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星名介绍

关于中国星名介绍,第1张

关于中国星名介绍

[拼音]:zhongguo xingming

[外文]:Chinese name of stars

中国对恒星命名的历史,可以远溯到殷商时代(约公元前十五至十二世纪)。根据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字记载,已有“鸟”和“大火”等星名。殷商以后被命名的恒星越来越多,其中有许多名称一直沿用至今。中国古代把恒星称为“星官”(见三垣二十八宿)。每个星官包含的星数不等。少则一颗星,如“天狼”、“天关”等;多则数颗甚至数十颗星,如“羽林军”包含45颗星;也有少数星官中的星,每颗星都另有专名,如北斗星官中的7颗星。

三国时代,吴国陈卓于公元270年前后汇总甘德、石申、巫咸三个学派的观测结果,共得 283个星官,包含1,464颗星。由两颗以上恒星组成的星官,每颗星都有编号。例如星官“大陵”包括8颗恒星,“大陵五”(英仙座β)就是其中第5颗星。明代肯定下来的星官名和星名一直沿用下来,成为中国古代星名的体系。明末清初,根据西方传入的星图、星表,添补了一些“增星”和南极附近的星座。清代乾隆时完成的《仪象考成》(公元1757年出版),载有星官300个,星3,083颗。以后道光年间编成《仪象考成续编》,星数增至3,240颗。中国古代的星官和恒星的对应关系,往往因时代不同而有所改变。附《中国星名表》。(见彩图)

参考书目
  1. 伊世同编绘:《中西对照恒星图表》,科学出版社,北京,排印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6066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5
下一篇 2022-11-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