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国之乱”爆发时,初掌乾坤的汉景帝六神无主,最后想到了他爹汉文帝临终前交代过自己:“国家有难时,可对周亚夫委以重任”。于是,周亚夫临危受命,运筹帷幄,只用了三个月就平定了“七国之乱”。然而,这样一个救时救国的大功臣,最后却被汉景帝逼得在牢狱之中绝食身亡,何故?
周亚夫之死透着一丝千古诡异,那就是自古功臣难得善终,难道汉景帝执意要逼死周亚夫仅仅是因为他功高震主?若如此,为什么不在平定“七国之乱”后就卸磨杀驴呢?难道他不怕夜长梦多吗?也许他一直在找一个合适的机会和一个合适的理由。
那么,周亚夫在立下救国之功后,究竟又犯下了哪些错误,给了汉景帝借题发挥的机会,内心更加坚定地确信此人决不可留呢?
汉景帝逼死周亚夫既然不是激情杀人,那就很好办了,无非就是欲望杀人,那么我们就从人性欲望的角度来分析一下,为什么汉景帝宁愿背上“刻薄寡恩、忘恩负义”的骂名,也要在所不惜地逼死周亚夫?同时,借鉴到我们的现实职场中来,业绩真的就是万能的免死金牌吗?
01、周亚夫埋下的几颗“雷”我之所以在“雷”字上加上一个引号,并不是说周亚夫的行为缺陷就一定是什么真正的致命缺点,一个人的缺点只有在不被别人接受和包容,并用之来制约和惩罚你的时候,才会爆发出伤害性!
周亚夫就是如此!他一直坚守着军人的刚直本色,奉守自己的阶级本色,宁折不弯、坚持原则、拒绝妥协、我行我素。按照常理来说,这不应该是所谓的性格缺点和行为误区,而是一种人格魅力和道德光辉,可是,为什么在汉景帝心中却变得难以接受,最后慢慢演变成一股浓浓的杀机呢?
我们永远不要相信绝对的对错,公理和定理都是有成立条件的。是非的判别一定要结合不同的形势和环境来调整,一个人若是执着于自己既定的行为习惯和思维局限,迟早会跌入到自己始料未及的坑里去的。要记住,小孩子才讲对错,成年人只讲利益,我们不要一辈子都活成一个小孩子。
周亚夫是一个相当自我的人,用现在的话来说,特别喜欢讲个性、讲原则,性格决定命运,这种过于刚直的性格成为了他悲惨命运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件事:
1、拿领导家属当q使
平定“七国之乱”时,周亚夫向汉景帝汇报作战方案,其中就提了一条在政治层面很不合适的要求,为了吸引吴楚联军的主力,为其深入大后方截断粮道、迂回包抄创造空间,他要求梁王刘武必须坚持正面死扛敌军的猛攻。
这种搞法,虽然在战术上是合理可行的,但是在政治上却是十分低级的。虽然汉景帝当时迫于形势,同意了你的作战方案。但是只要战争一结束,不管你打赢了还是打输了,你都注定没有什么好果子吃。打赢了,领导的危机消除了,首先想到的绝对不是你的功劳,而是你让他受到的憋屈,把我亲弟弟当q使,你胆子够肥呀!下次是不是敢直接把我当q使了?打输了,那就更不用说了,你就准备承受加倍的怒火和惩罚吧!
更为甚者,梁地的战争果然异常惨烈,梁王刘武面对前仆后继的叛军蜂拥而至,很快就表示自己顶不住了,不停地呼叫周亚夫的中央军进行火力支援。周亚夫却表示,路都是自己走出来的,各自擦各自的屁股,服从之前的战术安排吧!后来,被烦得不行了,还率军远离战场了,免得你一天到晚惦记着。
心理接近崩溃的梁王刘武最后只能无奈地给自己亲哥哥汉景帝发出求救信号:“哥,我真顶不住了,快来救我!周亚夫那个老匹夫见死不救,若是今天我挂了,明天你也危险了,梁国没有了,京城会安全吗?”
汉景帝一见形势危急,赶紧亲自下令让周亚夫发兵去救他那可爱的弟弟,但是钢铁直男周亚夫表示,我们当初不是都说好的吗?咋能说变就变呢!于是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酷酷地拒绝了。
好在“七国之乱”迅速被平定了,梁王刘武也毫发无损!但这事也是汉景帝和梁王心里永远的一根刺。
梁王就多次在汉景帝和窦太后面前哭囔着:“臣差一点就见不到你们了呀!那炮火嗖嗖的、敌人嗷嗷的,周亚夫看着我每天备受煎熬,就是见死不救,若不是皇上和母后洪福齐天,若不是我一心想着还要再好好孝敬皇上和母后,福大命大,哪还有命在呢?”
你周亚夫究竟是一个外人,人家关起门来才是一家子。若是你领导一回家,你领导的家人围上去就是说你坏话,你说你在领导心目中能留下什么好印象吗?
2、极力阻止废太子
汉景帝是一个耳根子特别软的人,在姐姐馆陶长公主一心挑拨下,很快就对栗妃及太子刘荣心生不满,想要废黜太子刘荣,改立馆陶公主的乖女婿皇十子刘彻。周亚夫为此和景帝争得脸红脖子粗的,天天给景帝念叨着“废长立幼于礼法不合,于社稷无益”。
这件事弄得景帝心里很不爽,周亚夫你能耐哈,对我们老刘家的事挺上心的,跟我们老刘家的人也挺有缘分的。当初要你救我弟弟,你说不救就不救;现在我想换太子,你说不能换就不能换?你管天管地管到我头上来了?后来,汉景帝还是改立了刘彻,并因此对周亚夫产生了强烈的不满。
先不说景帝这个事做得对不对,但周亚夫显然在这件事上没有找准自己的位置。这种事是你一个臣子可以干涉的吗?就是知心朋友都不能随便过问对方的家事,否则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何况你们是君臣关系?
当然有人会说,皇帝的家事就是国事,周亚夫身为丞相,要对国家负责。理虽是这个理,但事还真不能这么干,不能因为关心别人,就随便闯入别人的私人空间。这和父母偷看、干涉子女写日记是同一性质的。
更何况,这种事情其实你压根就阻止不了,你表示反对其实也不过是表明一下你的态度而已,何必梗着脖子硬怼到底呢?你态度越强硬,景帝还以为你和太子党有什么猫腻,心里越不放心。
最重要的是,几乎没有几个领导是喜欢被下属管束的,除非是逼不得已。给领导上眼药,绝大部分都是在给自己挖坑。
3、硬怼外戚封侯
景帝改立太子,王娡也被封为了皇后。但不管怎么说,作为半路出道的皇太子刘彻,政治根基还太薄弱了,需要给他再培植点亲信势力。后来,窦太后提出来要封景帝皇后王娡的哥哥王信为侯,周亚夫再一次跳出来当了唱反调的急先锋。
汉景帝和窦太后多么希望周亚夫政治觉悟能高一点,能看懂他们在下一盘大棋。可是,周亚夫就是油盐不进,甚至把开国皇帝刘邦的“白马之盟”都搬出来了,看,你爷爷当年亲口说的:“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你总不能公然打你爷爷的脸吧。
汉景帝气得脸色发绿,却又无可奈何,毕竟祖宗英名不容亵渎,最后只好作罢。
但是,这事表面上看起来是周亚夫赢了,但实际上,周亚夫真的赢了吗?你动不动搬老领导来压制新领导,用老规矩来抵制新想法,这是典型的爽在当时、难在以后的做法。
争一时输赢,而不考虑后果,你真以为汉景帝是一个轻易认输的人吗?他若等着跟你算总账,你该如何是好?
4、威胁景帝封赐匈奴降将
后有匈奴王五人投降汉朝,景帝想把他们树立成榜样,所以想封他们为侯,周亚夫再次表示强烈反对!
他说:“曾经的敌人都可以封侯,这不是鼓励大家都当大汉的敌人吗?要是以后大臣里有作奸犯科的人,怎么去处理他们呢?”
周亚夫的话其实也有一定的道理,那就是我们不能因为坏人突然想做一个好人了,就把他们当好人对待。否则,做坏人和敌人根本就没有后顾之忧了,还可以作为一条奇特的富贵之路。
理是这个理,但景帝却表示心里十分不爽,怎么哪里都有你?怎么朕做什么决定你都要反对?大汉王朝是你说了算还是我说了算?老把你弄得比我这个皇帝还懂政治有意思吗?景帝最后强行把那五个人封为了列侯。
这事要是就这么过去了,或许就真的过去了。领导都强硬地把这个事给落实了,其实就没必要去和领导较真了,领导的权威总是需要人维护的嘛!
可是犟驴子周亚夫却不依不饶了,既然我这个丞相说话你不爱听,那我不干了行吧!于是,说自己仗打多了,年纪大了,身体不好了,回去休息了。
气得汉景帝是牙痒痒,这人还真是给脸不要脸了!
5、小题大做发脾气
景帝有一次请周亚夫吃饭,领导请吃饭往往是有深意的,但是周亚夫并没想这么多,把自己当领导自家人一样,毫不见外就去了。去了一看,自己的座位前满满的一桌菜,但是没有餐具。
周亚夫那股冲动劲又来了,叫我来吃饭不给筷子是几个意思,觉得我是野蛮人要我用手抓?要我在旁边看着你们吃,流口水?于是,便非常不礼貌地直接就找人要了餐具。
汉景帝一看,这周亚夫还真不把自己当外人哈,皇宫之内也敢指手画脚,十分生气,说:“这还不满足你吗?”
周亚夫这才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妥,但也只是站了起来脱帽谢罪,谢罪之后便直接走了。
周亚夫一走,景帝指着他的身影说:“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这家伙就是一个谁都不服的主,自己身体又不好,是时候收拾他了。
不久,周亚夫的儿子买了500副盔甲用来以后给他殉葬。汉景帝死抓着这件事不放,说周亚夫意欲谋反,打入大牢。
大牢之中,狱卒百般刁难,以至于周亚夫感慨道:“我曾经统帅过千军万马,直至今日方知道一个狱卒竟然这么牛叉!”
在审讯过程中,为了坐实周亚夫的谋反之罪,审讯官脑洞大开地说:“你即使在地上没有造反,以后到地下也会造反!”
至此,周亚夫终于知道自己的死期到了,为了自证清白,在狱中绝食数日而死。一代名将悲惨落幕!
02、汉景帝为什么非要逼死周亚夫?从小出生在帝王之家,玩政治权谋长大的汉景帝不会不知道逼死周亚夫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负面影响的,卸磨杀驴的领导,谁不得背上气量狭小的骂名?但他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呢?
历史演变的脉络背后其实都是人性在驱动,从人性的角度去思考,汉景帝逼死周亚夫的逻辑其实并不复杂,甚至在我们的生活中、工作上,类似的案例也比比皆是。
总结一下,汉景帝逼死周亚夫的心理逻辑大致有以下几点,它们可能是逻辑误区,也可能是人性污点,但都是普遍存在的。
1、领导真的会喜欢较真的下属吗?
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一定会经常听到这一句话:“凡事最怕认真二字!只要你坚持自我,就一定会柳暗花明。”特别是领导在鼓励和支持下属的情况下,最喜欢说这句话。但是,领导真的喜欢这种较真的人吗?
其实不一定!甚至大多数情况下领导都是不喜欢过于较真的人的。
领导一般只在遇到自己无法解决和判断的困局时,才会希望有一个混不吝、认死理的人来给自己开路、试水。比如七国之乱时,汉景帝是六神无主的情况下才想起了周亚夫、启用了周亚夫,这个时候他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周亚夫身上,自然不希望周亚夫是一个两面三刀的人,你骨头越硬他越放心。
当领导处于一种局面稳定、环境宽松的情况时,他首先想到的一定是放飞自我,绝对不太愿意接受下属的各种干涉。周亚夫说太子人选不能乱改,汉景帝心想,要你管?这是我们老刘家的私事!周亚夫说无军功的外戚不能封侯,汉景帝心想,都是我家的爵位,我封一个给我小舅子怎么啦,封你们外人可以,封我亲戚就不行?但是你拿我爷爷来压我,也算你狠,我们走着瞧!周亚夫说敌国降将不能封侯,汉景帝心想,你懂个屁!老子要千金买马骨。你哪里凉快哪里呆着去!周亚夫觉得吃饭没有餐具很生气,景帝心想,我还更生气呢?你说我不礼貌,你礼貌吗?
作为一个领导,他是需要维护他的权威和优越感的。你什么事情都和他抬杠较真,他迟早会心生怨恨的。当这种怨恨积累到一定程度,且他确信没有你,他也能过得很好的时候,基本上就宣布他要放弃你了。
2、功劳真的就是免死金牌吗?
很多领导为了鼓励下属去猛冲猛打,经常会说:“咱们要以结果为导向,说一千道一万那都是虚的,只有业绩才是实实在在的,不管你用什么方法,事情办好了,啥都好说,因为功劳就是最好的免死金牌。”这句心灵鸡汤迷惑了无数的人。
如果功劳真的是最好的免死金牌,那么历史上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有功之臣被冤杀了。周亚夫两代救国,最后就不会被死了。就算周亚夫再不招汉景帝喜欢,让他赋闲在家总可以吧?
对于领导来说,下属的功劳都是有时效性的,你今年的功劳,基本上到了明年就给你清零了;你这个月的贡献,基本上到了下个月就可以考虑给你重新核算了。
可是,有一种下属,如历史上的白起、韩信,随你怎么折腾,他总是在不断地立功,并且功劳越立越大,你领导怎么办?刚开始自然是该喂你就喂你,该夸你就夸你,等到喂不饱你了,把你夸到找不到北,找个理由让你滚蛋就是了。
功劳从来都不是什么免死金牌,所以大家一定不要有恃功而骄的心态,那是一条死路!周亚夫有救国之功,功劳大不大?最后呢?
领导也是人,你帮他十次和打他一次,你觉得他会记住哪一个呢?当你得罪他的次数多过你立功的程度时,他就会和你撕破脸皮的。
3、权力和利益都是十分讲究安全距离的。
人与人之间,只有一种情况下是可以走得很近的,那就是发自内心的情感驱动,比如亲人、朋友、爱人等,其他因为利益和权力因素走到一起的人,切记在相处之中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这就是做人做事的分寸感。
周亚夫的分寸感是拿捏得相当不好的。汉景帝是君你是臣,你们之间是有天然界限的,所以不管任何时候,都不要去逾越这条界限,也不要试图去挑战这条界限。
为了确保自己的平乱成功,把皇帝的亲弟弟推到前线去当挡箭牌,这事做得很不理智。毕竟在汉景帝心里,你和梁王谁亲谁疏,是一目了然的,也是难以更改的。
一视同仁的想法在职场之中是一个致命的缺点,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圈子的,这个圈子都是未经允许,严禁入内的。你把每个人都自作主张地划到你的圈子里来,执行你的意愿,其实就是在给自己挖坑,等待被别人排斥。
不是一家人不说一家话,领导刻意和你保持距离,就是在提醒你,要知道自己是什么身份,要守规矩!你倒好,一点都不见外,哪里都有你,大事小事、公事私事都要掺和一下,而且领导不听你的,你还要发脾气。这让领导会产生一种错觉,好像你更像一个领导。
权力是自私的,一旦手握权力的领导实现自己的私心受阻时,他便会产生一种挫败感和不安全感!咋了,我说话不好使了?那我儿子说话岂不是更不好使?那我们家的基业岂不是不安全了?
周亚夫对汉景帝干涉太多,最终激起了汉景帝的猜忌之心和暴戾之气,这是汉景帝最终要逼死他的根本原因!
手握权力和资源的人才有任性的资格,汉景帝就是要不管不顾地逼死你,你又能如何?不就是强烈谴责一下他不讲武德,不要脸面吗?人家就是跟你来硬的,我就不要脸了,我就是要拿脸换你的命,你又能如何?
任性起来的人,权力越大越可怕,因为他们才是真正可以不考虑后果的人!
周亚夫之死的现实思考周亚夫之死,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绝对不是什么孤本事件,几乎每个朝代都会发生,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是层出不穷。其实他和汉景帝之间也没有什么深仇大恨,就是两人经常尿不到一个壶里,而且双方都是不愿意妥协的人,最后分道扬镳了。
那么,我们常说以史为鉴,周亚夫之死究竟应该怎么借鉴到我们现实生活中去呢?思来想去,以下几点尤为重要:
1、处世要识别环境
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孤立的个体,千万不要认为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说得好听点是执着,说得难听点就是死板。
人生一辈子,追求的就是与周围的环境和谐共处。这个环境包括周围的人、物和各种条件,不要觉得你的世界只有你自己虚无的自我。
细柳营时期的周亚夫就表现出一种不好的苗头,汉文帝来劳军,他是门也不让进、马也不让骑,我的地盘我做主,谁来也不好使!但是汉文帝是一个气度恢弘的人,他知道周亚夫这种人的价值,并且估计以后要用到这种人,所以自然不会计较。
可是汉景帝时期,特别是在平定“七国之乱”之后,情况完全不一样了。第一、国内一片和平,形势大好,汉景帝不需要你去冲锋陷阵了;第二、诸侯这股强大的政治势力已经奄奄一息了,你周亚夫所代表的军功集团才是他的心头之患;第三、我都君临天下,四海升平了,你还不允许放飞一下自我?我可没有我家老爷子那么好脾气。
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学会去识别周围的人和事,别总是用自己那固定的一套去衡量世界。有些东西放在另一个环境中是对的,一旦基础和条件发生改变,它就有可能会要了你的命。
2、说话要分清场合
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坏事就坏在自己那张嘴上?难道他们说真话、坚持原则也有错?其实很多都是因为没有分清场合而已!
你和领导喝酒时开一句玩笑,和领导开会时你开一句玩笑,效果会是一样吗?领导永远是喜欢那些能拎得清场合的人,该严肃的时候你严肃,该活泼的时候你活泼,领导一看,这小伙不错,觉悟高、反应快;你若在任何场合都是嘴巴就跟机关q一样,一顿扫射,放心,即使领导当场不说,心里一定是不痛快的。
场合有公私之分,也有轻重之分,尽量不要去点评领导的私事,即便私事看起来与公事有关,也不要强行去发表意见,容易给人一种道德绑架的感觉;也尽量不要在重要场合、重要事物上据理力争,即便你有什么意见,也尽量要用私下沟通的方式,你让领导下不了台,他为什么要给你锦绣前程呢?
周亚夫就是直男一个,该说的不该说的,反正逮到机会他就要说,说得领导心里不开心了,他也毫不在乎,我就这样,你爱咋滴就咋滴!
如果你说你确实分不清这些复杂的场合怎么办?那就尽量少说,注意不是不说哈。少说,就是想好了再说,说你权力、职责范围内,领导爱听的,自己在行的话。
3、行事要考虑后果
行事要考虑后果,其实包含了两层意思:风险意识和及时纠错。很多人以一句“不服就干”行天下,有几个落得个好下场?
每一个熊孩子闯祸之前,都是不知道自己闯的祸有多大的。他们永远会觉得我就是图个好玩,然后咱爸妈怎么又是卖房卖车,又是磕头道歉,到处给自己擦屁股呢?因为他们心目中,其实没有什么风险意识,做事是不会考虑后果的。
我们成年人就是要让自己彻底摆脱熊孩子的思维,因为轻易不会有人给你兜底了。你不能像周亚夫那样,拿领导的亲人当q使,还指望领导给你鼓掌,把你叫到办公室给你发红包,要真有,那也是用来麻痹你的。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绝对的任性,你的所作所为都会产生一定的后果的,需要我们在事前去做好预判,别头脑一热,干了再说!你在街上瞄几眼美女,人家只会说食色性也,你若见到美女就去调戏,别人大多会把你当流氓;但你如果见到美女就冲上去动手动脚,你迟早要被请到警局里喝茶。
你周亚夫因为战术需要,要有一个箭靶子来争取时间和空间,但你不能选汉景帝最亲的弟弟来当,其他刘氏宗亲问题都不大;即便因为地形布置难以更改,非要用梁王不可,你得表现出与他并肩作战的样子来,而不是见死不救,最后事情搞定了,你该给人家道歉就得给人家道歉,该让点功劳就让点功劳,你不能利用了人家,却啥都没点表示。
你周亚夫因为阶级立场不一样,大事小事,逮到机会就和汉景帝硬钢,谁心里好受?人家不要脸了,就要你的命,你怎么办?
风险意识就是要搞清情况,后果严重、收益微小的事情千万不要强行顶上去,你图个啥呢?及时纠错就是当你发现事情走向对你越来越不利的局面时,要懂得及时退让和妥协,认个错、潜伏几天并不是什么大事,总比满盘皆输强。
归根到底,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做到顺势而为,不要永远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