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大猷(1915~)介绍

关于马大猷(1915~)介绍,第1张

关于马大猷(1915~ )介绍

[拼音]:Ma Dayou

中国物理学家。广东省潮阳县人,1915年3月1日生于北京。193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学系,同年考取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1937年赴美,先后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和哈佛大学做研究生。在F.韩特指导下研究房间声学,1940年获博士学位后即回国,1940~1946年任清华大学及西南联合大学副教授、教授,1946~1952年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工学院院长。1952~1955年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兼教务长。1955年在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开始组织中国的声学研究工作,1956年组建电子学研究所,任副所长兼声学研究室主任,为中国的声学发展做了开创性的工作。1955年受聘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化学部(现为数学物理学部)学部委员,现任数学物理学部副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中国声学学会理事长;以及中国电子学会、中国环境科学会、中国标准化协会、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等学会的副理事长,还是中国声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

马大猷对声学的主要贡献在于,他是房间声学中简正振动方式(简正波)理论(见建筑声学)的奠基者之一。这一理论已广泛地应用于微波技术和水声学之中。

1959年马大猷设计并领导建造了中国第一个声学实验室(包括消声室、混响室和隔声室),其中,以三面全反射和三面全吸收的原则而构成的卦限消声室,是有独创性的设计。50年代末,组织并领导了语言声学研究,提出了语音的统计分布服从瑞利分布的新观点。他领导了人民大会堂的音质设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70年代,马大猷和他的研究组,在喷注噪声及其理论应用方面,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工作。在湍流喷注噪声的压力关系、小孔喷注噪声 A声级的计算公式及其近似表达、多孔材料的出流性质,以及冲击噪声与湍流噪声的相干等方面做出了有创造性的结果。该工作获得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他还解决了微穿孔板吸声结构的设计理论和实际应用问题。

马大猷有广泛的学术兴趣并在多学科中从事科学活动,一直关心教育事业,注重人才培养。他发表过60余篇科学论文和报告,编著有《声学手册》(1982)、《声学术语》(1958)、《近代声学中的几个问题》(1961)等书。并主编《声学学报》和《中国声学杂志》英文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60598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5
下一篇 2022-11-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