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猎蝽科介绍

关于猎蝽科介绍,第1张

关于猎蝽科介绍

[拼音]:liechun ke

[外文]:Reduviidae; assassin bugs

半翅目的1科。喙3节,弯曲成弧形的捕食性陆生蝽类昆虫。通称猎蝽,亦有称为刺蝽者。为半翅目中的一个常见大科,世界已知3000种以上,多分布于暖热地区。中国已知300余种,大部种类均分布于南方。

中型至大型,体壁一般比较坚强结实。多数种类为长椭圆形,少数类群体足细长,外观如蚊虫状。多为黄褐、褐色或黑色,部分种类鲜红色。头部相对较小,平伸,基部多少变窄,略成一颈状。头顶在单眼前方常有一横沟。触角细长,4节,第3、4两节长,并常具若干次生环节,致使触角视若节数很多。少数种类具长毛。多数种类具单眼。除个别类群的喙为4节外,绝大部分种类的喙均为3节,明显成弧形弯曲,粗壮,相对较短;喙在静止时不紧贴头部腹面,全长与头部腹面均有一定距离,只末端接触前胸腹板;前胸腹板中央有一纵沟,沟底具细密横列棱纹,喙端即置于此沟中,与横纹摩擦可以发声。前胸背板大约成梯形,中部有深横沟将之分为前、后两叶。小盾片小。前翅爪片向端渐狭,且左右二翅在小盾片后即开始互相重叠,因而爪片接合缝不能形成。膜片有2~3个大形翅室,可由端部翅室伸出一根或数根很短的翅脉,多不再分枝。前、中足胫节端部腹面常具海绵状垫,称海绵窝,可能与捕捉猎物有关。前足腿节有时粗壮,可具刺列。跗节3节(飒猎蝽亚科的前足胫节端部渐肥大,跗节2节,常反折隐藏于胫节端部的沟槽中,外观似若跗节缺失,颇为特殊)。雄虫抱器及生殖囊两侧对称。雌虫产卵器针状。

卵多产于物体表面,可散落于地表,或以胶质粘附于其他物体上,直立或横卧,或数卵相互粘附成小卵块,或半埋于松散的土中。具卵盖。若虫亦具此科成虫的典型特点:喙3节,弯曲,前胸下方具摩擦沟,可与其他各科的若虫区别。腹部臭腺开口情况多样,或全无,或在第3~4、4~5腹节节间,或第4~5及5~6腹节节间,或第3~4、4~5、5~6腹节节间有臭腺开口。

猎蝽科昆虫绝大部分为捕食性,以捕食鳞翅目、鞘翅目幼虫等体软而行动不甚活泼的昆虫为多,但亦有捕食体壁坚硬的昆虫(如象甲成虫、蚁类等)和攻击力强的蜂类等者。受惊扰时亦可刺人,引起激烈疼痛。栖息场所多样,或栖息活动于植物上,或躲藏于树洞、石缝中,或潜伏于树皮、石块下,或在地表爬行,或生活在蛛网附近,取食蛛网上被蜘蛛吃剩的昆虫尸体〔蚊猎蝽亚科(Emesinae)中的某些种类〕。可昼间活动,这些种类常警觉而善飞翔;或夜间活动,或伺机捕食,常爬行较迟缓;或分泌粘液,用以粘捕猎物(粘猎蝽亚科Ectinoderinae);或具巧妙的伪装,以猎物(常为蚂蚁)的尸体粘附背上而遮掩其原来面目〔土猎蝽属(Coranus)的某些种类,中国古称儲蝂〕。锥猎蝽亚科栖居于哺乳动物巢穴和人的居室附近,吸血为食。此亚科中的一些种类在热带美洲成为传播美洲锥虫病(Chagas'disease)的媒介昆虫。在中国,此亚科已记录2种,迄今尚无传播人畜疾病的报道。

中国种类分属于14个亚科,其中光猎蝽亚科(Ectry-chodinae)、盗猎蝽亚科(Piratinae)、猎蝽亚科(Redu-viinae)、细足猎蝽亚科(Stenopodinae)、真猎蝽亚科(Harpactorinae)包括种类众多,最为常见。猎蝽科中常见的属举例如下:光猎蝽属(Ectrychoderes)、盗猎蝽属(Pirates)、黄足猎蝽属(Sirthenea)、菱猎蝽属(Isyndus)、猎蝽属(Reduvius)、普猎蝽属(Onco-cephalus)、刺胸猎蝽属(Pygolampis)、犀猎蝽属(Sy-canus)、真猎蝽属(Harpactor)、猛猎蝽属(Spheda-nolestes)等。猎蝽科昆虫因捕食其他昆虫,在控制害虫数量,维持生态平衡方面,起有一定作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60357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5
下一篇 2022-11-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