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智力测验介绍

关于智力测验介绍,第1张

关于智力测验介绍

[拼音]:zhili ceyan

[外文]:intelligence test

有关人的普通心智功能的各种测验的总称。又称普通能力测验。编制这类测验的目的是为了综合评定人的智力水平,因此,所采用的都是一些概观性的测验。通常一种测验只提出一种分数,或者至多提出属于心智功能范围的几种分数。智力测验有各种类型,诸如个人智力测验、团体智力测验、特殊人口(如婴幼儿、智力落后者、言语障碍者和身体残废者等)用的测验以及学习能力测验等。

智力一词早已见于中国古籍。战国时代的《韩非子》中提到“智力不用则君穷乎臣”。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夫贤者才能未必高而心明;智力未必多而举是”。关于估量智力的准则,中国的古籍中也早有提及。《国语》中说:“言智必及事”;三国(吴)韦昭注,“能处事物为智”。所谓“能处事物”大体上相当于现代所说的能顺利地完成工作任务。

现代心理学家强调测验的标准化,认为智力是对受测验者在某些工作中 *** 作水平的描述性标记。智力测验多数以言语推理测验为主要内容,如对词汇、词的异同及类比等项目进行测量,另外还包括一些测量一般常识、数值推理、记忆以及感知技能与组织技能的项目。关于心智的各种成分是怎样整合起来的问题,心理学家的意见很不一致。有人认为智力是一种渗透到各种认知作业中去的普通能力,也有人认为智力是由少量的、比较广泛的能力组成的,还有人认为它是由大量的零散能力组成的。智力测验中正在出现的一种趋向是试图使智力测量更好地与基础认知过程的知识结合起来。

早期编制的智力测验多采取个人测验的形式。个人智力测验至今仍然是单独评估心智功能的最好方法。目前国际上常用的个人智力测验主要有两种: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和韦克斯勒智力量表。这两种测验在中国都有修订本,前者由吴天敏修订,后者的主修人是龚耀先、林传鼎和宋杰等。虽然这两种量表在各方面(包括适用的年龄范围、内容、施测手续、计分方法等)均不相同,但都被公认为是有效的智力测量工具。韦克斯勒量表还可用于诊断一定范围的心智失调。

由于个人智力测验在用于大量被试时效率较低,所以团体智力测验的形式逐渐发展。这类测验多属于汇选式(或识别型)的纸笔测验,内容包括文字推理、数字运演、普遍常识以及非文字推理等项目,一般适用于教育、工业和军队等部门,可较为迅速地获得有关被试心智功能的客观指标。团体测验的分数一般和个人测验的分数相关很高。

特殊智力测验是为了适应特殊人口的需要而制定的,例如婴儿和学前儿童测验着重探讨发展问题,并倾向于强调感知能力的作用。弱智和文盲的智力测验也属此类。特殊智力测验通常包括非文字的项目,诸如画小人、图象分类、拼图、搭积木和解谜等。对于那些因感官或躯体的缺陷而对测验项目的知觉与反应发生困难的人,教育心理学家另行安排了特殊的测验和测试步骤。

学习能力测验或学业能力测验比普通智力测验的范围较窄,它们只测量那些影响学业成功的基本能力。同团体智力测验一样,它们也属于纸笔测验,并运用汇选式项目,其内容也与团体智力测验相似,包括词汇、数字、常识、非文字推理等,还有一些阅读理解的项目。学习能力测验在低年级阶段主要是用来描述学生的能力水平,为制定教学方案提供参考;在高等教育阶段则用于对学生的选拔、安置、审议和指导,既有一般的用途又有特殊的目的,如为特殊类型的研究班或专业训练班选拔学生等。

创造力测验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数量不多有人称之为发散性思维测验,通常也归属于智力测验。虽然有证据表明创造力高的人普通智力也高,但普通智力高的人其创造力并不一定也高。

当前在智力开发的研究中,人们已经注意到以辩证思维为核心的智能活动,并已开始进行初步的测试工作。

根据各类智力测验试用的结果,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由于大部分人的生活环境变化并不太大,因而他们的智力与其同龄人相比在较长时间内相对稳定,但如果改变其学习条件,有计划地加以培养,则其智力商数可以提高。

(2)一般来说,智力发展的高峰出现在20岁左右,此后一个人的各种能力是否下降,取决于所观察的是何种能力,以及个人是否使用并如何使用这种能力。

(3)虽然智力或普通能力这一概念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还存在某些缺点,但总的说来,它对指导测验的编制来源有一定作用。

参考书目
  1. F.G. Brown ,Principles of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Testing,3rd ed.,Holt,Rinehart and Winston, New York,1983.

参考文章

  • 智力测验是怎样进行的?孕儿育儿
  • 什么是智力,儿童智能结构包括哪些,儿童智力测验有何局限性?孕儿育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61023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5
下一篇 2022-11-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