名珠峰第一,谁第二的,第1张

世界七大高峰排名(珠峰第一,谁第二)

山,也称山脉,是土地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土地的骨架。山的类型有很多种,如褶皱山、断块山、火山等。由背斜或向斜发育而成的山脉和山谷统称为褶皱山脉。由断层发育而成的山脉和山谷统称为断块,或简称断块。断山山是地壳运动过程中广泛分布的地貌。它是由火山岩浆沿着地壳薄弱区域喷出地表而形成的。火山由火山口和圆锥体组成。

下面小编送你地球七大洲的最高峰:

1.亚洲:珠穆朗玛峰(8844.43)

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国西藏和尼泊尔的交界处。海拔8844米,是亚洲最高峰,也是世界最高峰。这座山主要由结晶岩系组成,呈巨型金字塔形状。东北脊、东南脊、西山脊之间夹着三堵陡壁(北壁、东壁、西南壁)。在这些山脊和悬崖之间有548个大陆冰川,规模较大的冰川约有600个,面积达1600平方公里。它是低纬度现代冰川的中心。冰川上有各种瑰丽罕见的冰塔,高达数十米的冰崖,步步陷陷的明暗冰缝,险象环生的冰崩区。在它周围20公里内,有无数的山峰和山脉。海拔7000米以上的山峰有40多座,形成了峰峦抵朝、群峰涌动的壮丽景象。

珠穆朗玛峰位于东经8654′,北纬2754′,中尼边境东段,北坡在西藏,南坡在尼泊尔。整座山呈巨型金字塔形状,威武雄壮,昂首于天。周围地形极其陡峭,天气瞬息万变。在山脊和悬崖之间,有数百条大大小小的冰川,还有许多美丽神奇的冰塔,像是广寒宫的仙境。从18、19世纪开始,一些国家的探险家和登山队前往珠峰探索奥秘,但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有人从南坡登顶。从1921年到1938年,他们把珠穆朗玛峰北坡称为“无法攀登的路线”和“死亡路线”。清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康熙帝从青海西宁派遣两名技艺高超的喇嘛进藏,勘查地形,绘制山水图。他们第一次用汉语和满语标注了珠穆朗玛峰的位置(汉语为“珠穆朗玛峰阿林”,满语为“大山”),并明确表示它位于中国境内,它被列入清朝的“故宫全图”。这是

2.南美洲:A 空加瓜(6959)

南美洲最高峰A 空加瓜,位于阿根廷西部门多萨省,海拔6959米。常规的攀登路线是西北山脊,因为攀登的人多,通常会很拥挤。最佳攀登季节是12月和1月,这是南半球的夏季。

A 空加瓜山位于阿根廷西部门多萨省,靠近智利边境。它是南美洲的最高峰,有“美洲巨人”的美誉。“A 空 Gagua”在瓦皮语中是“巨型瞭望塔”的意思。人类第一次登上了A 空甲瓜山,考察证实它是由火山岩构成,呈圆锥形山形,山顶有一个凹陷的火山口。这是一座典型的火山。但相关资料证明,并未发现它在人类出现后再次喷发,因此成为世界上最高的死火山。A 空加瓜山顶堆满了巨石,大风吹得人难以站立。从这里放眼望去,白雪皑皑的冰川很多,连绵起伏,晴天甚至可以看到太平洋的景色。峰顶中央竖立着一个十字架,四周是钢丝。这是为了纪念林和他的妻子在攀登阿空嘎瓜山时遇难而建的。他们是安第斯山脉杰出的研究者。

3.北美:麦金利山(6194)

麦金利山位于美国阿拉斯加州中南部,是阿拉斯加山脉的中峰,海拔6194米,是北美最高峰。印第安人称它为德纳里峰,意思是“太阳之乡”。后来,它以美国第25任总统威廉·麦金利的名字命名为麦金利山。该构造属于太平洋边缘山带,是侏罗纪末期内华达州麦金利山的造山运动形成的。是一座巨大的背斜褶皱花岗岩断层山,山势陡峭,南北两峰。这座山的三分之二终年被雪覆盖。山北坡降水很少,雪线高度达到1830米。南坡降水较多,有大型现代冰川,主要是卡希尔特纳和鲁斯冰川。由于太平洋暖流的影响,麦金利山的气候相对温和,海拔在762米以下。森林发达,有杉树、桦树等植被分布。麦金利山是野生动物保护区。常见的动物包括驯鹿、灰熊和麋鹿。也是全世界登山爱好者的聚集地。1917年,它成为美国的麦金利山国家公园。

4.非洲:乞力马扎罗山(5895)

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最高的山脉。它是一座火焰山,高5895米,面积756平方公里。乞力马扎罗山被称为“非洲屋脊”,而许多地理学家喜欢称它为“非洲之王”。乞力马扎罗山国家公园和森林保护区占据了整个乞力马扎罗山及其周围的山林。乞力马扎罗国家公园由树线以上的所有山脉和六条穿过山地林带的森林走廊组成。乞力马扎罗山四面环山,这里有许多哺乳动物,其中一些是濒危物种。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最高的山。根据山区气候的垂直分布规律,乞力马扎罗山的基本气候,从山脚到山顶,是从热带雨林气候到冰盖气候。这一景观包括从赤道到两极的基本植被。因为地处赤道附近,植被从热带雨林开始。气候分布属于非地带性分布。所以乞力马扎罗山容易形成地形降水,给它带来充沛的降水。

海拔1000米以下有热带雨林带,1000-2000米之间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2000-3000米之间有温带森林带,3000-4000米之间有高山草甸带,4000-5200米之间有高山寒漠带,5200米以上有积雪冰川带。

由于全球变暖和环境恶化,近年来,乞力马扎罗山山顶积雪融化,冰川退缩严重。乞力马扎罗山的“雪冠”一度消失。如果情况继续恶化,乞力马扎罗山的冰盖将在15年后不复存在。根据联合国的报告,乞力马扎罗山的冰盖将随着全球变暖而融化,并在15年后完全消失。非法伐木、木炭生产、采石和森林火灾都加剧了冰盖的融化。然而,乞力马扎罗冰川的消失将严重破坏这一地区的生态系统。相关研究报告显示,由于气候变暖,乞力马扎罗冰川的体积在过去100年间减少了近80%,附近居民的饮用水供应减少。

5.欧洲:厄尔布鲁士山(5642)

位于俄罗斯西南部(大高加索山脉),属于高加索山脉大高加索山脉的博科沃伊分支。它是一座死火山,海拔5642米,靠近格鲁吉亚。也是欧洲最高峰。俄罗斯基斯洛沃茨克市位于厄尔布鲁士山以东65公里处,南距格鲁吉亚高加索地区20公里。北纬43度21分,东经42度26分..

厄尔布鲁士山雪线北坡海拔3200米,南坡海拔3500米。周围有77座冰川,总面积140平方公里。冰川融化了水,在它们周围形成了无数的河流。冬季结束后,雪线以上积雪深度通常为30 ~ 60。

厘米,有时可达3米。有巴克桑谷、东乌佐伦谷、尤森吉谷、阿德尔苏谷、伊里克谷、阿德尔苏谷、Kyrtyk谷、SyItransu谷等。靠近埃尔布鲁斯山。厄尔布鲁士山是大高加索山脉群峰中的“领头羊”,简称“尔峰”,是博科沃伊山脉的最高峰。在小比例的地图上,它给人的感觉是“骑在”亚欧大陆边界上的一座“横贯大陆的山峰”上。实际上,它的地理坐标是北纬43° 21′,东经42° 26′,它的南面离亚欧分界线有20多公里。所有的山脉都在欧洲,整个山峰落在俄罗斯联邦的政治版图——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目前属于联邦,西侧靠近俄罗斯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的东南角。

长期以来,西方人常常以一种模糊不清、无法解释的方式,把欧洲最高峰的桂冠戴在阿尔卑斯山的勃朗峰(Mt.Blanc,海拔4810米)头上。到20世纪50年代初(可能更早),国际学术界已经达成共识,高加索山脉的主脊基本上是亚欧大陆陆地边界南段的自然边界。从此,问题解决了:当然,欧洲最高峰是这条分界线北侧海拔5642米的厄尔布鲁士山。

6.南极洲:文森地块(5140)

南极洲最高峰文森山海拔4897米(16066英尺)。位于艾尔沃斯山脉,在哨兵山脉和遗产山脊之间,俯瞰罗纳冰架。它是由美国探险家林肯·埃尔斯沃思在1935年发现的。发现了一些当地软体动物的化石,包括三叶虫和腕足动物,这表明寒武纪气候温和。

文森山海拔5140米,是南极洲的最高峰。位于南纬78度35分,西经85度25分,位于西南极洲,是南极大陆埃尔瓦斯山脉的主峰。西南极洲有许多火山,仅玛丽伯德地就有30多座。

南极半岛附近的岛屿大多由黑色火成岩组成,怪石嶙峋,山峰突兀,气度不凡。西南极洲大部分地区的基岩面都在海平面以下,也就是冰盖下的陆地实际上是低于海平面的,有些地方甚至低于海平面2000米。

罗宇胜山是一座陡峭的山,大部分地区终年被冰雪覆盖,所以交通很困难。它被称为“死区”。文森山虽然不高,但却是七大洲最后一座山峰。1966年12月17日,一支美国登山队登上了文森马西夫世界第一高峰。

7.大洋洲:科斯丘斯科山(2230)

科西乌斯科山(Mount kosciusko),位于澳大利亚东南部新南威尔士州堪培拉西南,是澳大利亚最高的山,也是大洋洲的最高点。科西乌斯科山海拔2230米,由花岗岩构成;冬天山顶有雪,有古冰川遗迹;海拔1700米以下有很多森林,上面是夏季牧场。

科西乌斯科山(Mount kosciusko),位于澳大利亚东南部新南威尔士州堪培拉西南,是澳大利亚最高的山,也是大洋洲的最高点。科西乌斯科山海拔2230米,由花岗岩构成;冬天山顶有雪,有古冰川遗迹;海拔1700米以下有很多森林,上面是夏季牧场。波兰探险家Szcelekai于1839年发现了这座山,并以波兰英雄Tadiush Kosciusko (1746-1817)的名字命名。

它位于新南威尔士州东南部,悉尼西南354公里处,是著名的冬季运动胜地。科西乌斯科山(英文:Mount Kosciusko),又译科西乌斯科山(Mount Kosciusko),是澳大利亚东南部大分水岭的一座雪山山脉,是澳大利亚的最高峰,海拔2228米(7310英尺)。

1839年,波兰探险家Szcelekai发现了这座山,并以波兰民族英雄Tadeusz Kosciusko的名字命名。

这辈子能去一次,也无怨无悔!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民自发贡献,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文(http://www.diemang.com)仅提供信息存储空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并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网站涉嫌抄袭侵权/非法内容,请发送电子邮件至[email protected]举报。一经核实,本网站将被立即删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51602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3
下一篇 2022-11-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