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不同地区的地形、气候等地理差异,以及饮食习俗、烹饪技艺等文化环境的影响,中国形成了八大特色菜系。
这八大菜系是发展到清初的鲁菜、粤菜、苏菜、川菜,然后是浙菜、徽菜、湘菜、闽菜。其中川菜和湘菜以麻辣著称,辣椒在菜肴中的作用不容小觑。那么胡椒作为一种“舶来品”,是在明朝时期传入中国的,人们吃胡椒最早的时间是在清朝乾隆年间。我们以川菜为例。辣椒传入中国之前,对辣有很大需求的川菜味道如何?怎样才能满足人们对辣的需求?
在辣椒被用于川菜之前,川菜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而这三个阶段各有不同的调味特点。
1.先秦至秦汉:饮食文化出现但没有突出的地域特色。
1早期川菜萌芽。
巴蜀地区的饮食文化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存在。
在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巫山大溪文化遗址中发现,遗址出土的文物有碗、壶、盘、瓶、壶、碗等食器陶器。广汉三星堆遗址还发现了鼎、壶、釜、罐、盘、坛等用餐器具。
我们可以看到,早在先秦时期,盛食和烹煮食物的工具就已经使用,战国时期很多墓葬中出土的盛食工具大多精美耐用。所以相对于只关心饮食消费不知道装饰的古代,先秦时期是饮食文化发展的一大步,也是早期川菜的萌芽期。
2独特的味道——“臭恶依旧美丽”
东汉末年的经学大师郑玄,曾评《礼记·内则》一书,书中说:“今益州,有鹿者,非恶也,正因如此。”郑玄解释说,益州(今四川、重庆、云南等地)人。)杀了鹿,把鹿肉埋在土里,等鹿肉烂臭了再挖出来吃,而蜀人爱吃的鹿肉就是烂鹿肉,肉的香味可想而知。
鲁的《春秋本味篇》曾经记载了伊尹对说的一句话:“水者腥,肉者耻,草者苦。”恶还是美的,理由都有。”虽然这句话强调的是厨师在烹调之前首先要了解原料的自然属性,后来的汉高祖也在评语中说:“蜀若以羊蜡为料,闻之则香,各有所用。“羊也可能是汉代的“羊淹”,由此可见,在后世的记载和认识中,蜀人对“臭”情有独钟。而有气味来源的食物,大多是自然腐烂或发酵后再食用的。
不过“以闻为美”其实是四川下层民众的最爱。这种味道在元明以后重建的现代川菜体系中早已消失,甚至不再被接受。
3.没有地域特色。
西汉杨雄《蜀都赋》曾说:“交融五味夫,甘甜之和,一勺药,河东鲢鱼,陇西牛羊”。这里写到了当时的川菜种类繁多,食材不限于本地的,而是借鉴了别人的。
这段话被后人引用在《北堂书潮》中:“甘甜之和,为牡丹之汤;江东鲢鱼,陇西牛羊;肥猪配米饭,孤马蹄蟹。鸽子的初乳,山鹤的秋;首席龟,税田奶鹞,不能努力;五七个菜比咸鹌鹑猫头鹰好吃。能养精血者,不可除。”所以在当时蜀人的生活中,味道是不偏不倚的,是“五味调和”。烹饪原料的来源是多样的,从江东到陇西都有。此时的川菜应该属于古川菜,并没有表现出与其他地方不同的地域特色。
2.汉末至魏晋至宋代:古代川菜的特色开始显现,并逐渐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
1喜欢甜味和蜂蜜
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很容易形成两种饮食习惯的分界线,即“南甜北咸”和“东辣西酸”。显然,现代川菜的辛辣似乎与甜味无关。
但曹丕《朝臣御览》中有这样的记载:“新城中,孟太守道,而蜀之豚、鸡、肫之味淡,故蜀民食之,乐得食蜜。”
新城的孟太寿说,四川人不喜欢肉的淡而无味,所以制作食物时喜欢附上一层蜂蜜。这是四川人独特口味的重要记录,从中可以看出四川人独特的口味偏好。
但在现代川菜中,很少使用蜂蜜,四川人爱吃甜的习俗一去不复返了。
2“好味道,好辣”的辣味出现。
到了东晋的时候,常渠在他的《华阳国志·蜀志》一书中说,蜀国的人很有味道:“好吃,好辣。”这个时候,四川人才开始追求辣。
在辣椒传入中国之前,四川人吃辣,最主要的辣源是辣椒、山茱萸、姜、蒜、葱、芥菜等。历史上经常记载蜀人使用这些辛辣食物。如南朝时期黄侃的《礼记艺疏》一书中记载“煎山茱萸,作于今蜀县”。九月九日取山茱萸,折其枝。甚至它实际上有四五英寸长。一升可以和十升药膏混合,它叫做叶言。“这是蜀人对山茱萸的利用,南宋文学家范成大曾调侃四川人对大蒜的喜爱:“巴蜀人爱吃生蒜,但有臭味。"
至于为什么魏晋时期的人才喜欢吃辣,应该和当时的气候变化有很大关系。气象学家竺可桢曾经计算过,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寒冷时期,气温远低于西汉和唐朝。而且三国末年何绍谏孙皓时,也说:“窃天之变,自九八年起阴阳错,四季逆节,日蚀地震;仲夏之霜,参与者之古书、书,皆因邪气、邪气所致。”虽然何绍认为“阴阳错”、“仲夏陨霜”是“小人作弄”的原因,但他也看到了当时气候的一次冷变。
而现代川菜对辣味的喜爱,从魏晋开始就受到了“好辣味”的极大影响。
古代川菜发展迅速,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
自隋唐五代以来,古老的川菜取得了飞速的发展。除了烹饪技术的提高和川菜的品种,到了宋代,川菜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和中国著名的菜系。
清代《五代诗话》中记载,王全斌到蜀地一个山村的小庙里乞讨食物。王全斌在寺庙里遇到了一个喝醉的和尚。因为和尚顺应自然,王全斌没有杀他,而是向他要食物。和尚拿出一锅蒸猪头给王全斌。更让人惊讶的是,和尚居然用一首诗说出了蒸猪头的做法。真的很奇妙。
这首诗“长毛嘴,短水肥,长喂药苗在山中”。蒸过的叶子已经包在蒸的地方了,煮的时候还浇了杏浆。清新淡雅的食物盘钉,和松软熟透的食物可与玉筷媲美。如果比根,根只吃藤。"
诗中自然而巧妙,但从诗中的食材、烹饪方法、摆盘来看,当时的川菜早已成熟。
宋代的川菜并不局限于四川,在中原、岭南、江南也有出现。孟长老的《东京梦录》中有解释。当时,北宋都城已经有很多川菜馆了。这些四川餐馆卖很多食物。“肉面,大面,大小面,炒面,杂炒事件,生熟饭。”令人垂涎三尺。此时川菜的影响力不可小觑,可以说是当时首屈一指的菜系之一。
三、南宋末年至清中叶:川菜重建前的破坏。
古老的川菜在兴盛了几个朝代后,在南宋末年蒙古军队入侵四川时遭到了极大的破坏。
但是一个阶段的结束也意味着另一个阶段的开始。四川人口受战乱影响,数量大减,古老的川菜从此一蹶不振。
明清时期,大量移民“湖广填四川”涌入,四川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受这些移民的口味和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川菜的口味逐渐被重构,为现代川菜的逐渐兴起奠定了基础。
清朝乾隆年间吃辣椒,就诞生了现代川菜。除了古代川菜的“辣”味,大部分在现代川菜体系中已经不存在了。
四。摘要
辣椒传入中国之前,川菜经历了三个阶段,口味也发生了变化。但我们能发现的是,即使没有辣椒的出现,川菜在人们的生活和环境的影响下,也能发挥其独特的魅力。
湘菜和川菜一样,对辣椒的需求量很大,在辣椒没有传入之前,湘菜还是有自己的特色,吃辣只是多种原因导致的口味变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提供,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服务,无所有权及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网站涉嫌抄袭侵权/非法内容,请发邮件举报。一经核实,本网站将被立即删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