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世界上最厉害的武器是什么

你知道世界上最厉害的武器是什么,第1张

世界最厉害的武器排名(世界最顶尖武器排行榜前十名)

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内,尊严只在刀刃之上!这是中国经过无数次残酷战争总结出来的经验。

国际著名科学家、两d一星荣誉勋章获得者钱老年轻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手里有剑和手里没有剑是两回事。中国人一定要有自己的原子d!”

中国1964年在新疆罗布泊成功引爆第一颗原子d,蘑菇云的崛起也代表了中国的崛起。外国媒体得知这个消息后,各国的新闻头条都是中国成功研制出原子d。太不可思议了!

中国的第一颗原子d于1964年爆炸成功。

中国拥有原子d后,世界各国对中国的态度发生了180度大转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与中国建交或改善关系,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合法席位。

如果我们没能研制出原子d,这一切可能都不会发生,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武器对一个国家是多么重要。

下面就来说说当今世界上最厉害的十种武器。

人民日报当时的报道

第十名:美国GPU-57巨型钻地d

美国GPU-57巨型钻地d

美国媒体声称这种武器可以轻易摧毁三峡大坝。虽然我们都知道美国老媒体总是喜欢夸大事实,但这种武器的威力不可小觑。

GPU-57巨型钻地d是美国空陆军指定的大型精确制导钻地d。它是美国“掩体粉碎机”系列的新成员,有“炸d之祖”的美誉。

这种钻地炸d装有GPS精确制导系统,重约13.6吨,d头携带2.3吨炸药。其爆炸当量约为110吨TNT炸d,爆炸威力约为广岛原子d的1/15。

GPU-57巨型钻地d最可怕的是,它的主要目标是地下机库、地下核设施、地下指挥所等深埋设施。如果它在这个封闭空的房间里内爆,它的力量会呈几何级数增长。

1991年海湾战争,美军曾将GPU-28钻地d送上战场。在一次作战行动中,美军轰炸机从10000米空的高度投下两枚GBU-28钻地d,准确命中巴格达的阿里米亚防御空洞。

第一颗钻地d在反[/k0/]洞砸出一个缺口,第二颗子d成功钻入反[/k0/]洞,随后响起剧烈的爆炸声。爆炸发生后,伊拉克军队赶往现场救援。

两伊战争

躲在这里的1100多名平民以为躲在这里很安全,没想到结果极其悲惨。第二枚炸d准确落入洞中,爆炸产生的温度高达4500度。1000多人瞬间化为灰烬,只有14人被气浪吞没幸存。

GPU-57的功能是GPU-28的十倍。凭借其锋利的d头,它可以轻松穿透200米深。即使是钢筋混凝土也需要至少62米才能勉强挡住一个。

这种炸d唯一的缺点是引信的设计。他无法自己判断引爆的最佳时机。他只能通过投d手的预测来提前设定。同时,作为传统的投掷炸d,他注定会被更多的高科技装备淘汰,所以被放在第十位。

B-2发射GPU-57测试

第九位:中国第三代温压d

上面提到的美国GPU-57钻入地下,不过是第二代温压d,外壳锋利。第二代温压d会在极短的时间内爆炸两次。

第一次爆炸将填充物扩散,然后第二次爆炸引起剧烈反应瞬间产生接近真空的高温高压杀伤区,非常适合杀伤躲在掩体里的有生力量,也适合清场。

我国研制的第三代温压d只需要一次爆炸就能达到第二代温压d两次爆炸的效果,同样的体积和重量下我们的威力只会更大。美国GPU系列武器杀伤半径在650m左右。

我们第三代温压d的杀伤半径已经达到了一公里左右,爆炸产生的高温高压也只是强烈而已。

但真正让第三代温压d排名第九的,是由此衍生出的众多系列产品。第三代温压d,温压火箭筒,单兵温压火箭筒,甚至温压榴d,想想都吓人。

但是第三代温压d也有缺点,就是载体。虽然可以配合火箭筒压制火力,但是缺少合适的轰炸机航母,无法像GPU武器一样进行全球打击。

然而,这不是问题。中国的H -20 RD已经提上日程。另外,我们的温压d是用来保护国家的,不是用来侵略的。有了H -20战略轰炸机,就足以对抗一切胆敢入侵我国领土的小家子气。

第八位:美国B-2隐形战略轰炸机

美国B-2隐形战略轰炸机

美国的B-2隐形战略轰炸机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个传奇。自1997年开始服役,至今未被超越。之所以没有被超越,并不是因为隐形战略轰炸机难以建造。

但轰炸机本身就是一个只有少数大国买得起的玩具,很少有国家买得起战略轰炸机。

目前只有美俄有成熟的技术,我们的神变轰-6K只能算准战略轰炸机。在H -20正式推出之前,B-2的霸主地位依然稳如泰山。

美国B-2隐形战略轰炸机,无机尾翼,全翼型,长约21米,翼展约52.4米,几乎和波音747一样宽,但长度只有别人的1/3。

可见这东西有多大。B2的最大速度为0.95马赫,即每小时1163公里,一次加油可飞行11100公里。

B-2示意图

美军的B-2隐形战略轰炸机可以携带80枚500磅的MK-82阻力通用炸d或36枚750磅的集束炸d,也就是俗称的子母d,或者干脆携带16枚B-83核武器。

但是美国的B-2隐形战略轰炸机也有很大的缺点。

第一,花钱太多。按照90多年的价格,一个B2的成本相当于其重量的三倍黄金。说它是黄金做的也不为过,因为机身表面的隐形涂层真的是含金的,稍微磕碰一下就得重新刷机。

第二,不能用。美军B-2隐形战略轰炸机除了隐形技术外没有自卫能力,飞行中也无法派其他战机护航。如果被击落烧毁,如果残骸被其他国家运出,真的可以当场吐血。

第七名:ELS卡什坦近防系统

卡什坦防御系统附近的ELS

这套系统很好的贯彻了ELS这个战斗民族的理念,火力极其凶猛。它是ELS栗舰的d载炮结合反[/K0/]系统的出口版本。

也是世界上唯一一种将大功率高射炮、多用途导d、光电火控系统和综合雷达集于一个炮塔的反[/k0/]系统。堪称反[/k0/]界的瑞士军刀。

所谓炮炮结合,不是指炮管一体化,而是指导d和高射炮一体化。卡什坦近防系统拥有2门6管30mm火炮和2组4管SA-11反[/K0/]导d,完美继承了俄罗斯武器的火力传统。

ELS在卡什坦防御系统附近开火

12管火炮齐射,射速高达每分钟10000发。这东西真的很像尤里的鳄鱼q,而且越来越猛。还自带天启坦克64导d,随时可以玩。就像挂电话一样。

如此猛烈的火力足以拦截各种常规反舰导d、航空炸d、飞机以及各种海上目标。

这个武器系统唯一的缺点就是精度有点差,重量太重。小一点的船根本装不下,后勤上差得不能再差了。

然而,ELS,一个好战的国家,并不在乎这些。一艘船为了发挥最大威力,配备两套卡什坦近防系统,火力输出难以想象。

第六名:美国福特级核动力航母

美国福特级核动力航母

美国的B-2隐形战略轰炸机和这个东西比起来,根本不烧钱,还不算舰载机和其他系统。单个空舰壳成本高达130.2亿美元。福特级航母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强的航母。

该航母全长约337米,飞行甲板宽约78米,排水量达到10.16万吨。由两个A1B反应堆驱动,航行速度仍然超过30节,也就是56km/h,移动速度很可怕。

福特级航母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它的舰岛,不仅重量只有尼米兹级航母的一半,而且位置更合理,更靠近尾部而不是中部,这使得飞行甲板的利用率提高了33%,足以容纳75架以上的舰载机。

美国福特号核动力航母俯视图

要知道,全球90%的人口都生活在海岸线200公里以内,航母空就相当于一个装满各种战斗机和武器的移动机场。一旦到了敌人家门口,后果可想而知。

同时,福特级航母配备了极其先进的电磁d射器、甲板维护站和着舰拦截系统,大大提高了舰载机的着舰效率。飞机每天最大攻击次数接近220架次,目标超过2000个,是尼米兹级飞机的十倍。

福特级航母的火力同样惊人。它装备了两套RIM-162改进型海麻雀导d系统、两套RAM ram导d系统、三门MK15六管密集火炮、四挺M2机q和各种诱饵d系统。

美国航母未来搭载的武器更是五花八门,轨道炮、激光武器都准备上去了。

但人确实有这个基本实力,13800伏的配电系统足以为航母提供60多兆瓦的电能。如果美国能研发出相应的电动武器,那么能源消耗永远不是问题。

但最后不得不说,航母目前的定位确实有点尴尬,暂时用不上,但你离不开它。毕竟这艘航母是国家的脸面。

美国航母编队

第五名:美国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

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

这是一款古董级的霸王,已经服役几十年,但技术上依然领先世界。美国目前有14艘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它们始终保持至少4艘核潜艇在深海巡航。

每艘潜艇携带24枚三叉戟-2导d,每个d头有8枚分导核d头,这意味着这4艘美国核潜艇可以随时发射近800枚核d。即使拦截一半,也依然可以分分钟摧毁一个中小国家,上演日本沉没的一幕。

美国战略核潜艇的核心是其降噪技术。它的水下噪音只有95分贝,甚至低于海洋背景噪音,这使得它被设备探测到的可能性极小。

更可怕的是,传统核潜艇隐形时的速度只能达到11km/h,而俄亥俄级核潜艇的速度高达37km/h的3倍多,堪称水下幽灵。

总的来说,战略导d核潜艇的作战能力不高。通常,他们很少单独行动。一般会和航母战斗编队一起行动,但谁也说不准会不会有潜艇潜伏在大海深处。

按照设计方案,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可以在不大修的情况下运行15年,核推进系统的理论续航能力是无限的。如果未来人工智能取代了驾驶员,这四艘潜艇将成为真正的幽灵。

这个武器没什么好说的,还是等国产096吧。

第四名:中国动能3反卫星导d

中国动能3反卫星导d

这种武器排在第四位,不是因为它的威力凶猛,而是因为它能使其他国家的核威慑失效。有两个办法:一个是弄瞎他们,一个是打掉他们的q。

按照这个趋势,未来的主战场一定是Tai 空,动能3就是响应Tai 空战争而产生的武器。

Too 空

对他们眨眼:这种武器专门打卫星和空站,通过动能冲击直接摧毁对方的眼睛,让对方完全失明。不管手里有多少核武器,都没有办法发射。

一些军事专家认为,只要中国使用24枚反卫星导d,就能让任何国家失明。这不只是说说而已。

打掉他们的q:这种武器可以拦截导d。动能3是动能拦截d,d体不需要爆炸,所以导d速度更快,更灵活,能够在探测到后及时摧毁敌方核洲际导d。

美日联合研制的标准-3反[/K0/]导d和拦截d道导d多次失败,但我们的动能3却能成功拦截东风21目标,这让美国自叹在导d和反导领域至少领先我们20年。

中国动能3反卫星导d拦截效果图

第三名:ELSRS-28萨尔马特重型洲际导d

ELSRS-28萨尔马特重型洲际导d

本来想说说这款东风41,但是sarmat太高调了,声称只有一款能让日本彻底沉没。

它是一种配备液体火箭发动机和多目标再入飞行器的重型洲际导d,由萨尔马特公司的ELS·马克耶夫火箭设计局于2009年开始研制。

可携带10枚重型或15枚中型分导式核d头,一枚分导式d头包含10枚核d,每枚核d爆炸当量超过30万吨。

最奇妙的是,导d采用了两个版本的设计思路,针对西欧和美国提出了不同的方案:

美洲方案;该导d起飞重量为150至200吨,投掷重量可达八吨,射程为16000公里。它甚至可以在南极附近潜行,攻击菊花。

欧洲的计划:起飞重量100-120吨,投掷重量5吨,导d射程9000公里。旧的双标。

Sarmat使用了大量针对d道导d的防御系统,例如,大幅减少了火箭发动机在助推级的工作时间,这使得其他红外侦察卫星很难探测到发射行为。

此外,ELS还计划在导d发射场装备Mogil主动防御系统,以确保其sarmat在第一轮攻击中不会失去作战能力。

在这些技术的加持下,萨尔马特导d已经成功取代撒旦导d,成为ELS新一代战略导d。

ELSRS-28萨尔马特重型洲际导d试验

第二名:中国死光A重型战略激光武器系统(太过神秘,配图不是实物)

这种武器研发的初衷类似于动能3,就是拦截其他国家发射的洲际导d,摧毁对方的军事卫星空站。

激光武器的优势在于发射等于命中,因为激光武器的射击速度是光速,一秒钟可以打到35万公里,而死光a携带的国产超大功率固体激光器产生的高能激光束。

即使在3000公里的距离上,也能保持每平方厘米35000焦耳的能量密度,比洲际导d造成的破坏力高出一个数量级以上。

由于我国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激光武器的致命能量衰减已经控制在千分之一以下,这意味着死射线A即使在3万公里之外,杀伤力依然可观。

在小型移动核发电机组的作用下,死光A可以在极小范围内瞬间释放出比核武器多100万倍的能量,足以气化所有被激光照射的物体,不会产生任何放射性污染。

至于激光不会转的问题,中国科研人员早在20年前就开始了预研工作,成功创造了中国独有的卫星折射技术。

折射激光不仅仅是一面镜子。激光除了强光,还伴随着高温和巨大的能量。

卫星折射技术更像是把死光束A做成卫星,然后从地面吸收相同波段的激光能量,按照预设的目标发射能量,完成折射。

要知道,卫星的近地轨道距离地面只有150~750公里,对于每秒35万公里的射速来说,只是一眨眼的功夫。

实验结果表明,从锁定水下核潜艇到用高能激光命中,仅需2.5秒。当激光持续照射5.2秒时,潜艇的舰体明显出现剥落,然后熔化汽化。整个过程不到一分钟,激光照射在航母上会有同样的效果。

仅仅是一个激光的威力,而死光A是十管的组合,也就是说打到任何地方的速度和震撼力都足以拦截所有企图入侵我国领海的导d和飞行物空。在折射卫星的帮助下,所有的核潜艇和航母都将隐形。

第一名:苏联沙皇炸d

最好的核d:苏联沙皇炸d

1961年10月30日,苏联在新地岛上进行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氢d试验,爆炸当量达数亿吨。

要知道广岛和长崎两颗原子d的爆炸当量加起来也不过37000吨,幸好苏联迷失了方向,实验力减半,只搞了个5000万吨的大的。

氢d在距离地面[/k0/]4.5公里的高度爆炸,全球都监测到不同程度的地震。这一幕仅次于灭绝恐龙的自然灾害,真的不可想象。

如果苏联没有减少实验力量,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爆炸产生的电磁冲击波导致北极的苏军反[/k0/]雷达烧毁,阿拉斯加的美军预警雷达和4000公里内的高频通信全部失灵,持续20小时,威力如同电磁脉冲d。

60年过去了,这颗炸d的威力还没有被超越,但我希望永远不会有人想到超越它。如果你能把它弄出来,那么地球离灭绝就不远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提供,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并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网站涉嫌抄袭侵权/非法内容,请发邮件举报。一经核实,本网站将被立即删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55041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4
下一篇 2022-11-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