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pingyuan shuiwen
[外文]:flat area hydrology
指平原地区的水文特性及其规律性。不同地貌部位上的平原,如山前平原、冲积、洪积平原、湖沼平原、山间谷地平原、滨海平原以及三角洲平原等,其水文特性不同,但水量交换均以垂直方向为主。
平原地区地势平缓,沉积物深厚,其上分布的河流蜿蜒曲折,水系紊乱,河槽不稳定,河流附近常有湖泊和沼泽分布。这些在诸如亚马孙河下游的沼泽地,中国东北三江平原的沼泽地以及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地表现比较明显。河流以沉积作用为主,多沙河流常可形成地上河,河床的高程高于两岸地面;泥沙较少的河流,河床高程低于两岸地面。前者地下水与河水无相互联系,后者一般都有水力联系,或周期性的水力联系。河网的可塑性很大,地面分水线难以划分,地面与地下水流域常不闭合。由于历史上河流的多次摆动和变迁,有许多古河道的遗迹,兼之频繁的人类活动,如开沟挖渠等原因,使平原地区的河、湖水网结构特别复杂。
平原地区地表径流系数小,大量雨水或补给地下或贮存于地表,抬高地下水位。在自然状态下,接近地表的地下水又多消耗于蒸发,形成以垂向为主的水量交换与动态平衡。中国黄淮海平原北部地区,大约有10%的降水形成地表径流,其余的90%补给地下水,其中大多最后消耗于蒸发。湿润地区和干旱地区水循环特点稍有差别。前者可利用密集的河网、坑塘、湖泊、发展水稻田等以贮存或排泄过量雨水;后者由于蒸发浓缩作用加大了土壤与地下水中的盐分比例,形成土壤盐渍化及地下咸水的危害。中国的华北平原至今有盐碱地 1.7万平方公里,大约6万平方公里的地下咸水区。干旱区(包括部分湿润地)的平原地区蒸发旺盛,普遍存在着干旱的威胁。平原地区往往人烟稠密,工农业发达,人类活动频繁,对水文要素有很大影响,如不适当地引用地表水会加剧盐碱化的发展。平原地区往往有较多而便于开采的地下水源,但过量开采地下水会带来地面沉降、水源枯竭、作物吸收水量减少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平原地区河槽平浅,水流迟缓,排水能力差,山区附近的平原河流不仅汇集当地水流,还要承泄上游来水,来水量往往大于泄水量,汛期大量洪水漫溢出槽,洪峰展平,洪水过程拉长,汛后方逐步消退。在排水不畅的平原地区,洪涝和盐害是普遍存在的灾害性水文现象。
平原区是人类生活、生产的重要空间,平原水文的研究不仅能丰富水文地理学的内容,而且对于平原的开发、治理提供了水文方面的基本素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