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原名,号三宝,是明代著名的航海家。郑和原本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他的祖父和父亲都出国了。或许是受到家庭的影响,郑和从小就充满了冒险精神。
郑和十一岁时,被明军俘虏,阉割后留在军中当杂役。十四岁时,郑和被当时还是燕王的朱迪看中,进入燕王,成为朱迪的心腹。
后来,亲自给自己改姓郑,改名郑和。
历史背景明太祖朱迪在“靖南之战”后即位。永乐三年,朱迪的皇位已经巩固,明朝已经称霸天下三十多年。世界经过30多年的调整,商业逐渐繁荣,朝廷国库逐渐充裕。
人们的思想已经变了,朱迪作为一个才华横溢的国王,不想向外国人展示明朝的强大。当时明朝迫于海上形势,采用了 # 8221;一个华夏在内,四个蛮夷在外,平等相待,共享和平 # 8221;外交ZC。
但是,越来越强大的明朝有能力让外族投降。这时,朱迪想起了在“靖南之战”中表现出领导才能的郑和,于是支持郑和下西洋,以提高国威。
但是,郑和下西洋还有一个原因。在“靖南之战”中,中国皇帝朱允炆的尸体一直没有找到。有人推测他已经逃往海外。
这件事一直是朱迪的心头之患,而朱迪又想在海外寻求信息,所以成为支持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原因。
七下西洋从1405年到1431年,郑和七下西洋。其中,前六次是在明朝朱迪年间,最后一次是在朱瞻基明朝玄宗年间。
据明代《郑和传》记载,郑和到过36个国家和城市,遍布亚洲和非洲,如占城、爪哇、暹罗和锡兰。
公元1433年,郑和因积劳成疾,在第七次归程中病逝于印度古里,享年62岁。郑和下西洋堪称“东方国家新航路的开辟”。
历史影响郑和下西洋可以说是世界航海史上辉煌的一页。既显示了中国国力的强大,又加强了与其他国家的联系,留下了一批地理方面的书籍,为中国航海史做出了突出贡献。
但是郑和下西洋几乎消耗了明朝的国库,对经济发展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提供,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服务,无所有权及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网站涉嫌抄袭侵权/非法内容,请发邮件举报。一经核实,本网站将被立即删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