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拟人论介绍

关于拟人论介绍,第1张

关于拟人论介绍

[拼音]:nirenlun

[外文]:anthropomorphism

将非人的事物比拟作人并赋予它们包括心理特点在内的人类的特征的理论。拟人论涉及的范围很广。人类最原始的世界观即表现出广泛的朴素拟人论思想,用想象的人去解释种种未曾认识或认识不清的自然现象,例如臆想的女娲补天和雷公电母。宗教思想中也充满着拟人论,例如以人化的神去说明自然事物,给神以喜怒哀乐、爱恶和智愚、善恶的品格,设想天堂地狱中存在人与人的关系和社会结构。东方塑造的神形似或部分形似于东方人,西方的则似西方人。这些都是与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有联系的。在文学艺术和人民的语言中,也不乏拟人论思想的痕迹。例如喜雨、狂风、怒涛、骄阳、严冬、天怒、海啸,星星眨着眼睛,花儿绽开笑脸,“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都是以拟人的手法来生动地描写自然现象和客观事物,或借以抒发或寄托作者的思想情感。

拟人论思想有时也渗入到科学知识中。例如说机器在“工作”、计算机的“思维”或“解决问题”、某种金属的或机械设备的“记忆”、以至某种基本粒子的“寿命”。这种以人与其他非人事物的活动或其结果的相似性作为根据的术语,也是一种假借的形式;只要不混淆人与非人事物的本质区别,是无损于科学性的。但是也有一些科学知识包含着本来意义的拟人论。例如比较心理学中,有时将动物混同于人,用人类的心理特征去解释动物的行为,从而陷入错误。

拟人论产生的心理学根源是人总是根据自己的知识和体验去认识世界,或者说,客观世界总是通过人的心理的折射而被认识。所以,特别在儿童的认知活动中,不可避免地包含拟人论。例如,幼龄儿童将小动物看成与自己同样会说话、会思维、有好和坏的道德标准、有与人类似的社会生活;他们甚至对非生物(如玩具娃娃)也是如此,为适合这一特点,儿童读物、戏剧、电影等往往有意采取将其他动物人化的方式。随着科学知识的增加,拟人论就逐渐减少它的作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60573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5
下一篇 2022-11-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