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思想主张及影响

庄子的思想主张及影响,第1张

庄子的思想主张(庄子学说的重要观点有哪些)

说到道家,就必须提到庄子。他是道教的主要创始人,与老子并称为“老子”。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界和学术界尊为“老子哲学”。

庄子文采横溢,其代表作《庄子》被推崇者翻译成多种版本。他的著名作品有《快乐旅行》、《吴起论》等。他提倡“天人合一”和“无为而治”。

庄子有哪些思想值得学习和借鉴?本文将谈谈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子的著作和主要思想。

01 庄子说梦,从梦中受益

在文化史上,庄子的梦的理论具有非凡的意义。

《庄子》一书中提到梦的地方有几十处。关于梦的故事广为流传,如庄周梦蝶、石梦神木、神鬼之梦等。,这些都是后来文人和诗人的灵感。

关于老子的梦,最著名的故事要属庄周的梦蝶了。这个梦是这样的: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非常轻松舒服,完全忘记了自己是庄周。

过了一会儿,他醒了,对自己或庄周感到惊讶和困惑。他仔细地想了又想,不知道是庄周梦见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梦见变成了庄周?

这个梦引起了中国学者和哲学家的无限遐想,许多诗人把它作为诗歌中的典故。

最熟悉的是李商隐的名句:“圣人庄子白日做梦,被蝴蝶蛊惑,帝王春心杜鹃啼。”明代人张超对庄周的《梦蝶》进行了哲学阐释。他说:“庄周的梦是蝴蝶,庄周的运势也不错;蝶之梦是庄周,蝶之不幸也。”

这种解释表达了人生苦楚者的心声,却缩小了庄子梦的内涵,因为庄子梦蝶还涉及到人类的认知问题。我们读《庄子》,可以像《庄子》一样,把梦作为一个重要的认知角度。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梦是荒谬的。而西方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一种潜意识的反应,是愿望的实现。但有些梦善于伪装,不能一眼看穿。

庄子对梦的叙述和解释是全面的。把《庄子》的梦境故事串联起来,可以获得对人生非常的理解。他的《梦多》是一部寓言,关于生活和社会的寓言。

比如《石梦神木》的故事,讲的是一棵大树可以被供奉以保全自身,但不能被认为是有用的材料。

“骷髅见梦”的故事说的是一个骷髅宁愿做它的骷髅,也不愿意还原它的形状,告诉人们死亡不一定是坏事。

从这些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即使梦有着明确具体的意图,对人生有着极其清晰的指示,但梦在《庄子》中仍然是无知的,人需要自己的努力才能获得自知之明。

鲁迅先生曾说:“人生最痛苦的事,莫过于醒来后无路可走。”但梦不是假的。庄子希望能从中醒悟,从中吸取教训。

02 人生梦一场,何不逍遥游

在张元善等众多学者的杰出论述下,庄子是与佛、基督等人一样的终极人物。

在庄子的修辞寓言中,有生命社会的真谛。与佛陀的涅槃、基督的负累不同,庄子的终极目标是实现逍遥之旅,这也是人类对自身局限的超脱。

张远山把庄子的境界分为无明、小识、大识、智识等四种境界。如何理解这四种境界?

受平等思想的影响,现代人认为每个人的心思都差不多,因为人们常说,每个人都很聪明,没有谁比谁更笨。

但事实上,无论是东西方的哲学家,包括孔子,都承认人确实是有智慧的,也有愚蠢的。孙中山曾希望先知通向后知,后知通向无知,鲁迅则希望唤醒沉睡的人们。

因为一些当代人失去了对这些情况的意识,一些学者哀叹他们的不幸,并说:“你永远无法唤醒一个装睡的人。”

其实有的人并不是装睡,只是活在梦里,也就是庄子所说的无知,甚至是无明。

庄子在《逍遥游》中写道:“小知识不如大知识,小年不如大年。Xi知道它还能怎么样?不知木耳命运,不知春秋。

楚南有鬼,春五百岁,秋五百岁。古有大椿,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且彭祖现在已经出名很久了,大家都争着要也不可悲。"

意思:小智不知大智,短命者不知长命者。你怎么知道是这样的?木耳不知道一个月的开始和结束,蛴螬不知道一年有春秋。这是短暂的。

在楚国的南方,有一种树叫鬼灵,五百年为春,五百年为秋。古时候有棵大香椿树,用八千年当春,用八千年当秋。这是长寿的。

如今彭祖一个人就以长寿闻名。普通人跟他比不可悲吗?

在这段话中,朝凤、朝凤、明灵、太春只是无明、小知、大知、无上知的排列。在这样的知识状态下,那些朝凤般的人格还在嚣张,岂不可悲?

然而,愚昧无知的人,总喜欢固步自封。知道自己的渺小是理所当然的,觉得自己的使命就是做一个好的小自己。

正因如此,庄子的回答是,无明小知,不仅要明白外在的大知,也要明白自身存在的大知。

一个人在浩瀚的历史中真的很渺小,就像一个人不知春秋,但他和那个人之间还是有一种永恒的可能。如果他能意识到这种可能性,他可以是一个自己身心宇宙的逍遥游,也可以是一个世界、人生、社会的逍遥游。

怎样才能实现自由行?庄子用四个字总结:无等无我无功无名。

这四个字的解释是:不需要依赖外物,不分物我,不追求功利,不追求名利。这四个字说起来容易,但真正能做到的人很少。

正如卢梭在《启蒙运动》中曾经说过的,“人生而自由,但他总是被枷锁所束缚。”

在当代社会,我们大多数人都被眼前的名利、地位、社会资源所诱惑、俘虏、束缚。我们自以为成功,一辈子都在追求外界的名利,很难理解“人生的精彩”。

所以,读庄子的话,可以让人相信,与波澜壮阔的人性相比,外在的富贵名利,不值一提。

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被名利所累,也不会被生老病死所累,而仍然可以在生命“逃不过天地之间”的前提下“独自与天地之灵沟通”。

03 看透生死,不计得失

庄子的大开悟,源于他对人生所有苦难的体验。他出身高贵。他曾说自己是春秋霸王楚庄王的后代,自己做过漆园官。

漆是当时诸侯社会的重要物资,所以他之前的生活还算不错,但是却在走下坡路,甚至一度落魄。

据说他的衣服几年了还在缝补,鞋后跟磨损拖着,他和妻子经常处于半饥饿状态。

有一次,庄子没办法,去剑河侯家借粮。剑河侯回答他说:“我收了城上的租金,就借给你三百金。你说呢?”

庄子知道这是敷衍,就用一条鱼的故事来嘲讽他。最初,他只需要一点食物。他去收租的时候,还不如看着自己死了。

庄子不像一般的文人,即使在落魄的时候,也不在乎得罪像剑鹤侯这样的“人”。因为他经历过财富,不在乎这个得失,所以他会当面揭穿这些人的虚伪。

但也正是因为庄子的脾气,带给他的代价也是沉重的。他的妻子死于贫困,但也是因为他经历了这样的打击,才想通了一切,才有了“一鼓一盆唱”的典故。

妻子刚去世的时候,庄子痛哭流涕,却想到了妻子的生死和春夏秋冬四季。如今妻子已安息于天地之间,为何还要哭泣?所以她不哭了。

庄子的精通并不是自以为是的要“看透”,而是他能在苦难中更努力的学习,更深入的思考,他看透了命理的丰富。他只对学习情有独钟。

在当时大家都在追求成功和名利的环境下,庄子是一股清流,逆流而动。

所以有些国王大概知道他的身世,对他的渊博学识心存敬畏,所以能容忍他的贫穷、困窘和辛酸,面对他的抢劫和嘲笑也无能为力。

有一次,他衣衫褴褛去见王维,王维说:“庄先生怎么这么不好意思?”庄子回答说:“我是穷,不是窘。

读书人不能践行道德,那才是乱七八糟的;穿过的衣服,穿过的鞋子,只是贫穷,是过得不开心的现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提供,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并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网站涉嫌抄袭侵权/非法内容,请发邮件举报。一经核实,本网站将被立即删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55063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4
下一篇 2022-11-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