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胡公祠胡笠僧名景翼,民国十一年(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时,胡景翼跟从冯玉祥将军参加了郑州之战,1924年担任河南督军、省长等职,同年4月10日在开封右臂上的疔疮毒发不幸逝世,年仅34岁。胡生前曾为其阵亡将士在郑州西郊建冢而葬,后来又在西太康路觅地建祠,选中了老坟岗这片宝地。当时的祠堂规模很小,即现胡公祠大殿西边位置,老郑州人亦称之为胡公祠。当年的小院已经在1981年被全部拆除。胡去世后,祠并未扩建,8年后至民国廿一年(1932年),冯玉祥、张群、张继等为纪念胡在河南及郑州的战斗业绩,力主建祠。
02
列子祠位于郑州市东郊圃田乡圃田村北,前有潮河,后有丘陵,四周枣林丛丛。村东南1公里另有1座小型墓冢及墓碑,传为列子墓。此祠创建年代无考,据碑文记载,祠曾一度被改为佛寺,明万历八年(1580)监察御使苏民望巡视河南过圃田时,得知此事,因命奉直大夫知郑州事许汝升重建祠堂,并立《重修列子祠记》碑石。祠堂原有硬山房大殿、卷棚、左右厢、过厅、门楼15间,呈长方院落。庭前屋后,点缀有几株青绿刺槐。
03
张氏祠堂张氏祠堂位于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水牛张村,院门两侧各立有一块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张氏祠堂现仅存一座正房,座北朝南,单檐硬山式小青瓦屋顶,砖木结构,三开间,带前回廊,山墙前后的砖雕墀头造型简洁,为典型的民国时期建筑。原来正房门口左侧还立有一通民国时期的《水牛张张氏宗祠碑记》碑刻。据碑文记载,水牛张张氏家族先人于明朝初年从山西洪洞大槐树迁徙于此。
04
白氏祠堂白家祠堂位于辛店镇辛店街,坐北面南。大门为牌坊式三券门,顶用琉璃瓦覆盖。门内向后为大殿,坐落在高台上。面阔三间,前出廊,硬山式建筑,灰瓦顶,正脊中间饰宝塔,两端为吞脊龙吻。檐下平板枋上有木雕装饰。西厢三间硬山建筑。院内存明、清碑刻4通。此祠堂大门匾额为“乐天祠”,墙上有“乐天故里”碑,为后刻立,主要是慕白居易为辛店名人之名,实际是白氏祠堂。
05
新密郑氏祠堂郑氏祠堂位于新密市岳村镇岳村老街,坐北朝南,始建于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后多次重修,占地4900平方米。有门楼、前院、后院、东西厢房、大殿、中庭、戏楼组成,保存较为完整。郑氏祠堂历史悠久,保存完整,规模较大,对研究清代建筑以及郑氏家族历史具有一定的价值。
06
黄帝会盟祠五千多年前, 新郑为有熊氏之国,轩辕黄帝出生于轩辕之丘并于此建都,遗留下大量的活动遗址和纪念性古迹。西泰山就是以轩辕黄帝大臣太山稽的名字命名的,黄帝在战胜蚩尤在西泰山大会诸侯,定国都、治国策、高举龙旗一统华夏。战国《山海经‘中山七经’注》曰:“次太山在郑,非东岳之太山。”《韩非子‘十过》:“昔者黄帝合鬼神于太山之上,架象车而六蛟龙,毕方并辖蚩尤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洒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后,腾蛇伏地,凤凰覆上;大合鬼神,作为'请角’。”西泰山结合黄帝文化,形成自己之特色,以“百业拜祖”文化为主,扩建黄帝会盟祠。
07
嫘祖祠嫘祖祠,位于荥阳市环翠峪景区环翠峪村(原庙子)街上,坐北朝南,建筑面积2160平方米,长35.2米,宽30.6米,高19.8米。蓝瓦飞檐,雕梁画栋。是当地政府及有识之士集资兴建的,历时十年之久,三起三落,2014年10月建成封顶,经过半年多的内外粉刷、装修、塑像、彩绘,于今年4月30日(农历三月十二)庙会时举行开光典礼,对外开放,结束了近半个世纪来庙子无庙的历史。
08
程氏宗祠河南程氏祠堂,是一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荥阳高村乡马沟村。宗祠记录着家族的辉煌与传统,是家族的圣殿。作为家族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象征与标志,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
09
郑州巩义白沙崔氏祠堂崔氏祠堂位于巩义市孝义镇白沙村北部,坐北向南,祠堂后面紧靠东西向的开洛高速公路,两侧为居民住宅,前面为广场。据崔氏族人传说,祠堂始建于明朝。清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扩建,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和中华民国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曾两次重新修葺,2000年初,进行了第三次修葺。
10
郑州市彭公祠彭公祠位于河南省郑州市,铭工路北段东侧,现人民公园内,落成于1925年10月10日,是纪念彭象乾的建筑,故名“彭公祠”。据传铜像在抗战中被日军掠走,原汉白玉碑记“文革”中被毁,彭公祠于1957年并入人民公园。从人民公园西门进入即是彭公祠原址,现残留大门一座,大殿5间,尚有5座6角凉亭,以及汉白玉碑记残存一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