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冢雉科介绍

关于冢雉科介绍,第1张

关于冢雉科介绍

[拼音]:zhongzhi ke

[外文]:Megapodiidae;megapodes

鸡形目的 1科。体大如鸡;嘴呈圆锥状;头部大多无羽,皮肤裸露,现黄或红色;雌雄羽色相近,均以黑褐色为主;趾强大。营巢习性特殊,自己不孵卵,而把卵产在有腐植质的堆积中、沙土上和火山灰上,借自然热力进行孵化,故名营冢雉。全科有 7属12种。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新几内亚、印度尼西亚。分为 3个生态组:

(1)冢雉组,小型,暗色,短尾,多为岛栖型。包括冢雉属3种、摩鹿加冢雉、苏拉冢雉。

(2)雨林冢雉组,大型。包括丛冢雉、营冢雉属3种、肉垂冢雉属2种;及眼斑冢雉(见图)。

普通冢雉体长 380毫米,体羽大都黑色。枕部具短羽冠。头顶和上背淡灰色;翅、下背、腰和尾上覆羽褐色;颏、喉和下体黑色沾灰,腹部沾褐色。雨林冢雉体长35厘米,上体暗黑褐色,下体暗灰而具白色阔边;头、颈裸露部分粉红色,具稀疏黑褐色髮状羽,肉垂黄色沾红。

冢雉以不同方法孵卵。苏拉冢雉和摩鹿加冢雉把卵产在阳光充足的海岸沙坑中,利用太阳能进行孵化。普通冢雉常在火山区的温暖土地上挖1米深的坑,用沙土和树叶堆成直径12米、高 5米的大型孵化堆。从树叶等有机物取得部分孵化热力。丛冢雉、营冢雉和肉垂冢雉的繁殖方法完全相同,即在稠密的树林中,由雄鸟用爪把树叶和其他植物质扒在一起,建成一个直径3米,高1~1.5米的完全荫蔽的孵卵堆。在雌鸟产卵前,雄鸟每日巡视,翻倒树叶使其发酵。发酵以后,才让雌鸟到它挖开的洞穴中产卵。雌鸟先张开嘴,试探洞中温度是否合适,然后才产卵进去。每只雌鸟产卵10~13枚。孵化期为49~84天。在产卵和孵化期间,雄鸟继续把新鲜植物质堆在冢上,以求不断产生热力,而保持必需的孵化温度。眼斑冢雉在澳大利亚中部半干旱地区,以矮小桉树的枯叶营冢。

参考文章

  • 冢雉科的简介、属种、生长繁殖、冢雉科大全鸟类知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60735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5
下一篇 2022-11-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