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德儿子灭了关羽满门吗

庞德儿子灭了关羽满门吗,第1张

庞德儿子灭了关羽满门(历史上庞会杀关羽全家的原因)

《三国演义》中有一个大案:庞德之子庞会灭关羽。

大家都很熟悉关羽被七军活捉并杀死庞德的故事,令人震惊的是后续。《舒舒·蜀志》:“庞德子将与钟、邓攻蜀,蜀将破,灭关氏。”

这份史料受到历史学家的质疑。本文不讨论今天关羽的后代是从哪里来的,只谈杀民。

一,

当时,蜀国皇帝刘禅已经投降,庞会的行为相当于杀人投降。更重要的是,当时魏国有一条法律:严禁报复。

曹 *** 曾下令:“民不可报仇,厚葬禁之,皆以法治之。”

曹丕称帝后,甚至在黄初四年(223)颁布诏书:“自叛乱以来,天下人自相残杀。今年年初确定敢有私人复仇者都是一家人。”

家庭,就是毁灭整个家庭。这是非常严厉的法律,那么庞会为什么敢顶风作案,杀关羽全家呢?后来发生了什么?

第一,庞会杀关羽全家,既是家族恩怨,也是“民族仇恨”的光。

关羽在樊城包围曹仁,水淹七军,俘虏庞德,禁斩,对中国威胁极大,一度迫使曹 *** 迁都黄河以北。对于魏国来说,这是极大的军事耻辱,而关羽则是魏国最大的敌人。

曹 *** 和曹丕的法令禁止民间私仇,庞会杀了关羽全家。公报中虽有私仇之嫌,但名义上仍沾有“犹太复国主义仇恨”之光。

庞德之死在当时被誉为忠臣。曹 *** “闻之痛心,为之落泪,封次子为秩。”曹丕即位后,怀念庞德的忠义,给了庞会兄弟四个封号,即侯关、侯关,并封城数百户。

亡国之君不如狗,忠臣之子,乱杀敌军将领。那时候在魏国基本没啥事。

第二,

第二,三国时代的社会风气对复仇非常宽容,礼义大于法。

复仇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普遍现象,复仇这种“义举”为儒家所认同甚至鼓励。《公羊传》说,“不报仇,不可为九代报仇。虽然可以是永远。”

孔子在《礼记》中说:“父母之仇,与天下共。遇到市井,不与兵争。”圣人的意思是,当你在路上遇到杀你父亲的凶手,你会迫不及待地回家拿把菜刀,直接上去掐死他。

所以我们看到庞德是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被杀,蜀国是在263年灭国。40多年后,庞会仍然放过了杀害其父的仇人关羽。

从秦汉到魏晋,复仇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仅在汉朝就有59起有记载的复仇事件,还有更多没有记载。

尤其是为血亲报仇,不仅在当时基本被原谅,而且被当时的人们所称道。《史记》中经常出现“人强之时”这个词。

有一个现成的例子,甘宁和吴栋的凌统。《兀术》记载:“凌统愤而宁杀其父曹 *** ,宁守常制而不迎之。也是权力的问题。”

像关羽一样,甘宁在战场上杀死了曹林,但曹林的儿子像甘宁一样坚决和强硬,所以他必须避免。

魏明帝曹睿上台后,对禁止个人报复的法律增加了一个补充:“贼若斗而杀,则崩而死。若听古意,必有追捕之意。”

这就意味着打架杀人,法律允许其后代“依古意”追究。

所以,庞会敢于大胆地杀关羽全家,可想而知,他得到的不是惩罚,而是人的“力量”。

第三,

在今天看来,即使庞会为他的父亲报了仇,也不会像他家族的后代那样坏。他为什么要攻击放弃抵抗的亲人、妇女和儿童?有人说:“就算庞会把关羽的尸体挖出来鞭打,也比把关羽全家都杀了没问题!”

图:伍子胥掘墓鞭尸。

说话的人什么都不知道。据《三国志》记载,当年关羽被孙权杀死后,将首级献给了曹 *** 。曹 *** 以“皇家仪式”将他的头埋在洛阳,而他的身体由孙权“以诸侯仪式”埋在当阳(吴栋边境)。

成都的关羽墓只是一个衣冠冢,不然的话,盗墓者是不会鞭尸的。

史载,这个庞会“英勇无畏,有先父之风”。《三国演义》中,他也埋下了伏笔:庞德将他抚养至死,临行前对妻子说:“我若死了,你要照看我的儿子;我儿子异相,长大了一定要报复我。”

有其父必有其子,扛着棺材上战场的庞德,的确有个更无情的儿子。他灭了你的门,让你的后代无法复仇,留下了也许是历史上最不得人心的为父报仇的例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提供,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服务,无所有权及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网站涉嫌抄袭侵权/非法内容,请发邮件举报。一经核实,本网站将被立即删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55093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4
下一篇 2022-11-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