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比利时介绍

关于比利时介绍,第1张

关于比利时介绍

[拼音]:Bilishi

[外文]:Belgium/Belgique

欧洲西部国家。西北濒北海,与荷兰、联邦德国、卢森堡、法国接壤。面积30519平方公里。人口987.7万(1984)。全国划分为9个省。首都布鲁塞尔

自然地理

地形

以平原、丘陵为主,约占国土面积3/4。全境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大致可分为3部分:

(1)沿海及内陆低地。 包括北海沿岸及北部地区。基岩由白垩纪和第三纪沉积岩构成,地势向西北平缓下倾,上覆未固结的河成、海成和冰川沉积物,海拔0~50米。由海向内陆呈带状分布:海滨沙丘带,沿海岸线延伸,宽1.5~2.5公里,高9~18米,最高达30米,潮涨受淹,潮退时最宽达3.5公里;沙丘带内侧是圩田带,略高于海平面,原为泥炭沼泽、潮湿粘土,后经围海排水,辟为农田,最宽达20公里左右;圩田带东接佛兰德沙质平原,系近代河流冲积而成,海拔50米以下,中世纪以来就被开垦,平原上散布着蚀余丘陵,海拔150~170米;与蚀余丘陵相连的东北部肯彭沙质丘陵地,过去是沼泽地和灌木丛生的荒原,现在大片土地已辟为牧场、农田,有些地区种植速生针叶林。20世纪发现煤矿,随采煤业兴起而发展为工矿区。

(2)中部平原、丘陵区。在沙质平原和阿登高之间,被斯海尔德河及其支流切割,地表波状起伏,北部海拔80~100米,往南渐递升达180~200米,土壤肥沃,是全国农业最富饶的区域。 桑布尔-默兹河谷地则组成中部平原的南缘地带。

(3)东南部高原。位于桑布尔-默兹河谷以南,是海西运动形成的孙德罗兹高原和阿登高原。前者由坚硬砂岩组成的山岭与石灰岩和页岩构成的谷地交错分布,波状起伏,海拔200~350米;后者久经侵蚀,被河川纵横切割很深,呈断块桌状高原地貌,海拔360~460米,森林密布。邻近联邦德国边境的博特朗日山,海拔694米,为全国最高点。

境内地质基础古老,煤炭资源比较丰富,储量约37亿吨,其中有开采价值的约占一半,多分布在桑布尔-默兹河谷地,全国5个主要煤田中有4个(博里纳日、中央、沙勒罗瓦、列日煤田)分布于此,但在全国煤炭产量中已退居次要地位。位近荷兰边境的肯彭煤田,是目前全国最重要的产煤区。此外,还有铁、锌、铅、铜等金属矿,主要分布在阿登高原。

气候

地处中纬度大陆西岸,属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0℃,年降水量750~1000毫米。由于距海远近和海拔高度的不同,气候有地区差异。西北半部深受大西洋影响,海洋性明显,冬季温湿多雾,沿海1、2月平均气温3℃,中部0℃左右;夏季稍暖,7月平均气温19℃左右;年降水量700~900毫米,全年霜期50多天,降雪日10天左右。东南半部海洋影响减弱,气温的季节变化较大,阿登地区位居内陆,海拔高,1月平均气温-1℃;夏季凉爽,7月平均气温14℃左右;年降水量达1200~1500毫米,为全国之冠,雨日200天,霜期100~120天,降雪日30~35天。

河流

境内河网稠密,属大西洋水系。斯海尔德河和默兹河是境内重要河流,均源于法国。前者流经国境西北部,境内流程193公里,流域面积占国土一半;主要支流有莱厄河、登德尔河、鲁珀河;干流沿途地势低平,河岸筑堤防潮,可通航,涨潮时,大型海轮可上溯抵安特卫普,年平均流量约100立方米/秒,主要靠雨水补给。默兹河由法国蜿蜒北流穿越阿登高原,至那慕尔接纳桑布尔河,转为东北流,过列日,经荷兰入北海,境内流程138公里,流域面积占国土42%;河道较浅,辅以堤坝和水闸,可通航。

植被和土壤

自然植被大部属西欧型落叶阔叶林,但经过人类长期经济活动,植被类型和结构已有改观。目前森林覆盖率为20%,其中2/3为落叶阔叶林,主要树种有栎、山毛榉、桦、榆等;1/3为针叶林,以松、云杉为主。森林主要分布在肯彭平原(以云杉为代表的针叶树为主)和桑布尔-默兹河谷以南的阿登地区(为落叶阔叶和常绿针叶的混交林区)。森林动物有赤鹿、麅、野猪、貂、欧兔等。

沿海圩田地区是新成土,经排干和脱盐后具较高农业价值。中部分布着灰棕壤和灰色森林土,特别是发育在黄土沉积的布拉班特和孔德罗兹地区,是宜于农耕的土壤。东南部的棕色森林土,发育浅薄幼年土壤,大部为森林所覆盖。佛兰德和肯彭平原为沙质土壤,较为贫瘠,经施肥和排水可用于耕作。

居民

全国平均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23.6人,是欧洲人口最密的国家之一。安特卫普—布鲁塞尔—根特经济发达的三角地带,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600人以上,而阿登高原地区则在 50人以下。 1856年全国人口调查计452.9万,到1956年达895.1万人,一个世纪几乎增长一倍。近二三十年来人口增长缓慢,1980~1983年人口出生率从12.7‰降为11.9‰,死亡率11.6‰左右,自然增长率从1.1‰降至0.3‰,加之移民很少,人口增长已接近于零。年龄构成趋向老龄化,65岁以上的老人占全国人口的14.3%(1980)。工业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5%。1983年全国10万人口以上的7个城市(布鲁塞尔、安特卫普、根特、沙勒罗瓦、列日、布吕赫、那慕尔)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4。

主要民族是弗拉芒族和瓦隆族,分别占全国人口的59.2%和40.2%。前者讲荷兰弗拉芒语,分布在北部和西北部4省;后者 *** 法语,居住在西南4省,居中的布拉班特省为两大民族混居区。还有极少数日耳曼族,只占全国人口0.6%,分布在东南部边境地区,讲德语。弗拉芒语和法语均为官方语言。90%的居民信奉天主教。

领土形成与经济开发过程

公元前57年,为罗马帝国一个行省。公元8世纪起,逐步进入封建社会。9~14世纪各诸侯国割据。12世纪起,在佛兰德平原和沿海低地筑圩垦田,建立排水渠和防洪堤,精耕细作。14世纪末起为勃艮第王朝版图的一部分。当时贸易、学术、艺术和建筑兴旺,佛兰德和布拉班特处在发展中心,为历史上的辉煌时期。尔后,先后被西班牙(1516年至18世纪初)、奥地利(1714~1792)和法国(1795~1814)统治。1815年并入荷兰。1830年脱离荷兰成立比利时王国。1831年英、法、俄、奥、普签订伦敦条约,确定其中立地位。19世纪30年代中期起,工业突飞猛进,持续50年之久,在发展铁路、采煤和工业建设方面,均居欧洲领先地位,成为第二个工业化国家。同时开始向海外掠夺,1876年占领非洲刚果(今扎伊尔),1885年将其变为殖民地。两次世界大战中均被德国占领,经济蒙受巨大损失。1944年与荷兰、卢森堡结成关税同盟,1958年发展成为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经济联盟,同年加入欧洲共同体。

经济地理

比利时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恢复较快,1947年工业生产已超过战前水平。50年代,经济发展速度减缓,1953~1960年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为3.2%。60年代,政府采取鼓励出口、吸收外资以及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等措施,经济发展较快,1961~1970年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提高到5.1%。70年代以来,发展速度缓慢。1982年国民生产总值为841.6亿美元,人均8545美元。工业生产和资本都很集中,大部分为垄断集团所控制,约1/3控制在英国、美国、联邦德国、法国、荷兰等外国资本手中。经济上属进口原料和出口制成品为主的加工贸易型。比利时资源贫乏,工业原料80%靠进口,工业品50%外销。全国1/3的就业人口为出口贸易服务,其比率也高居世界前列。

工业

早在19世纪,采煤、冶金工业等就居世界领先地位。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重要地位,工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0%左右,工业就业人数占全国就业人数的45%,工业制成品出口值占出口总值的91%左右。主要工业有钢铁、有色冶金、机械、化工、纺织、能源等部门,采矿业比重较小,制造业占重要地位。

能源工业长期以采煤为主。1952年煤产量3000万吨,达历史最高水平。由于煤矿储量逐渐枯竭,产量下降,1983年产硬煤 609.7万吨。肯彭煤田产煤占全国煤产量85%。每年进口煤约600~700万吨,主要来自联邦德国、美国。电力生产需用石油,每年进口3000多万吨,1983年生产电力526.9亿度,其中原子能发电站提供1/4。

钢铁工业是比利时重要的基础工业部门,历史悠久,1817年即建成欧洲大陆第一座炼铁高炉。1823年开始用焦炭炼铁,1850年开始炼钢,炼钢技术先进。1983年产钢1015.7万吨。钢铁工业集中分布在列日和沙勒罗瓦工矿地带。

有色冶金工业从16世纪已开始发展。1808年发明先进炼锌法,促进了炼锌工业的发展,随之炼钢、炼铅业也逐步发展。本国有色金属矿极少,原料绝大部分依靠进口。1983年生产精铜43.1万吨、锌27.5万吨、铅13.4万吨,其中电解铜和锌产量均居西欧首位,为世界有色金属重要出口国之一。

机械制造工业是比利时重要工业部门。从17世纪下半叶起,铁路机车、电机、造船、纺织机械等生产已居领先地位。1980年机械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20%左右,职工30万,占全部工业职工的1/3左右。机械工业中汽车装配最为发达,主要是用进口部件进行装配,然后出口,年产轿车100万辆,装配中心在安特卫普和布鲁塞尔。近年来运输机械、电机和电子工业发展较快。传统的军火工业也很发达。

石油化学工业是战后新兴的工业部门,发展很快,本国不产石油,全部依靠进口。此外,每年还进口130亿立方米天然气。石油化学工业主要分布在安特卫普和根特。

纺织业是国内古老的工业部门。中世纪时,手工纺织发达,挂毯早已闻名世界。佛兰德曾是产业革命前欧洲最发达的工场手工业区,目前仍集中3/4以上的纺织工业,最大中心是根特。毛纺织业主要分布在韦斯德尔河谷的韦尔维耶及其卫星城镇。化学纤维工业也有发展,主要中心是根特和哈瑟尔特。纺织品除自给外有少量出口。

全国工业主要集中在3个地区:

(1)以列日和沙勒罗瓦为主要中心的桑布尔-默兹河谷地区,是以采煤业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老工业区,有冶金、重型机械、汽车、电机等部门。

(2)布鲁塞尔-安特卫普工业区,主要部门有汽车、机械、电子、石油化工等。

(3)安特卫普经根特对法国的通海运河两岸新兴工业区,以汽车、化工、纺织、钢铁为主要部门。

农业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小,农业产值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5%, 农业劳动力占全国就业人数的3%左右。农牧业土地日趋集中,农业生产水平和集约化程度都很高。

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畜牧业约占农业总收入的3/4,牧场占农用地面积的49%(1982)。以养牛和猪为主,1983年有牛295.8万头,猪518.2万头,肉类产品自给有余。

种植业以种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和水果等为主。1982年全国农业用地面积140.4万公顷,其中粮食作物占30.2%,经济作物占8.7%,蔬菜和水果等占3.5%。主要农作物有小麦、 大麦、 燕麦、甜菜、马铃薯等。1983年小麦产量100.3万吨,粮食自给率为90%左右。蔬菜自给有余。渔类不发达,年捕鱼量4.1万吨(1982)。

交通运输业

早在1835年建成欧洲大陆第一条铁路(布鲁塞尔—梅赫伦),经过不断建设,1843年成为世界第一个建成完整国有铁路网的国家。铁路和公路交通发达,现铁路总长4020公里,公路总长14000余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占10%。交通以布鲁塞尔为中心,铁路和公路呈辐射状通全国和欧洲其他国家主要城市。内河航线密布,通航河道1600公里,斯海尔德河和默兹河全程均可通航。通过两河及其支流,以及沙勒罗瓦-布鲁塞尔运河、阿尔贝特运河、肯皮斯运河等,组成全国稠密的水运网,联通列日、安特卫普、布鲁塞尔、根特、布吕赫等重要城市;并同法国的塞纳河、卢瓦尔河,以及莱茵河等水系相通,构成通法国、荷兰、联邦德国等邻国的西欧重要水运网。1982年内河货运量 500.8万吨公里。航空运输与四大洲50多个国家有航线相通,1980年航空客运量526万人次,布鲁塞尔、安特卫普和奥斯坦德为主要国际航空港。安特卫普为全国最大海港。还有奥斯坦德、泽布吕赫等较小港口。

对外贸易

在全国经济中具有重要意义。1983年对外贸易额占世界总贸易额的4%,人均外贸易额1400美元,居世界首位。1983年出口总值为2650亿比利时法郎,进口总值为2817亿比利时法郎,逆差167亿比利时法郎。出口商品以钢铁及其制品、交通器材、化工产品为主,还有机械、仪器、纺织品等。金属丝、平板玻璃和钻石出口居世界首位。进口主要为工业原料、能源产品、农林渔产品等。对外贸易对象主要是欧洲共同市场成员国,其中联邦德国、法国、荷兰和英国合占比利时进口货物的61.3%和出口货物的63.8%。

参考文章

  • 比利时杜鹃的繁殖方式观赏园艺
  • 比利时杜鹃的品种分类观赏园艺
  • 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广场建筑与名胜
  • 比利时杜鹃的生态习性观赏园艺
  • 比利时出生的名人伟人生活知识
  • 比利时出生的体育名人生活知识
  • 比利时出生的名人生活知识
  • 比利时出生的影视明星生活知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60060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5
下一篇 2022-11-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