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运动员心理介绍

关于运动员心理介绍,第1张

关于运动心理介绍

[拼音]:yundongyuan xinli

[外文]:psychology of athletes

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特征的总称。它体现在认识、情感、意志过程和焦虑、应激等方面,也体现在反映个性倾向性的需要、动机、信念以及个性心理特征的能力、气质和性格之中。运动员的心理现象彼此联系,共同组成运动员心理的整体。它是个人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以遗传素质为前提,通过运动训练、竞赛及相应的社会生活形成发展起来的。运动员心理在运动实践中形成、体现,并调节着运动实践活动。

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论述射箭、赛马、剑术、游泳等项目竞技者心理的记载。但把运动员心理作为心理科学的研究对象,则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20世纪初法国的P.de顾拜旦撰写的运动心理学著作,标志着运动员心理研究的开端。到20年代,有一批学者专门研究运动员心理,如美国的C.R.格里菲思,苏联的Π.Α.鲁季克、Α.И.普尼,德国的R.W.舒尔特等。自60年代开始,运动员心理的研究出现高潮。

有关运动员心理的研究主要有5方面内容:

(1)运动员个性的研究。60年代以前,研究的重点是运动对运动员个性发展的影响,近年来则侧重于两者的相互关系。如个性与运动成绩的关系,运动员的一般能力与从事特定项目的心理品质及其最佳结构模式,运动员气质和性格对训练、竞赛的影响,体育道德的形成,青少年运动员个性特征与各特定项目的最佳训练年龄,以及个性的诊断与分类、潜在能力的鉴别与心理选拔等。有人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运动训练的实质在于培养运动员具有理想的个性倾向性,充分挖掘其运动潜能,形成优秀运动员所必须具备的气质和性格特征。

(2)运动员完成练习时心理特征的研究。其主要课题有:运动员从事练习时的一般心理特征,如有关感知、表象、注意、记忆、思维、情感和意志等过程的一般特征;运动教学和训练心理学问题,包括运动员掌握运动知识、形成运动技能的心理规律以及身体训练、技术战术训练的心理作用;运动员从事特定项目的心理特征;运动训练原则和方法的心理学基础。研究表明,运动表象与各种专门化的感知觉,如球感、水感、时间感、器械感等的产生和发展,对形成运动技能、提高技术水平有重大意义。

(3)竞赛中运动员的认识、情感、意志特征及心理状态的变化规律,其中以最佳竞技状态的心理特点及其形成条件、适宜激励水平和攻击力的产生、消除怯场等课题的研究最为重要。运动员心理训练、心理诊断与治疗、心理咨询等内容的研究有较大进展。

(4)运动员集体心理、角色心理和交往心理的研究。

(5)借助神经生理、脑化学、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成果,研制仪器,改进科研手段,提高心理诊断与治疗水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6049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5
下一篇 2022-11-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