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罗马尼亚介绍

关于罗马尼亚介绍,第1张

关于罗马尼亚介绍

[拼音]:Luomaniya

[外文]:Romania/Rom╋nia

欧洲南部国家。位于巴尔干半岛东北部,同苏联、匈牙利、南斯拉夫和保加利亚接壤。东临黑海,海岸线长245公里。面积23.75万平方公里。人口2268.7万(1985)。全国划分为40个县、1个直辖市。首都布加勒斯特。

自然条件

地形

境内平原、山地、丘陵与高地各占 1/3左右。年轻而峻峭的喀尔巴阡山脉呈弧形绵亘国土中部,弧内是波状起伏的特兰西瓦尼亚高原,弧外东部是深受切割的摩尔多瓦丘陵,南部是广阔低平的瓦拉几亚平原。境内喀尔巴阡山分成东喀尔巴阡山脉南段、南喀尔巴阡山脉和西罗马尼亚山地 3部分。东喀尔巴阡山由北向东南延伸,至布泽乌附近向西弯曲,抵普拉霍瓦河谷。它由几列大致平行的山脉组成,间有许多河谷、凹地。有不少2000米左右的山峰,山顶一般较平,山坡多森林。西侧火山山脉多有色金属矿和矿泉。南喀尔巴阡山东起普拉霍瓦河谷,西至多瑙河铁门峡谷。主要是由结晶岩和石灰岩构成的块状山地,许多山峰超过2200米,弗格拉什山的摩尔多韦亚努峰海拔2543米,是全国最高点。南喀尔巴阡山冰川地形发育,锯状山峰连绵起伏,冰斗、冰湖众多,与阿尔卑斯山脉地形相似,又称特兰西瓦尼亚阿尔卑斯山脉。往西为西罗马尼亚山地,系喀尔巴阡山系的支脉。中间是结晶岩组成的比霍尔山,西部和南部山地石灰岩地形发育,南部第三纪火山活动地带多金属矿。特兰西瓦尼亚高原位于东、南喀尔巴阡山与西罗马尼亚山地之间,地势自东向西倾斜,海拔300~800米,丘陵河谷相间。富藏天然气和岩盐。

瓦拉几亚平原又称多瑙河下游平原,北起喀尔巴阡山前地带,南至多瑙河,东南长400公里,宽约120公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多肥沃黑土和栗钙土,是重要农业区。

深受切割的摩尔多瓦丘陵位于东喀尔巴阡山东侧。多布罗加高地东濒黑海,是古老的久经侵蚀的丘陵性高地,平均海拔约300米。

多瑙河三角洲由基利亚、苏利纳和圣格奥尔基三条汊河冲积而成,面积约4.5万平方公里,绝大部分在罗马尼亚境内,海拔很少超过4米。湿地、河汊、湖沼纵横交错,芦苇密布。

气候

全境位于北纬43°37′与48°15′之间,属温和的大陆性气候,除山地外,夏热冬冷,四季分明。气温和降水从西到东,由南往北逐渐变化。不同地形区之间气候差异较为明显。瓦拉几亚、摩尔多瓦和多布罗加地区,属温带草原气候,1月平均气温0~-4℃,7月20~23℃,年降水量400~600毫米;除少数地区为牧场外,绝大部分已垦为农田。瓦拉几亚东部和多布罗加地区,夏季炎热干燥,极需发展灌溉事业。特兰西瓦尼亚高原属温带森林草原气候,1月平均气温-4℃以下,7月在20℃以下,年降水量多在700毫米以上;山地森林茂密,丘陵坡地草原面积较大,河谷地带已辟为农田。喀尔巴阡山地属山地森林气候,有垂直分带现象,700米以下是以栎树为主的落叶阔叶林带,往上依次为山毛榉林、针叶林和高原草地。1000米以上山地多夏季避暑胜地。

河流、湖泊

绝大部分地区属多瑙河流域,几乎所有的河流都发源于喀尔巴阡山脉,顺地势坡向成放射状外流,均汇入多瑙河,注入黑海。较长的支流有穆列什河、奥尔特河、锡雷特河和普鲁特河等,各河长约700~800公里。其共同特征是流量季节变化较大,冬季有不长的冰期,春末夏初是汛期,秋季是枯水期。上、中游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下游往往水量不足,仅少数河流部分河段可航行小船。多数河流是灌溉水源。多瑙河下游流经南部,其中大部分构成罗、南和罗、保界河,后流经东部,注入黑海。罗马尼亚境内或与邻国共有的多瑙河河段长1075公里,是水上交通大动脉。罗、南国境线上有长达120公里的峡谷区,包括著名的卡桑纳峡谷和铁门峡谷,水力资源丰富。罗、南两国已在铁门合建了大型水电航运枢纽。多瑙河自图尔恰向东为河口段,河流分为3条汊河,堆积作用旺盛,形成低平坦荡的河口三角洲,沼泽密布。

湖泊类型和数量较多,但面积较小。多瑙河沿岸和三角洲地区,多为河流冲积作用形成的湖泊。南喀尔巴阡山地多面积不大的冰川湖。东喀尔巴阡山地有火口湖。黑海沿岸多潟湖,这里的拉齐姆湖及其分湖锡诺耶湖等总面积达1000平方公里,是全国最大的湖泊群。

人口与民族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一度增长较快,1966年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为5.9‰。人口增长跟不上经济发展对劳力的需求,政府采取鼓励生育的措施,70年代人口自然增长率10‰左右,居欧洲第四位。80年代人口自然增长率有所下降。1985年全国人口平均密度每平方公里95.5人,居巴尔干半岛各国首位。人口分布相对均衡,全国绝大部分县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60~120人。瓦拉几亚平原、南喀尔巴阡山麓丘陵地带和摩尔多瓦地区人口较密,600米以上的喀尔巴阡山地和多瑙河三角洲人口稀少。城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52.1%(1983)。积极发展中小城市,推进乡村城镇化是罗马尼亚城市化的特点。1983年全国10~34万人口的城市20个,2~10万的城市88个,2万以下的小城镇136个。布加勒斯特市区人口201.2万(1983)。居民中罗马尼亚族占88.1%,遍布各地;匈牙利族占7.9%,主要分布在特兰西瓦尼亚地区;还有日耳曼族、乌克兰族、塞尔维亚族、犹太族和茨冈人等。主要宗教是东正教。通用罗马尼亚语。

发展简史

2500年前就有达契亚人定居。公元前70年,以特兰西瓦尼亚西南部为中心,建立中央集权的达契亚国。公元106年,达契亚国被罗马帝国占领,大量罗马人移入。271~274年罗马帝国被迫撤离达契亚,但大多数罗马人仍留居下来。达契亚人和罗马人经过长期共同生活,逐渐融合成罗马尼亚族。9世纪后,罗马尼亚境内有许多附属于邻国的总督区和封建公国。14世纪瓦拉几亚和摩尔多瓦分别建立独立的封建公国。16世纪起,两公国和特兰西瓦尼亚先后隶属奥斯曼帝国。1600年两个公国和特兰西瓦尼亚曾一度统一独立。以后,瓦拉几亚和摩尔多瓦仍受奥斯曼帝国统治。特兰西瓦尼亚从17世纪起受奥地利帝国统治。18世纪起,民族独立运动日益高涨。1859年瓦拉几亚和摩尔多瓦两公国合并,1862年正式称罗马尼亚。1877年5月9日罗马尼亚王国宣告独立。1918年特兰西瓦尼亚等地与罗马尼亚联合,形成了罗马尼亚民族的统一国家。独立后经济仍受外国资本控制,工业发展缓慢,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是欧洲经济最落后的国家之一。1940年参加德意法西斯侵略同盟。1944年,罗马尼亚人民举行武装起义,同年8月23日获得解放,1945年3月成立民主政府。1947年12月30日成立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1965年改称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经济地理

30多年来,经济迅速发展。1951~1980年,工业年平均增长12.3%,农业年平均增长4.3%。按人口平均计算,电力、钢、卡车、电视机、合成纤维等产量已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小麦、玉米的人均产量居世界前列。1983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3000美元。已由落后的农业国成为具有中等发展水平的工业- 农业国。1980年以来,调整农、轻、重比例关系,放慢重工业发展速度,优先发展原料、能源和农业生产。

工业

经济以工业为主。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83%(1983)。机械、石油、化学、钢铁、电力等重工业和能源工业在工业中占绝对优势。1980年后加强发展原料、轻纺和食品工业。燃料动力工业以石油、天然气工业为主。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石油工业受外国资本控制,主要开采原油以供出口,战后石油开采、加工和石油化工全面发展。1981~1983年原油年产量1160多万吨,每年还需大量原油进口。以普洛耶什蒂为中心的南喀尔巴阡地区,是全国最大石油工业基地。皮特什蒂是新兴的石油加工中心。以乔治·乔治乌-德治市为中心的东喀尔巴阡石油工业区也得到发展。1983年产天然气 326亿立方米,特兰西瓦尼亚高原的特尔古—穆列什至梅迪亚什一带是主要产地。天然气干线管道,通布加勒斯特和克卢日等地。为充分利用本国资源,减少石油进口,特别重视煤炭工业的发展。1983年净煤产量4450万吨,其中82.5%为褐煤。日乌河上游谷地彼得罗沙尼地区是最大煤矿区,戈尔日县的罗维纳里是新建的大型露天褐煤矿。电力工业发展迅速,1983年发电量702亿度,以火力发电为主。70年代以来,在褐煤和劣质煤产地建立了许多大型坑口电站。随比卡兹、阿尔杰什、洛特鲁和铁门等大中型水电站的建成,水电的比重有所增加。1980年开始在康斯坦察县的切尔钠沃德修建核电站。钢铁工业发展很快。60年代改造扩建胡内多阿拉和雷希察两个钢铁联合企业。70年代利用进口原料在加拉茨新建大型钢铁联合企业。1976年又在多瑙河畔的克勒拉希兴建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特尔戈维什泰是合金钢生产中心。全国钢产量1260万吨(1983)。有色冶金工业以炼铝(斯拉蒂纳)和铜、铅、锌(巴亚—马雷等地)等较重要。机械制造工业是主要工业部门,约占工业总产值的1/3。部门比较齐全,产品可以满足本国大部分需要。石油机械、农业机械、运输机械产品还成批出口。布加勒斯特是全国最大的多种机械工业中心。布拉索夫是最重要的拖拉机和汽车工业中心。普洛耶什蒂为重要石油机械工业中心。蒂米什瓦拉、克拉约瓦和雷希察是电力设备和机车制造中心。加拉茨和康斯坦察是造船工业中心。阿拉德是著名的机床工业中心。化学工业在工业中比重仅次于机械工业。普洛耶什蒂、皮特什蒂、乔治·乔治乌-德治市等是重要的石油化工中心。黑海之滨的纳沃达里,正在利用进口原油兴建大型石油化学联合企业。克卢日、特尔古-穆列什等地是以天然气和岩盐为原料的化工基地。布加勒斯特是生产颜料、药品、塑料和合成纤维的重要中心。纺织工业是轻工业中发展早及最重要部门,生产棉、毛、麻、丝和化纤等纺织品11亿多平方米(1983)。棉织品和毛毯可供出口。布加勒斯特是纺织工业部门齐全的重要中心,雅西、博托沙尼、蒂米什瓦拉、阿拉德、巴克乌等也是较重要的中心。食品工业部门多、产值高、分布广,各大城市都有现代化的食品厂。主要农牧产品产地的中小城镇也都有食品工业。此外,木材加工、家具制造、造纸、皮革和制鞋等工业也比较发达。

农业

农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 16%强 (1980~1983年平均数),农业人口约占总人口一半。70年代后,增加农业投资,提高机械化水平,加强技术改造,改善管理和分配制度,农业生产获得进一步发展。农业中,种植业和畜牧业产值之比约为 55:45(1982)。全国有耕地14760多万亩,人均耕地约 6.6亩(1982),其中灌溉面积3750多万亩(1983)。大部分种植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还有大麦、燕麦、黑麦和水稻等。1979~1983年平均粮食总产量2000万吨左右,每年约有150万吨粮食出口。小麦年产量约600万吨,以冬小麦为主,分布较普遍, 以瓦拉几亚平原西部、蒂萨平原和特兰西瓦尼亚地区为多。1979~1983年玉米年产量近1200万吨,居欧洲前列。主要用作饲料和工业原料。分布亦较普遍,以瓦拉几亚平原东部、摩尔多瓦和多布罗加地区较多。经济作物主要有甜菜、向日葵、大麻和亚麻等。糖和食油自给有余。果园、葡萄园遍布全国,南喀尔巴阡山南部丘陵地带、摩尔多瓦和多布罗加是主要产区, 1983年产葡萄171万吨,其他水果(李、苹果、梨等)近200万吨。草原和高山草地为牧业发展提供了天然牧场,历史上畜牧业即比较发达。1944年以后增加了饲料生产, 注意改良品种,建立现代化的养畜场,畜牧业在农业中比重逐步提高。1982年主要牲畜存栏数;牛630.3万头, 猪1246.4万头, 羊1774.8万只。猪、牛主要分布在农业发达的瓦拉几亚、摩尔多瓦和特兰西瓦尼亚等地,羊主要分布在喀尔巴阡山和特兰西瓦尼亚地区。

交通运输业

以铁路和公路为主。1981年全国货运总量中公路占58%,铁路占36%;客运总量中公路的比重更大。铁路总长11000多公里,其中复线2500多公里,电气化铁路2900公里(1981)。公路总长73000多公里(1981)。铁路、公路主要干线基本平行,公路线联系城镇和广大农村、山区。布加勒斯特是全国铁路、公路运输网枢纽。由此西经克拉约瓦到蒂米什瓦拉,北经布拉索夫到克卢日,东北至雅西,东到康斯坦察,南到久尔久,并通全国各地。对外贸易主要依靠海运,与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均有贸易往来。黑海沿岸的康斯坦察是最大海港和对外贸易中心。多瑙河是最重要的通航河流,加拉茨、布勒伊拉和久尔久是重要河港。航空运输发展很快,布加勒斯特是主要航空港,有定期班机通国内主要城市和地中海沿岸等许多国家以及世界一些大城市。

地区经济差异

(1)南部区。包括南喀尔巴阡山以南的广大地区,是人口最多、工农业最发达的经济区。机械、石油、化学工业在全国占突出地位,纺织、食品工业也较发达。布加勒斯特是全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和交通枢纽,机械、化学、电子、纺织等工业都很发达。普洛耶什蒂和皮特什蒂是主要的石油和化学工业基地。克拉约瓦是机械、食品工业中心。本区一向是全国主要粮食产区。战后经济作物和畜牧业发展较快。

(2)中北部地区。包括特兰西瓦尼亚地区11个县,以丰富的天然气、有色金属和森林资源为基础,是化学和机械工业发达的工农业区。布拉索夫是全国第二大工业中心,以拖拉机和汽车工业最突出,机床、纺织等亦较发达。克卢日是重要的化学和机械工业中心。本区农业部门多样,畜牧业比较发达,大麻、亚麻、甜菜种植较多。

(3)西部地区。包括卡拉什塞维林、胡内多阿拉、蒂米什、阿拉德和比霍尔5个县。东南部丘陵地区煤、铁、锰资源丰富,彼得罗沙尼地区是全国煤炭基地,雷希察和胡内多阿拉是重要的冶金工业中心。西部平原区原来农业、轻工业发达,现在蒂米什瓦拉、阿拉德、奥拉迪亚均成为机械工业为主的多种工业中心。本区农牧业水平较高。

(4)东南部地区。包括加拉茨、布勒伊拉、康斯坦察和图尔恰等县。本区经济发展同黑海、多瑙河的航运和对外贸易关系密切。是全国钢铁和造船工业基地,对外经济联系门户。加拉茨是重要河港,利用进口原料建成全国最大钢铁联合企业,造船工业亦很发达。康斯坦察是全国最大海港,外贸和造船工业中心。渔业在全国占重要地位。黑海沿岸和多瑙河三角洲是著名旅游疗养地。

(5)东部区。包括摩尔多瓦地区 7个县。过去是落后的农业区,随着石油、水力和森林资源的开发,工业发展较快。本区大城雅西是文化名城,机械、电子、制药、纺织等工业也较发达。乔治·乔治乌- 德治市是新兴的石油化工中心。巴克乌有机械、木材加工等工业。农业以生产玉米、向日葵、葡萄为重要。

参考文章

  • 西班牙、罗马尼亚的由来世界史
  • 罗马尼亚有哪些重要资源?地理知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61105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5
下一篇 2022-11-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