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chuanbo (zhiwu)
[外文]:dispersal(plant)
植物的繁殖体或传播体,如孢子、种子和果实等以各种方式脱离母体散布到各处的过程。繁殖体在适宜的环境下可发育成新个体。
苔藓和蕨类植物散出孢子,孢子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发育成配子体〔见世代交替(植物)〕。
种子植物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多样的传播种子的方式,有自力的传播和借助外力的传播(见图)。
外力传播
风力借风力传播的种子多数轻而细小,具有各种适应性的繁殖体:
(1)粉尘繁殖体。种子一般重量为0.003~0.004毫克,胚和胚乳不发达,储藏物很少。如丝石竹、风铃草、列当科以及兰科等植物的种子。
(2)具毛的繁殖体。种子表面具毛,如柳属;有的瘦果上长有羽状的冠毛,如蒲公英属和斑鸠菊属。
(3)具翅的繁殖体。翅可以由种皮发育,也可以由果皮、花萼等其他部分形成,如槭属,白蜡树属和龙脑香科的坡垒属的翅果是由萼片发育来的,而紫葳科的Bignonia属、茜草科的金鸡纳属以及辣木科的辣木属等植物种子的翅是由种皮发育来的。松树种子的翅位于种子的一端、金鸡纳属和鸢尾属种子的翅位于种子周围。榆属的果实是由扁平状的翅包围着整个果实。
借助动物(1)经动物消化道。如番茄的种子具坚硬的种皮,稗草的果实具坚硬的果皮,被鸟兽吞食后不受消化液的侵蚀,排出体外后仍可萌发。
(2)附着动物体表。这类种子或果实表面具有刺钩,当人或动物经过时,可附于动物的皮毛、羽毛及人的衣服上,被带到别处;如鬼针草及苍耳等的果实具刺,土牛膝的果实有钩等。还有的果实和种子具粘性物质,可粘附在鸟类及其他动物足趾和身上;如唇形科的山香属植物和亚麻的种子。
(3)经动物收集。具有大量油脂或淀粉等贮藏物质的种子 (如松子等)或果实,常常被动物采集或收藏。其他如杏、桃等植物的果实,具有美丽的颜色和可食的果肉,吸引人和动物收集,使种子得以传播。
(4)经人的活动。如杂草种子,在铁路、航空、水运等过程中,连同货物,谷物等一起输入或输出。在引种驯化工作中,人类常把某些植物的种子播种到自然传播达不到的地方。
水流传播通过江、河、湖、海湾中水的流动,将种子或果实带到别的地方。这种果实多数较轻,有的具海绵组织,组织内有空气;有的表面光滑具蜡质或纤维,如有非常发达的纤维层的椰子,可以在河水或海水中漂浮得很远而不坏。莲的果实成熟后落在水面上也可随水漂流到很远的地方,待其海绵组织腐败后,种子脱落,沉入水中便可萌发长成新植物体。其他靠水传播的还有露兜树属,夹竹桃科的海杧果等植物。
自力传播
这类植物的果实在成熟过程中,由于各层果皮干燥时收缩不均,其间张力达到一定程度后可使果实突然裂开,把种子d射到四周;所以又把这类果实称为爆发式的果实。许多豆科植物如豌豆、黄豆、绿豆等成熟时果荚沿二缝线裂开使种子散落出去。凤仙花的果实成熟后,外果皮一触即开裂。内果皮突然内卷外凸,使种子向四周射出。牻牛儿苗科的老鹳草属的果实成熟后,果皮干燥,由基部向上卷曲,花柱也裂开,使种子散播出去。另有极少数植物如葫芦科的喷瓜,在成熟时能自行将种子喷出。矢车菊属野燕麦三叶草等植物由于传播体上的刚毛总苞片、萼片等部分的吸胀作用,使其能在地面爬行或跳跃,借以实现传播。
植物的传播体一般是种子和果实,但花的部分或营养器官,甚至整个植株也可作为传播体;如藜科中的某些种属植株干枯后整株可以随风滚动转移。
- 参考书目
- K.S.Bilgrami, C.M.Srivastava and J.L.Shrema-Li, Fundamentals of Botany, Vikas Publishing House PVT., Ltd.,1980.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