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云南省介绍

关于云南省介绍,第1张

关于云南省介绍

[拼音]:Yunnan Sheng

[外文]:Yunnan Sheng

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简称滇。北与川、藏两省区相连,东和黔、桂两省区接壤,南、西分别与越南、老挝、缅甸为邻,介于北纬21°9'~29°15',东经97°31'~106°12'。面积约39.4万平方公里,人口3697.2610万,其中少数民族约占1/3。辖7地区、8自治州、2地级市、9县级市、85县、29自治县。省会昆明市。

自然条件

云南自然条件独特多样,垂直差异显著,自然资源丰富,自然灾害种类多。

地质与地貌

地质构造复杂,东部属扬子准地台的康滇地轴和上扬子台褶带,并包括华南褶皱系右江印支褶皱带。除右江印支褶皱带外,大部分地区成陆早,比较稳定。滇西一带是由三江(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褶皱系和冈底斯及念青唐古拉褶皱系组成的横断山脉区,区内为古特提斯海的一部分,长期被海水淹没,成陆较迟,褶皱较强烈,时代较新的地层和岩浆岩、变质岩分布较广,尤其是西北部,近期仍在强烈抬升。

就板块理论而言,滇东、滇中是欧亚板块的一部分,南与西南同印度板块相邻,印度板块不断向北向东移动,将其前锋部分插入欧亚板块下部,不断把接触地带向上掀开,形成喜马拉雅山脉及青藏高原和东部的横断山了及滇东高原。横断山地的一些深大断裂带就是缝合线的所在地区。

总体而言,云南地质构造有下列特点:

(1)滇东与滇西的构造类型完全不同,分属于两大构造单元。

(2)巨大的断裂带较发育,大而长的断裂带与次一级断裂近于正交,组成地面主要的构造型式。

(3)西部的构造线多为南北向或近似南北方向,构造线间距小。东部构造线方向较复杂,有西北—东南向、南北向、东北—西南向等。

复杂的构造体系为云南矿产资源的生成提供了优良的地质条件,因而金属矿和非金属矿均甚丰富。非金属矿以煤分布最广,其中古生代煤田以石炭二叠纪最为重要;中生代煤田主要产于三叠纪;新生代煤田产于第三纪地层中,以褐煤为主。磷矿形成于寒武系初期的梅树村组内。岩盐、钾盐、石膏等非金属矿则形成于中生代。金属矿以有色金属矿为主,种类多,储量大,尤以个旧锡矿、东川铜矿以及储量名列全国前茅的钛矿著名于世,有“有色金属王国”之称,其形在以燕山运动影响较大。铁矿有形成于早期变质岩中的,也要形成于泥盆系砂岩中的浅海相沉积铁矿。

云南地质构造较复杂,近期又有较强烈的抬升,沿深大断裂带常发生大地震,是中国多地震地区。在近千年中,有记载的地震即达700余次,其中破坏性地震约500余次。主要集中于包括东川—宜良—通海—建水等地的小江断裂带;泸水—腾冲—龙陵—澜沧断裂带及丽江—剑川—大理断裂带。1988年11月澜沧、耿马、沧源、双江等地又发生7.6和7.2级两次大地震。此外,云南亦为中国四大泥石流分布区之一,主要分布于金沙江沿岸、滇东北山区的小江流域、龙川江流域及滇西山区大盈江流域(见中国的泥石流)。

本省地貌以山地高原为主,坝子星罗棋布,垂直高差悬殊。全省94%的面积为山地高原,其间有1平方公里以上的坝子1440多个,面积占6%。地势北高南低,呈阶梯状下降。最高点拉于西北部滇藏交界处的太子雪山主峰卡格薄,海拔6740米,最低点为东南部河口县元江及其支流南溪河交汇处,海拔76.4米,两者高差达6664米。

云南地质构造和地貌上均以元江河谷为界,分为东、西两大部分。西部属于巨大的反S形构造,其北部在青藏地区,南部进入中南半岛。中段位于滇西北,表现为压缩得较紧密的山地,称横断山系纵谷区,由高黎贡山、怒山和云岭等高大陡峭的山脉和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等深切峡谷相间组成(见横断山脉);东部地质构造体系复杂,分别属于通海山字型和文山山字型构造,是组成云南高原的骨架。云南高原又由次一级的滇东、滇东南喀斯特高原、滇 东北高原及滇中红色高原组成。从地貌成因看,具有流水、喀斯特、冰川等地貌,尤其在东部石灰岩地区发育了较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高原顶部以高石芽、石丘、溶蚀洼地、溶斗为主,边缘斜坡地区以峰丛、石山、塔状峰林、桶状洼地等占优势。路南石林是闻名中外的以喀斯特地貌为主的风景旅游区。

气候

云南地处南亚热带季风、东亚季风及青藏高寒气候的结合部位,但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高原型季风气候,“四季如春,一雨成冬(或秋)”。最热月均温19~22℃,最冷月5~7℃以上,年温差仅10~14℃,日较差较大,冬半年可达12~20℃。由于纬度和海拔增高相一致,致使省内8个纬距内呈现寒温热三带,具有相当于中国南部的海南岛到东北的长春的气候差异,且气候带交错分布,北部的气候带沿山脊南伸,南部的气候带逆河谷北上;高纬度高海拔地区长冬无夏,低热河谷长夏无冬。此外,干湿季分明,年均降水量约1100毫米,5~10月为雨季,降水丰沛,几乎集中了全年降水的85~90%;11月~翌年4月为干季,降水少,晴天多,日照充足。由于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干旱、洪涝和低温、霜冻、冰雹、风灾等自然灾害几乎每年都有发生。

水文

境内河流具季风性山区河流特点,水位季节变化大,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受山脉走向控制,滇西北地区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顺地势自北向南平行流动,其间最近处相隔仅76公里,向南渐疏展。金沙江流至丽江石鼓附近突然折向东流,怒江和澜沧江流至北纬25°附近呈辐射状散开,以形似扫帚而称“帚形”水系。本省河流分属伊洛瓦底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元江和南盘江6大水系,分别注入印度洋和太平洋。受巨大断裂影响,省境呈南北向条状分布的断层湖多达40余个,如滇池、洱海、抚仙湖、程海、泸沽湖等。

动植物与土壤

云南处于泛北极植物区系和古热带植物区系交汇地带,植物组成成分从南到北依次有热带雨林、季雨林、热带稀树草原旱生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混交林和针叶林;温带、寒温带针叶林等。动物基本属中国西南区系和华南区系,大部分地区与中国东南部季风区耐温动物群种相同,滇西北则与青藏高原耐寒动物群相似,南部边缘则多栖息中南半岛的动物群种。

本省高等植物,已发现的有274科2076属1.8万种(包括蕨类植物),约占全国一半,为全国植物种类最丰富省份,素有“植物王国”之称。云南亦为中国重点林区之一,森林覆被率为24.9%。总蓄积量13亿立方米,仅次于黑、藏,居全国第3位。树种以针叶林为主,有云南松、思茅松、云杉、冷杉等。阔叶树用材林以壳斗科占优势,地区分布以滇西北最集中。滇南一带还有众多被称为“活化石”的第三纪古老树种, 如木兰科的木莲、 拟含笑、黄缅桂、龙脑香科的东京龙脑香、毛坡垒;裸子植物的苏铁、倪藤及树蕨等。花卉资源亦具特色,报春、杜鹃、兰花、山茶、玉兰等均为名花,尤以山茶花为最,有“云南山茶甲天下”之誉。云南中药资源共达5050种。动物种类亦为全国之冠。淡水鱼类366种,约占全国种类总数的45.8%;两栖类92种,约占43.8%;爬行类145种;占45.6%,鸟类776种,占65.4%;哺乳类259种,占55.1%。不仅种类多,且多珍贵稀有种,列为国家保护的动物种类中,几乎占半数。如横断山地中所产的滇金丝猴,在世界灵长类中仅见于本省。此外,亚洲象、野牛、白掌长臂猿、白颊长臂猿、白眉长臂猿、平顶猴、扭角羚、灰头鹦鹉、大绯胸鹦鹉及近年在高黎贡山发现的黑麝和斑羚,在中国均仅见于本省。

全省大部分地区山川相间,垂直高差大,一般约1000~1500米以上,金沙江虎跳峡谷底海拔1800米,峡谷两侧的玉龙雪山和哈巴雪山与之高差竟达3000米以上。每一区域从山麓到山顶均可划出几个不同的气候类型,通常以“山高一丈,大不一样”、“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来形容。气候的垂直变化又导致土壤、植被的垂直分布。 如哀牢山从东坡海拔500余米的元江谷地到海拔3165.9米的主峰,相对高差2600余米,垂直带谱为:

(1)海拔500~1000米为南亚热带半干旱气候型,元江河谷灌丛草坡下分布有燥红土。

(2)1000~1600米为南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型,中山下部思茅松、常绿阔叶林及针阔叶混交林下为赤红壤带。

(3)1600~1900米为中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型,中山灌丛草坡分布有红壤。

(4)1600~2400米为中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型和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型,中山中下部云南松及针阔叶混交林下分布有黄红壤。

(5)2000~2700米为北亚热带及暖温带湿润气候型,中山中上部常绿阔叶林及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下,分布有黄棕壤。

(6)2700~3000米为暖温带湿润气候,中山上部铁杉林、针阔叶混交林下分布有棕壤。

(7)3000米以上为暖温带湿润气候,亚高山灌丛草甸植被下为棕毡土。但云南西部地区存在植被倒置现象,如西双版纳景洪勐龙坝低盆地边缘分布有热带季节性雨林,中间700~1300米坡面则分布有南亚热带常绿栎类混交林带;但至南糯山或勐养困满1300多米又重复出现热带雨林树种。这一现象与西部地区常有逆温存在有关,对于向海拔较高地区发展热带作物非常有利。

自然地理区

在中国综合自然区划中,云南省境分属3个自然地理区:

藏东川西切割山地针叶林、高山草甸区

省境西北属此区,范围不大,属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地形高差悬殊,植被、土壤均呈明显垂直分布。

中亚热带云南高原常绿阔叶林区

省境主体属此区,以高原湖盆为主,地貌类型多样,属高原型季风气候,植被类型丰富。可分为3个亚区:小江断裂以东为滇东喀斯特高原亚区,干旱为主要不利自然因素;横断山平行岭谷亚区,点苍山、哀牢山以西,高山深谷平行排列,气候、土壤、植被均呈明显垂直变化;两者之间为滇中、川西南高原湖盆亚区,高原面完整,起伏和缓,气候四季如春,农业基础较好。

滇南热带季雨林区

为中国热带的向西延伸,土地利用需强调防止水土流失的各种措施。可分为滇南低热河谷、滇西南高原宽谷及滇东南喀斯特高原等3亚区。

发展简史

云南禄丰腊玛古猿、元谋猿人及开远古猿等化石的发现,说明云南是人类起源的重要区域之一。大量新石器文化遗址的发现,则充分说明远古时期云南居民的多样性。元谋县大墩子新石器文化遗址则说明其时(约公元前1260)已形成较大的村落多座,生产上以农业为主,手工业亦开始发展。公元前3世纪的战国时期,楚将庄率众入滇,征服了滇池地区的“靡莫之属”各部落,建立滇王国,带来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形成了很多村镇,先民不仅耕田,纺织,渔猎,又制造了精美青铜器。郡县设置始于秦,公元前109年,西汉建益州郡,治所设于滇池县(今晋宁县),领27县,连同稍早建立的牂牁郡、犍为郡和越巂郡的一部分,即为现今云南省的大部分地区。移民屯田,修水利,筑道路,发展农业生产。东汉末年(220),于今大理、保山地区建立益州西部属国,又合并哀牢夷地区建永昌郡。其时已种植稻谷,养蚕植棉,开采矿产,并开始与东南亚、南亚及西方各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与西北的丝绸之路同属中国古代重要的对外交通大道。三国时代,云南隶属于蜀国,设降都督,统七郡,在今云南省有建宁、云南、永昌、兴古(称南中四郡)、朱提五郡。诸葛亮平定南中,采取“和抚”及“劝农业”政策,收到良好效果,南方安定,生产发展。史载南中“军资所出,国以富强”。西晋因之,设宁州刺史以统七郡。唐宋时期,云南地方政权“南诏”和“大理”兴起,政治中心在洱海地区,建都太和城,即今大理市。势力扩至滇池地区,建拓东城,宋大理时称鄯阐城。这一期间,境内的少数民族地区得到迅速开发,洱海和滇池地区的农业生产达到了“与中夏(中原)同”的水平,从成都掠来大批“子女工匠”后,手工业得到发展,不仅能织绫罗,金、银、铜、铁等手工艺品也开始出现,建筑、雕刻、绘画成效显著。故云南文物古迹很多,如大理崇圣寺三塔、蛇骨塔、昆明地藏寺经幢、剑川石钟山石窟均代表了唐宋时期的文化艺术水平。元设云南行中书省,治所又迁到今昆明,此后,“云南”正式成为省级区划的名称,辖区远较今云南省为大。明时将今昭通地区改隶四川。清初又将昭通府、东川府划归云南。明清以后均称云南省。

人文概况

人口

云南省人口3697.2610万。 具有人口增长速度快、农业人口比重大、分布不均匀、少数民族多的特点。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5.28%。 全省平均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94人,分布极不均匀,中部、东部人口较密,密度多在200人以上,滇西北及南部边缘地区人口稀少,如迪庆州每平方公里不足12人,德钦县仅7人;同一地区人口又主要集中在坝区及河谷地区,山区居民稀少。如昆明市人口平均密度约211人, 但城区人口密度却高达2.5万人。

民族

云南是中国民族最多省份。除汉族外,有彝、白、哈尼、壮、傣、苗、 傈僳、回、 拉祜、佤、纳西、瑶、藏、景颇、 布朗、普米、怒、阿昌、德昂、基诺、水、蒙古、布依、独龙等24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约1110.9万,占全省总人口的32.1%。其中有14个民族的全部或绝大部分均居于省境。人口超过10万的有回、苗、彝、壮、瑶、白、哈尼、傣、傈僳、佤、拉祜、纳西、景颇和藏族,其中彝族人口最多,占云南总人口的10.39%,集中分布在楚雄彝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哀牢山区及滇西北小凉山一带海拔2000~2500米的山区或半山区,主要从事农牧业。白族历史悠久,文化较发达,80%以上聚居在大理白族自治州,主要从事农业。傣族主要分布在南部的河谷平坝地区,以种植稻谷和热带经济作物为主。其他民族多以大分散小聚居的形式广布于省内各地,但以边疆和山区居多。在3000多公里的边境线上,即分布有傣、景颇、壮、佤、布朗、拉祜等10多个民族。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省实行了民族团结、平等的政策,先后在各民族聚居区建立民族自治州和县,是全国民族自治地方最多的一个省。

经济概况

云南地处边陲,1949年前,与内地联系困难;农业生产落后,山区、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刀耕火种,广种薄收现象极为普遍;工业基础较差,连手工业都很少。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大力发展农业的同时,随着境内丰富的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贵昆、成昆等铁路干线和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的修建,云南工业发展迅速,同省内外的联系也日益密切。

农业

云南全境为“九分山和原,一分坝和水”。农业生产深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和影响,水热条件随海拔不同而异,具有突出的“立体农业”特点,地区差异显著。农业中以种植业占主要地位,兼有农区和林牧区畜牧业特色。

本省耕地仅277万多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但种植业产值却占农业总产值一半以上。林地和荒山荒地虽占土地总面积的70%左右,但林、牧业产值却仅占农业总产值的1/3左右。耕地利用不尽充分,平均复种指数仅为145%。在耕地总面积中,水田约占35.6%,旱地占64.4%。其中,1/3耕地集中于平坦的坝区,以水田为主;2/3散布于起伏的山区,以旱地居多,且多为坡耕地。

(1)种植业以水稻、玉米、小麦和豆类、薯类等粮食作物为主,播种面积约占作物总播种面积的4/5以上。其中水稻最多,集中于中、南部热带和亚热带坝区。大致海拔1750米以下及南部低纬地区以籼稻为主,1750~2000米为籼粳交错区,2000米以上则为粳稻区。玉米全省各县、市均有种植,主要集中分布于1000~2000米山区,坝区较少,其垂直分布上限达2900米左右。其中,以滇东北种植较多,滇东南、滇西北次之,滇西南较少。小麦垂直分布范围广,300~3000米地区均能种植,但以1000~2500米地区为集中。除滇西北高寒的中甸、维西有少量春小麦外,基本均为冬小麦区。

(2)经济作物主要有甘蔗、烤烟、茶叶等,此外,还有紫胶和橡胶。甘蔗主要产于南盘江、元江、怒江、金沙江、龙川江、大盈江及澜沧江等河谷地带,甘蔗和蔗糖产量在全国均名列前茅。烤烟主要集中于滇中高原的曲靖、玉溪、昭通等地区和楚雄州,种植面积和产量仅次于河南,居中国第2位,是中国“云烟”重要产区。茶叶产量居中国第6位,以大叶茶为云南特有品种。紫胶产量占全国80%以上,大部分出口。此外盛产三七、天麻、当归、虫草、杜仲、砂仁、萝芙木、美登木等多种名贵药材。省内盛产多种水果,以宝珠梨、雪梨、“象牙芒果”、石榴等著名。

(3)云南牲畜有黄牛、水牛、马、驴、骡、猪、绵羊、山羊、兔,高寒山区有牦牛和犏牛。农区畜牧业以生猪饲养为大宗,其次为黄牛、水牛、绵羊、山羊及鸡、鸭、鹅等家禽。其中,坝区以厩养为主,山区则以小群放牧居多。林牧区分布海拔较高,其畜牧业比重高于农区,以定居放牧为其经营特点。牲畜以绵羊、马、山羊、黄牛比重较大,水牛与猪比重较小。牦牛和犏牛则为滇西北高寒山区所特有。

(4)林业为本省一大优势,但产值仍较低。云南有林地面积953万多公顷,约占全国森林面积的8%,占全省土地面积的24.9%。森林总蓄积量约9.88亿立方米,仅次于黑、藏、川,居全国第四位。但产值仅占农业总产值的9.28%。其中,用材林约占有林地面积的4/5和森林总蓄积量的3/4。用材林资源分布以滇西北最为集中,是云南省目前重点开发的林区,也是中国重要林业基地之一。以经济价值高、 材质优良的冷、 云杉为主,铁杉、落叶松、高山松、桦木、高山栎等树种混生其间,省境南部出产多种珍贵热带林木。林副产品主要有松香、栲胶、紫胶、栓皮、木耳、香菌等。经济林分布以滇东南、滇东北和滇西较多,而林副产品则集中于滇中和滇西南。

(5)渔业是农业中的薄弱环节。全省现有水域28万公顷,养殖水面5.17万公顷,占可养水面的30%,年总产量仅3万余吨,主要产于湖泊。

农业区

云南农业生产垂直差异较大,以滇西横断山区为例:

(1)海拔750米以下为热带作物带。

(2)750~1300米为双季稻加冬作一年三熟带。

(3)1300~1750米为籼稻冬作两年五熟带。

(4)1750~2000米为籼粳交错加冬作一年两熟带。

(5)2000~2400米为粳稻加冬作一年两熟带。

(6)2400~2800米为两年三熟带。

(7)再向上是耐寒作物一年一熟带。

(8)3600米为农作物种植上限。

(9)4000米为森林分布上限。

(10)4500米以上为永久积雪的高山冰漠带。

其次,本省农业生产地域性特征突出,地区差异大。南部河谷地区作物一年三熟,以水稻、旱谷为主,适宜橡胶、可可、咖啡等热带作物及南药的生长,为中国橡胶基地和适宜发展热带林木地区。往北海拔稍高地区,粮食作物两年五熟,为甘蔗、茶叶、紫胶产地。甘蔗产量以德宏、保山、红河3地、州最多,占全省58%;茶叶以临沧地区、保山、思茅、西双版纳为主,4地、州总产量占全省80%;紫胶主要产于思茅、临沧,产量约占全省80%以上。滇中高原地区坝子多,耕地集中,水利条件好,复种指数约可达160%,为全省粮食、烤烟和油菜主要产区,如曲靖、玉溪两地区的烤烟产量几占全省总产的46%,油菜籽占34%。滇东北的昭通、东川等地(市)是玉米、马铃薯、烤烟、油菜产区;生漆、乌桕、油桐发展潜力很大;苹果、柑橘产量居全省前列。柑橘主要产于金沙江河谷地区,可发展为外贸水果基地。滇西北高海拔地区,作物一年一熟,粮食以青稞,薯类为主,是省内唯一以云杉、冷杉林为主的大面积高山针叶林区,也是绵羊、丽江马、牦牛产区和省境重要药材产地。

根据以上特点,本省可分为以下7农业区:

(1)滇中粮、油、烟、经济林区;

(2)滇西粮、蔗、林、牧区;

(3)滇东南蔗、粮、林、牧区;

(4)滇西南茶、紫胶、蔗、林、牧区;

(5)南部边缘热作、热林、蔗、茶区;

(6)滇东北经济林、旱粮、油、烟区;

(7)滇西北林、牧、药材区。

工业

云南 1949年工业产值仅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6.7%,到1990年则已占62%,初步形成包括冶金、机械、煤炭、电力、化工、食品、纺织等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发挥了本省的食品、有色金属、磷矿石、水能等的资源优势。

在中国已发现的150余种有用矿产中,云南占有134种,其中58种矿产保有储量居中国前10位。锡矿储量占中国1/3,居第2位;铅、锌和锗储量居中国第1位,镍居第2位,铜居第3位;磷矿石储量亦居中国首位;并有丰富的岩盐、石膏等重要化工原料及石棉、石英砂、高岭土、石灰岩、大理石等建筑材料。水力资源蕴藏量仅次于藏、川,可开发的水能占中国总量的20.5%,仅次于西藏;可能开发率为68.7%,居中国首位。且分布集中,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等干流约集中了全省水能资源的64%。煤的储量在长江以南各省中仅次于贵州,居中国第8位;地热资源丰富,温泉数量众多,几乎遍及各县。以滇西的中、高温温泉开发潜力较大,是滇西缺煤地区宝贵能源库。

(1)食品工业产值居各部门之首。卷烟、制糖、茶叶等在全国均占重要地位。卷烟生产能力1990年比1952年增长了223倍,调出省外卷烟占全国第1位,在国内外市场上均享有盛誉。其中玉溪卷烟质量居全省之冠,有“云烟之乡”之称。茶叶中,“滇红”、“普洱茶”、“沱茶”、“七子饼茶”等名茶远销东南亚、中东、欧美等地,成为本省出口数量大的主要商品,是中国出口茶叶重要基地。蔗糖总产量达51万吨,居中国第4位。此外,“云腿罐头”和“云南大头菜”等食品也驰名中外。

(2)冶金工业以有色金属的开采和冶炼为主,是中国有色金属重要生产基地。其中,个旧锡矿驰名世界,产量居全国第1位,享有“锡都”称誉;东川、易门、永胜为主要铜产地。东川铜矿所产的铜色泽如银,称“云铜”。兰坪铅锌矿储量大而集中,品位高而易开采,冶炼规模也较大,其次为会译等地。钢铁工业中,以钢、生铁、钢材产量增长最快。其中优质和小型型材基本自给有余。安宁附近的昆明钢铁厂已发展成为包括采矿、炼铁、炼钢、轧钢等部门的中型钢铁联合企业。

(3)机械工业为本省新兴工业部门,已建成机床、电机、仪表、内燃机、矿山、冶金机械设备、轻工机械等部门。汽车工业从无到有,昆明、个旧、曲靖等地已能成批生产载重汽车和轻便车。昆明是全省机械工业中心。

(4)化学工业为本省发展最迅速的工业部门。20世纪50年代以来,以年均递增16.3%的速度发展,产品已达150多种。尿素、硝铵、碳铵、 氨水等产品除满足省内需要外,尚可支援全国。云南又是中国磷矿石主要产地,1990年产磷矿石485.73万吨。磷化工产品销往日本、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美国等。此外,硫磺、钾矿的开采和烧碱、化肥、农药、橡胶、油漆、合成树脂、塑料等生产也初具规模。

(5)纺织工业以少数民族特需纺织品发展较快,化学纤维也有很大发展。80年代以来,纺织工业年均递增15%左右,产值增加了1倍多。

(6)电力工业发展潜力大。1949年全省发电装机容量仅1.3万千瓦。1955年起,先后修建了普坪村、阳宗海、宣威、以礼河等13座水力、火力发电厂。1978年又实现滇南、滇中两大电网联网供电,形成以昆明为中心的全省电网。水力发电量已占全省年总发电量的60%以上。

(7)煤炭工业遍及全省,发展速度快。煤炭储量丰,品种全,分布较广,主要集中于滇东一带,有羊场、来宾、田坝、后所、 小龙潭等省属大中型煤矿。全省已有112县市建立国营煤矿72座,小煤窑3792座。1990年原煤产量2227万吨,除供省内所需外,尚有部分支援省外。

(8)手工业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工业部门,主要有大理石制品、建水陶器、永胜瓷器、腾冲玉雕等。

交通运输

20世纪50年代以前,全省仅有“滇越铁路”和矿山支线等窄轨铁路,公路交通运输落后。50年代以来,随成昆、贵昆两条铁路干线的建成通车,铁路运输已成为省内交通运输的骨干,并与全国铁路网相通。昆明至南宁的铁路也正在建设中。同时,省内的昆(明)河(口)、蒙(自)宝(秀)铁路及东川、个旧、盘西、羊场等矿山支线和专用线也承担了省内运输任务。铁路通车里程已为1949年的2.6倍多。 公路运输是云南主要的运输方式,公路干线以昆明、下关为中心,主要有昆明—畹町、昆明—打洛、昆明—那发等公路干线以及与邻省(区)衔接的滇黔线、滇桂线、滇川线和滇藏线等,公路总长达8万多公里。民用航空运输以昆明为中心,可通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重庆、西安、武汉、贵阳、南宁、桂林、香港和省内的芒市、景洪等地,并新辟昆明到仰光、曼谷、万象的国际航线。1990年10月中国船只首次沿澜沧江—湄公河开通了由云南抵达老挝首都万象的河运航线。

参考文章

  • 云南省肿瘤医院知名专家医生医疗博览
  • 云南省弥渡县汽油发动机使用小常识农业工程
  • 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知名专家医生医疗博览
  • 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知名专家医生医疗博览
  • 云南省永胜县:葡萄炭疽病的防治方法果树园艺
  • 云南省腾冲县:玉米秸杆还田技术粮食作物
  • 2014年云南省农机购置补贴机具种类范围农业工程
  • 云南省河口县农业局积极开展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农业工程
  • 云南省永仁县永定镇认真指导微耕机安全 *** 作和维修保养中应注意事项农业工程
  • 云南省洱源县水产养殖后期管理技术水产/渔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60284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5
下一篇 2022-11-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