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质作用介绍

关于地质作用介绍,第1张

关于地质作用介绍

[拼音]:dizhi zuoyong

[外文]:geological processes

作用于地球的自然力使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引起地质作用的自然力叫地质营力。地质作用可以是物理作用,或是化学作用,也可以是生物作用。它们既发生于地表,也发生于地球内部。有的强烈急促,如地震;有的微弱缓慢,如风化作用。正在地球上进行的地质作用绝大多数在地球的历史时期也曾以类似的方式发生过。地球的现状是地质作用长期改造的结果。

产生地质作用的能

所有地质营力源于能。它们有的来自地球内部,称为内能。主要有地内热能、重力能、地球旋转能、化学能和结晶能。有的来自地球之外,称为外能。主要有太阳辐射热、潮汐能和生物能等。

地内热能

一般认为,放射性和重力的热转换是地内热能的主要来源。

(1)放射性热能。地球内部的放射性元素蜕变而产生的。

(2)重力分异产生的热能。在地心引力作用下,组成地球的物质按不同比重发生分异,重者下沉,轻者上升。物质总的位能释放而转化为热能。

(3)冲击、压缩产生的热能。一种观点认为,地球在由星际物质聚积而成的过程中,微星体以高速冲击地球,巨大动能转变为热能。另一过程是比现今地球大得多的原始地球在本身重力作用下发生压缩,体积逐渐收缩,产生压缩热。此外,地球内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结晶时也会释放热,构造运动的机械能也可转化为热能。据计算,地内每年产生的总热量与经地表每年散失的总热量相抵后还有剩余,这部分热能是发生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的主要能源。

重力能

地心引力给予物体的位能。除地球内部由于重力分异产生热能外,在地球表面,所有物体也都处于重力场作用之下。

地球旋转能

重力控制下的地球自转产生的力给予地球表层物质的能。

(1)离心力。大小随纬度而异,两极为零,赤道最大。地球表层离心力的水平力平行于过地表相应点沿经向的切线,并指向低纬度,其大小在两极和赤道均为零,中纬度最大。

(2)离极力。促成可变形旋转体的惯量矩具有使自己取极大值的趋势的力称为离极力。离极力的方向指向赤道,促成表层物质向赤道运动。

(3)科里奥利力。转动系统中产生的惯性力。它影响着地球表层物质沿纬向或经向的运动。

太阳辐射热

太阳不断向地球输送热,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热中40%被反射回宇宙空间,60%为大气、大陆和海洋吸收。太阳辐射热是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赖以活动、发育并相互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主要能源,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外营力,如风、流水、冰川、波浪等。

潮汐能

由于月、日对自转着的地球各个点的引力不断变化而产生的。在潮汐力作用下,地球海水发生定时涨落,叫潮汐。潮汐具有机械能,是海洋中地质营力之一。

生物能

源于太阳辐射能,由于生命活动经过能量转换而产生。动物的活动,植物的生长,特别是人类大规模改造自然的活动,都是特殊形式的能。

此外,地球表面还有来自外层空间的宇宙射线、陨石冲击能,以及地表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和结晶释放的热。

地质作用的分类

根据产生地质作用的能源及作用发生的部位,地质作用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两大类。

内力地质作用是由地球内部能产生的地质作用,主要在地下深处进行,有些可波及地表。内力地质作用使岩石圈或发生变形、变位,或发生变质,或发生物质重熔以至形成新岩石。外力地质作用主要由地球外部能产生,在地表或地表附近进行的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几乎均有重力能参与,外力地质作用使地表形态和地壳的岩石组成发生变化。根据地质营力,内力地质作用分为构造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分为河流的地质作用、地下水的地质作用、冰川的地质作用、湖泊和沼泽的地质作用、风的地质作用和海洋的地质作用等。外力地质作用还可按其发生的序列分为风化作用、斜坡重力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硬结成岩作用。

构造运动

岩石圈物质的机械运动。构造运动有垂直(升降)运动和水平运动两种表现。它们都能使岩石变位、变形、形成各种地质构造形迹,塑造岩石圈的构造,并奠定地表形态发育的基础。构造运动还可引起海陆变迁。

地震

岩石中蓄积的应变能以d性波形式突然释放而引起的地球内部的快速颤动。地震发源于地下深处,传播而波及地表。地震是地内物质运动的表现之一。绝大多数地震是构造运动使岩石断裂而引起的。

岩浆作用

岩浆从形成、运动直到冷凝成岩石的整个过程。岩浆是地下岩石的高温 (800~1200℃)熔融体。它发源于地幔顶部或地壳深部,但地内并不存在连续的液态岩浆层。实验证明岩石的熔点随压力增大而升高,水分的参加而降低。不相连的岩浆房是由于该处固态岩石的温度、压力的平衡受到扰动,岩石的熔点降低,全部或部分熔融而成的。岩浆形成后循软弱带从深部向浅部运动,在运动过程中,随着温度、压力降低,它本身要发生变化,并与围岩相互作用。岩浆冷凝成的岩石叫岩浆岩,是构成岩石圈的主要岩石。

变质作用

既成岩石在风化带之下,受温度、压力和流体物质的影响,在固态下转变成新的岩石的作用。岩石变质后,原有的结构构造、矿物成分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变质很强时,原岩的特征可完全改变。

风化作用

在地表环境中,由于大气温度的变化,水分、氧、二氧化碳和生物的作用,矿物与岩石在原地分解、碎裂的作用。风化作用形成覆盖地表的风化壳和土壤。

斜坡重力作用

斜坡上的土或岩石的块体,在重力作用下顺坡向低处移动的地质作用。重力是主要营力,斜坡是基本条件,暴雨、地震等往往起诱发作用。块体物质的运动可以是崩落、滑移、流动和蠕动。前三者较快,后者较慢。

剥蚀作用

河流、地下水、风、冰川等在运动中对地表岩石和地形的破坏和改造的总称。

搬运作用

地质营力将风化、剥蚀作用形成的物质,从原地搬往他处的过程。

沉积作用

各种被外营力搬运的物质,或因营力动能减小,或因介质的物化条件发生变化而堆积、沉淀的过程。

硬结成岩作用

松散沉积物转变为坚硬岩石的过程。松散沉积物可以是在上覆沉积物的重荷压力作用下减少孔隙,排除水分,碎屑颗粒间的联系力增强而固结变硬;也可以是碎屑间的孔隙中的充填物质将颗粒粘结成坚硬岩石;或者在压力、温度的影响下,沉积物部分溶解和再结晶而变成岩石。

内、外力地质作用互有联系,但发展趋势相反。内力作用使地球内部和地壳的组成和构造复杂化,造成地表高低起伏;外力作用改变地壳的原有组成和构造,削高填低,夷平地表的起伏,向单一化发展。一般说来,内力地质作用控制着外力地质作用的过程和发展。如地壳升降会引起海平面和气候发生变化,从而增强或减弱外力剥蚀作用,并控制沉积作用。

参考书目
  1. 徐成彦、赵不亿著:《普通地质学》,地质出版社,北京,1988。
  2. R.F.Flint et al.,Physical Geology,John Wiley &Sons,Inc.,New York,1977.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60509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5
下一篇 2022-11-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