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十大著名国家非遗名录是什么?

浙江省十大著名国家非遗名录是什么?,第1张

浙江省十大著名国家非遗名录是什么?

01

越剧

越剧是中国第二大剧种,有第二国剧之称,在国外被称为“中国歌剧”,亦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越剧发源于浙江绍兴嵊州,当时称为“小歌班”或“的笃班”,1916年进入上海时称为“绍兴文戏”,1938年改称越剧。越剧有不少为人熟知的优秀剧目,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祥林嫂》、《西厢记》、《柳毅传书》、《打金枝》、《玉堂春》、《琵琶记》、《孔雀东南飞》等。越剧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绍兴嵊州乃至浙江在戏曲领域一张响亮的城市名片,也是浙江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浙江著名戏曲还有绍剧、婺剧、甬剧、瓯剧、台州乱d、湖剧、温州鼓词、杭州评话等。

02

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

中国传统蚕桑丝织技艺是一种包括栽桑、养蚕、缫丝、染色和丝织等整个过程的生产技艺,是中国文化遗产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著名的传统技艺。中国传统蚕桑丝织技艺以浙江省为主提出申报,以浙江杭州、嘉兴、湖州和江苏苏州、四川成都等3省5市,共同作为蚕桑生产的主产区和蚕桑丝织文化保护地,被联合国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浙江传统蚕桑丝织技艺包括杭州织锦技艺、杭罗织造技艺、余杭清水丝绵制作技艺、双林绫绢织造技艺、辑里湖丝手工制作技艺、嘉兴桑蚕丝织技艺等,都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03

绍兴黄酒酿制技艺

绍兴酒,又称绍兴黄酒、绍兴老酒,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是指在绍兴境内所产黄酒的总称,是中国黄酒的杰出代表,是浙江省绍兴市的地方传统手工技艺,也是浙江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绍兴黄酒酿造历史非常悠久,文字记载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在南北朝时期,黄酒已被列为贡品。绍兴酒具有诱人的馥郁芳香,呈琥珀色,即橙色,透明澄澈,色清味醇,分为元红酒、加饭(又称花雕)酒、善酿酒、香雪酒四个品种。绍兴黄酒多次荣获金牌和优等奖状,绍兴黄酒酿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04

火腿制作技艺

金华火腿又称火朣,与西湖龙井、绍兴黄酒并列为誉满全球的浙江“三宝”,以鲜艳的色泽、独特的芳香、诱人的风味、美观的外形,即色、香、味、形“四绝”而闻名天下。金华地区四季分明的亚热带气候和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别具一格的火腿腌制技艺,金华火腿腌制技艺始于唐而盛于宋,有1200多年的历史,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丰富的文化内涵,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05

白蛇传传说

白蛇传说与梁祝传说、孟姜女哭长城、牛郎织女一起并称为中国古代民间四大传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其中,白蛇传说与梁祝传说都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是浙江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杭州市白蛇传传说是我国民间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所塑造的白娘子、许仙、法海和小青等人物形象,表达了广大人民对人性解放的渴望,传说中所保留的大量古代传统习俗,使白蛇传成为我国民俗文化信息最为丰富的口头遗产之一。浙江著名的文学类遗产有西施传说、西湖传说、济公传说等。

06

龙泉青瓷烧制技艺

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是一种具有制作性、技能性和艺术性的传统手工艺,制作与技能性主要表现在原料配制、成型装饰、高温烧成等方面。龙泉青瓷烧制技艺服务人类生活,其成品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陈设瓷、装饰瓷、茶具、餐具等,是烧制技术与艺术表现的完美结合。龙泉窑烧制的“粉青”“梅子青”厚釉瓷,淡雅、含蓄、敦厚、宁静,是中国古典审美情趣的表现。2009年9月,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被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全球唯一入选“非遗”的陶瓷类项目。

07

海宁皮影戏

海宁皮影戏是江南皮影戏的典型代表,自南宋传入海宁后与当地的“海塘盐工曲”和“海宁小调”相融合,并吸收了“弋阳腔”等古典声腔,改北曲为南腔,形成以“弋阳腔”、“海盐腔”两大声腔为基调的古风音乐。海宁皮影戏的唱词和道白为海宁方言,是民间婚嫁、寿庆、祈神等场合的常演节目。海宁皮影戏既保留了北方皮影戏演艺、声腔、造型、舞美等方面的传统样式和表演精华,又与海宁当地的民间小调、手工技艺和生活习俗相结合,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海宁皮影戏。海宁皮影戏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与甘肃的环县皮影、陕西华县皮影戏、华阴老腔皮影戏、河北唐山皮影戏等一道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08

乐清细纹刻纸

乐清细纹刻纸是浙江省温州乐清市传统美术,是中国传统剪纸中的典型代表,源于乐清民间剪纸“龙船花”,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乐清细纹刻纸刀法精妙入微,挺拔有力,图案细如发丝,工而不腻,纤而不繁,表现力十分丰富。它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细,艺人能在一寸见方的纸上刻出40根细纹线条,技艺高超的甚至能刻60、70根。细纹刻纸的工艺使各种民间图案纹样都能在几厘米见方的纸上得到细致而丰富的表现,这使乐清细纹刻纸获得了“中国剪纸的南宗代表”之称。乐清细纹刻纸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与蔚县剪纸、安塞剪纸、丰宁满族剪纸等一道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09

永嘉昆曲

昆曲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明万历年间,昆剧传入温州后,和温州的戏曲声腔互相融合,逐渐形成了永嘉昆曲这个地方剧种。永嘉昆曲,又称永嘉昆剧、温州昆剧,是流行在以浙江温州为中心的浙南地区的汉族戏曲剧种,永昆的声腔既有与苏昆同牌同调,也有同牌异调和独有曲牌。演唱中不受传统联套宫调规律限制,可以同宫异调联套,甚至在某一曲牌中间转调,呈现极大灵活性和丰富性。永嘉昆曲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包含永嘉昆曲在内的中国昆曲“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荣誉。

10

瓯绣

瓯绣又称画帘,是流行于浙江省温州一带的传统民间刺绣艺术,与蜀绣、粤绣、湘绣、苏绣齐名,被称为中国五大名绣,集传统技法之大成而加以创新,其色彩日趋鲜艳,花色品种日渐丰富,主题明了、针法多变、绣面光亮、针脚平齐、神韵生动,是一种极富生命力的工艺品种,是浙江温州“三雕一绣”特种工艺品之一,也是浙江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瓯绣是中国出口名绣之一,不仅被国家珍藏,还被作为国礼赠送,有“发绣外交”之说。瓯绣制作工艺先后被评选为浙江省重点保护艺种之一、第一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浙江其他名绣有温州发绣、宁波金银彩绣等等。

11

湖笔制作技艺

湖笔,与徽墨、宣纸、端砚并称为“文房四宝”,是中国传统手工品之一,因产于浙江湖州而得名,是中华文明悠久灿烂的重要象征,以制作精良、品质优异而享誉海内外,也是浙江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湖笔由纯手工制作,制作工艺十分复杂,品种繁多,有软毫、兼毫、硬毫三大类近三百多个品种。2006年,湖笔制作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湖笔在2010年由湖州晚报主办的《市民心目中的湖州十大名片》活动中入选“湖州十大名片中”名单,成为湖州最具代表性的城市名片。

12

中国编梁木拱桥营造技艺

中国编梁木拱廊桥营造技艺主要流传在浙江、福建等地,源于唐代的木拱桥三条桥,历史悠久,造型丰富,在国内同类廊桥建筑中独领风骚,在中国造桥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华民族和全世界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中国编梁木拱桥营造技艺入选浙江编梁木拱桥最著名的是泰顺廊桥和庆元廊桥,其中,泰顺县境内保存有30余座唐、宋、明、清四代的古廊桥;庆元县境内保存有九十余座,为全国之冠,其中15座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以明代隆庆年间的溪东桥历史最为悠久。泰顺廊桥和庆元廊桥营造技艺都于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3

西泠印社金石篆刻

中国篆刻艺术由古代印章艺术发展而来,至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其中杭州西泠印社具有重要影响力。西泠印社由浙派篆刻家丁仁友、王福厂、叶舟、吴隐等人共同发起创建,入社者均为精擅篆刻、书画、鉴赏、考古、文史的大家。西泠印社秉承“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之宗旨,在艺术创作、学术研究、文物考古、出版交流等方面均取得辉煌成就,成为海内外金石篆刻史上一个时间最悠久、成就最高、影响最广大的学术团体,获得“天下第一名社”之盛誉。西冷印社金石篆刻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中国篆刻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此外,杭州雕版印刷技艺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4

青田石雕

青田石雕是以青田石为材料的传统石雕艺术,因取材于浙江青田县所产优质叶腊石而得名,是浙江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青田石雕工艺发端于六朝时期,讲究因材施艺,因色取巧,有相石、开坯、雕琢、封蜡、润色等工序,尤以镂雕技艺见长,且圆雕、镂雕、高浅浮雕、线刻交替使用。青田石雕题材广泛,鱼虫花鸟、山水人物皆有,均精雕细刻,神形兼备,写实尚意诸法齐备,大气之中不失精妙,工艺规范,自成一格。青田石雕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浙江其他著名美术类非物质遗产:东阳木雕、衢州莹白瓷、婺州窑陶瓷、上林湖越窑青瓷、遂昌黑陶、乐清黄杨木雕、宁波朱金漆木雕、舟山贝雕、缙云木雕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59386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4
下一篇 2022-11-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