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置指导阶段_课程设置指导阶段的主要_课程设置的阶段

课程设置指导阶段_课程设置指导阶段的主要_课程设置的阶段,第1张

课程设置指导阶段_课程设置指导阶段的主要_课程设置的阶段 如何理解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

课程目标与2113教学目标之间的区别:
含义不同5261:
1)课程标准通4102常包括了几种具有内在联系的标准,主1653要有内容标准(划定学习领域)和表现标准(规定学生在某领域应达到的水平)。广义上,课程目标定位于教育与社会的关系,视角比较大,涵盖是全层次的。包含了:包含了“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一般从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四个方面提出某一课期望达到的目标。或者理解为:课程目标是指导课程设置、编排、实施和评价的整个过程的准则,也是课程自身性质和理念的体现;教学目标即教学目的和要求,专指课程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预期。通过一个特定教学过程(如一节课),学生的学习结果可以是某种知识、某种技能、也可以是某种观念、态度的形成或获得。2.指导对象不同:
课程目标指导整个课程;教学目标只是指导某一课的过程。两者的指导范围大小有差异。3.概括程度不同:
课程目标较为抽象,是对科学课程上的宏观指导;教学目标较为具体,是对教学细节上的要求。4.实施主体不同:
1)课程目标的实施主体涉及到教育管理部门、课程指导机构、师资培训基地、教材与教学参考书的编写者与审核者、学校的专业教师和教辅人员以及全体接受课程教育的学生。2)教学目标的实施主体只包括担任课程教学任务的专业教师、教辅人员以及全体接受课程教育的学生。课程目标的实施主体更广。5.灵活程度不同:
1)课程目标往往是国家教育管理部门组织有关专家研讨、推敲的结果,一旦被确定不会轻易改动,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2)教学目标往往是由任课老师根据自己对课程的理解和实际教学情况来确定的,某堂课甚至某个教学活动环节上的教学目标都是可以灵活调整的。两者的密切联系:
提出或指定的依据相同。两者的教学大纲所限定的范围和各科教材内容所应达到的深度为依据,都必须服从,服务于培养新人这个总目标。2.教学所起的作用相同。两者都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对落实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内容、明确教学方向等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3.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课程目标对日常教学工作进行导向;教学是实施课程目标的主要途径,教学目标是对课程目标的细化。总结:综上所述,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是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把握好它们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提高教学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课程目标
教学目标
拓展...

如何上好整本书的阅读指导课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课外阅读的建议指出:语文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然而,如果放任学生自由朗读,往往效果不能尽如人意。此时,作为我们老师,如果能指导学生开展同一本书朗读,则效果会尤为突出。那么如何进行整本书的课外阅读?整本书的阅读在于一个整体,不同于一篇课文的教学,学生阅读了一本书,留下些什么印象,感受到什么,是非常重要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事先推荐书目,利用阅读课,进行读书交流。交流时,教师把握的是一个整体,不必关注每一个细节,强调整体的感知的同时,引导学生对精采的内容逐步深入的再阅读。整本书的阅读,既要关注学生的个性的体验,又要通过细节的挖掘,帮助学生走进阅读,体会字词的精妙之处。中高年级之后,书的篇幅长了,一节课的时间不够了,甚至一天、一周都不能解决问题。教师推荐了一本书后,学生往往一开始兴趣很浓,但因为这个过程比较长,有些学生可能会逐渐失去新鲜感,逐渐倦态。也有的学生会因为理解能力有限,看不懂或理解不深入,导致看书的质量不高,这时,就更需要老师在班级中开展读书活动,上好阅读指导课,引导学生更好、更深入地读好。阅读指导课,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三种课型。即学生阅读前的“导读课”,阅读中期的“推进课”,读完书后的“主题读书课”或称为“讨论交流课”。第一阶段:“导读课”
开展班级共读的第一步是使孩子们对即将开始的阅读旅程充满期待,兴趣高涨,在这个环节,什么样的方法最容易引起孩子对书的浓厚兴趣,那它就是最好的导读。当然,有的时候还是需要教师加以引导。1.讲讲作者和相关书评导入。2.可以利用童书的封面等来导入。3.利用精美的插图。优秀的童书,它的插图也是非常棒的,例如《夏洛的网》一书的插图水平相当高。那么呢,把书中的插图做成PPT,配合老师对重点情节的的讲述,使学生深陷其中,形成悬念。这样的导入,不仅揭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巧妙地把最好要进行的主题探讨隐含其中,这时候开始读书,效果将是非常好的。在导读课上,我们要做的就是设置足够的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要在首思尾,在导读的时候就考虑最后的主题探讨,为他做好铺垫,还可以对后面的阅读提出一些要求又目的地阅读比漫无目的的效果要好的多。第二阶段:推进课
中年级的推进课,...

从2011年起,教育部开始研究设置中小学书法教育课程,并出台了《中小学书法...

(1)据所学知,商朝时期的人们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甲骨文已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有文字可考的历史由此开始.
(2)据所学知,商击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做“金文”,也称“铭文”,西周青铜器毛公鼎内刻有近500个文字.
(3)据所学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下令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废除六国原来的文字,后来,又推行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
(4)据所学知,到东汉时,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魏晋时期,楷书、草书、行书流行,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
(5)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中国的汉字历史悠久,由繁到简,有利于文化传承与发展,有利于国家统一.中国的书法,既有实用功能,也有审美功能等.
故答案为:
(1)商;甲骨文.
(2)金文(铭文).
(3)秦始皇(嬴政);小篆.
(4)东汉;《兰亭序》;“书圣”.
(5)汉字:历史悠久;由繁到简;有利于文化传承与发展;有利于国家统一.书法:实用功能;审美功能.(任答一点,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的区别,怎样理解?

一、内涵不2113同
1、课程计5261划
课程计划(教学计划)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4102标,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1653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2、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衡量各学科质量的重要标准。二、指导范围不同
1、课程计划一般是宏观上的指导。2、而课程标准是对某一具有学科的指导。三、功能不同
1、课程计划
包括三点:一是;规定课程设置。二是;规定课程的顺序。三是;规定各门课程的教学时数。四是;规定学年编制和每周每日的活动总量。2、课程标准
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课程计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课程标准

中小学课程设置标准

中小学2113课程设置标准,以下课时为每科周课5261时量:
小学一、二年级:
品德与生活4102(16532节)语文(8节)数学(4节)体育(4节)艺术【包括音乐、美术】(4节)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3节)地方与学校开发或选用的课程(3节)
小学三、四、五、六年级:
品德与社会(2节)语文【包括作文】(8节)数学(4节)科学(2节)体育(3节)艺术【包括音乐、美术】(4节)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2节)
扩展资料
教师开发课程的模式是实践—评估—开发,教师在实践中,对自己所面对的情景进行分析,对学生的需要做出评估,确定目标,选择与组织内容,决定实施与评价的方式。目前,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小组,而不是单个教师。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课程管理的组成部分,它需要有领导的支持,专家的指导,教师的努力和参与,需要得到全社会的理解、支持和评价。总体上说,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主要有四个阶段:
需要评估。需要评估是设计校本课程时首先必须要做的研究性工作。主要涉及明确学校的培养目标,评估学校的发展需要,评价学校及社区发展的需求,分析学校与社区的课程资源等。确定目标。确定目标是学校对校本课程所做出的价值定位。它是在分析与研究需要评估的基础上,通过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的审议,确定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制定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等。组织与实施。组织与实施是学校为实现校本课程目标开展的一系列活动。根据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与课程结构,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对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申报课程。评价。评价是指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一系列价值判断活动,它包括《课程纲要》的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教师课程实施过程评定以及《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评价与改进建议等。评价的结果向有关人员或社会公布。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校本课程

如何区分课程目标,课程计划,课程设计,教学计划,培养目标这些概念,要...

课程2113目标:学校课程在特定阶段的预期结果是指导整个5261课程开发过程的最关键的4102标准。课程计1653划:对课程进行总体规划,它综合安排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具体规定学校应设置学科,学科设置顺序和时间分配,以及学期、年限。休假部。课程设计:是一个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在学习完课程后,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实践,一般由教师、指导、学生设计。教学计划是课程计划,课程计划是教学计划的别称。培养目标:指各级学校和各学术阶段应达到的具体目标。它是根据国家教育目标、学校性质和任务对培养对象的特殊要求。它是整体教育目标的具体化。培养目标必须通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来实现。扩展资料:课程是指学校主体的总和、过程和安排。课程是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规划与设计,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诸多方面实施过程的总结。广义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全部教育内容和教育过程。它包括学校教师教授的所有课程和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观是指某一学科。课程目标从课程的角度规定了人才培养的具体规格和质量要求,是课程设计的直接目标,是课程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确定课程目标,才能确定课程计划和教学目标。课程计划是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反映了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是组织学校活动的基本纲领和重要依据。课程设计有利于基本知识的理解、逻辑思维的锻炼、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学术态度的培养。参考资料:课程目标 百度百科 课程计划 百度百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56603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4
下一篇 2022-11-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