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xuexi dongji
[外文]:motivation of learning
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学习动机并不是某种单一的结构,而是由多种动力因素组成的整体系统,其中包括学习需要、学习自觉性、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等。学习需要是社会和教育的客观要求反映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学生对学习的主观需要。学习自觉性是指学生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目的和学习的社会意义。学习态度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较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如表现为认真、紧张、主动、顽强等。学习兴趣又称为“求知欲”,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它是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知识和探求真理并带有情绪色彩的心理活动。学习兴趣有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之分;直接兴趣是由学习过程本身和知识内容的特点直接引起的,间接兴趣是由于学生意识到学习的目的或任务,对学习结果发生兴趣。这两种兴趣是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
学习动机与学习目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学习动机指的是引起学习的原因,而学习目的则指的是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结果。学习目的相同的学生,其学习动机不一定相同;学习动机相同的学生,其学习目的也可能不同。学习动机与学习目的可能相互转化,在一种情境下的学习动机,也可能是另一种情境下的学习目的。
分类为了研究和应用上的需要,各国教育心理学家一般都对学习动机进行分类,下面几种观点具有代表性。
美国心理学家J.M.索里和C.W.特尔福德,把社会动机分成两大类,即交往性动机和威信性动机,这两类动机对学生的学习有着极大的意义。他们认为,交往性动机是一种最基本的社会动机,起源于儿童与他人的接触,表现为愿意和别人在一起而不愿独处,希望与合得来的人相处,而不愿与陌生人相处等等。这种动机在学习上表现为:有的儿童愿意为他所喜欢的教师努力学习,而拒绝为他所不喜欢的教师努力学习;因获得父母、教师、亲友的赞扬而认真学习,或因受到责备、奚落,挫伤了自尊心和自信心而影响学习;因师生的友好合作而增进学习的责任感等等。威信性动机是一种比交往性动机更高级的社会动机,主要表现为对于自己在其他人心目中的地位的追求。例如,期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肯定和赞扬,向往获得成就等等。威信性动机常用来推动学习,通过奖惩与竞赛作为激发这种动机的手段。
美国心理学家J.布鲁纳将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是学习者对学习活动本身感兴趣,学习活动本身就能使他获得满足。这是一种报偿,无需用外力推动而自愿学习。外在动机是由某些外部权威人士(家长、教师等)人为地灌输给学习者的,由外部诱因激发的竞赛、奖赏都属于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效应强且持久,而外在动机效应弱且短暂。这是因为内在动机是由3种内驱力引起的:
(1)好奇的内驱力,这是一种求知欲,驱使学习者产生探究反射;
(2)胜任的内驱力,这是一种求成欲,在取得学习成就时获得满足;
(3)互惠的内驱力,这是一个人与他人和睦相处,协同合作需要。
苏联心理学家Л.И.包若维奇把学习动机分为两类:
(1)来自活动本身的动机或直接性动机。这类动机与学习本身的内容和学习完成的过程相联系。例如,对知识的兴趣、对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和对掌握新的知识、技能、技巧的需要等。
(2)社会动机或间接性动机。这类动机与学生的周围环境相联系。例如,学生要同他人交往,有得到他人的评价和赞扬的需要,有使自己在所处的社会关系体系中有一定地位的需要等等。这两类动机具有不同的起源和功能并相互制约。前者来源于学习活动本身,对年幼学生往往具有支配作用;而后者来源于主体生活的社会环境,对年长学生较为重要。
中国教育心理学家对学习动机的分类也不尽相同。有人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1)从动机的起源上看,学习动机有直接的和间接的之分。直接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直接联系,是由对学习的直接兴趣、对学习活动的直接结果的追求所引起的。这类动机比较具体,但作用较为短暂而不稳定,容易随情境的变化而改变。间接的学习动机与学习的社会意义相联系,是社会要求在学生学习上的反映。这类动机具有更多的社会性,且有较大的稳定性和持久性。这两类动机是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
(2)从动机的性质上看,学习动机有水平高低以及正确、错误之分。当儿童的学习动机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外界影响时,这种他律的动机还是低级水平的;而当各种学习动机以自己的意识倾向为核心并受其支配时,这种自律的动机就是高级水平的。动机还有正误之别:如果学生以利他思想或以社会公共利益作为学习动力,其学习动机就是正确的、高尚的;如果学生以狭隘的个人利益作为学习动力,其学习动机就是错误的或平庸的。
(3)从动机的实际效能上看,有主导性学习动机和辅助性学习动机。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并非是单一的,有时可能同时存在多种动机,但在某段学习时间里或在某件事情的学习上,总有一种动机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性作用,而其他动机则处于从属地位,只起辅助性作用或不再起作用。
中国也有人依据学习动机内容的指向性把学习动机分为指向学习活动结果的学习动机和指向学习活动本身及其内容的学习动机。
作用关于动机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一般心理学家认为有4种,即:引起学习的作用、维持学习的作用、强化学习的作用和调整学习的作用。另一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则认为学习动机的作用是:
(1)强化学习。学习动机强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坚持不懈,勇于克服困难,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集中注意。学习动机对于学习活动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注意的加强作为中介来实现的。学习动机强的学生,能够使注意集中于学习的对象。
(3)快速反应。学习动机强的学生,用于学习准备的时间较少。在学习过程中,较强的学习动机能够降低学生的各种心理反应的阈限。
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是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学习动机的培养是指学生从没有学习需要到产生学习需要的过程。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把已经形成的潜在的学习需要充分调动起来。可见,培养是激发的前提,激发可以加强原有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主要是在教育条件下形成与发展的,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启发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好奇与探索;在学生缺乏学习动力的时候,设法使学生把从事其他活动的动机与学习发生联系,转移到学习上来。学习动机的激发,在于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学生已经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转入活动状态,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和意向。因此,教师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入手,组织好教学过程,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适当开展学习竞赛;利用学习的反馈效应等等。动机对学习有促进作用,学习对动机也有反作用。换句话说,动机固然可以促进学习,而所学到的知识反过来也可增强学习动机。因此,对于一些尚无学习动机的学生来说,教师可通过富有成效的教学来培养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
测试学习动机的测试方法通常有3种:
(1)自述法,包括问卷法、面谈法等。问卷法是让被试回答动机问卷中的问题,或对并列的两种假设进行选择。面谈法是直接询问一些有关问题,根据被试的叙述进行分析,推断其学习动机。
(2)评定法,一般由教师按照若干种不同程度的等级来给学生的学习动机评分。
(3)投射法,采用投射测验来测量动机水平。这种测验出示一组结构含糊的图片,要求被试构思各种故事。由于画面内容没有明确的主题,有多重含义,所以被试可以凭自己的想象去编造故事,不自觉地将自己的学习动机投射进去。
- 参考书目
- 潘菽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80。
- J.M.索里、C.W.特尔福德合著,高觉敷等译:《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82。(J.M.Sawrey and C. W. Telford,Educational Psychology, Allyn and Bacon,Boston.)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