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朔望介绍

关于朔望介绍,第1张

关于朔望介绍

[拼音]:shuowang

朔是指月球太阳的地心黄经相同的时刻。这时月球处于太阳与地球之间,几乎和太阳同起同落,朝向地球的一面因为照不到太阳光,所以从地球上是看不见的。望是指月球与太阳的地心黄经相差 180°的时刻。这时地球处于太阳与月球之间。月球朝向地球的一面照满太阳光,所以从地球上看来,月球呈光亮的圆形,叫作满月或望月。从朔到下一次朔或者从望到下一次望的时间间隔,称为一朔望月,约为29.53059日。这只是一个平均数,因为月球绕地球和地球绕太阳的轨道运动都是不均匀的,二者之间也没有简单的关系。因此,每两次朔之间的时间是不相等的,最长与最短之间约差13小时。在中国古代历法中,把包含朔时刻的那一天叫作朔日,把有望时刻的那一天叫作望日;并以朔日作为一个朔望月的开始。在历日的安排中,通常为大小月相间,经过15~17个月,接连有两个大月。

东汉以前的历法中,都是把月行的速度当作不变的常数,以朔望月的周期来算朔,算出的朔后来称作“平朔”。东汉前后发现了月亮运动的不均匀性,此后人们就设法对平朔进行修正,以求出真正的朔,称为“定朔”。首次载有这种修正算法的历法,是刘洪创制的《乾象历》。隋代刘焯的《皇极历》,才把日行也有迟疾(就是地球绕日运动不均匀性的反映)的因素考虑到“定朔”的计算中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60374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5
下一篇 2022-11-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