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梅雨介绍

关于梅雨介绍,第1张

关于梅雨介绍

[拼音]:meiyu

[外文]:plum rains

初夏时期从中国长江流域到日本南部雨期较长的连阴雨。因时值梅子黄熟,故名。中国古代关于梅雨的记载很多,如唐代柳宗元在《梅雨》中写道:“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宋代苏东坡在《舶风》中说:“三时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风。”三时,为夏至后半月,舶风指的是东南季风。此诗的意思是:在七月上旬后半期,东南季风盛行时,梅雨期结束。以上两诗,分别指出的入梅和出梅的日期,同现在大致吻合。

梅雨产生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边缘的锋区(可称梅雨锋),是极地气团和副热带气团相互作用的产物。梅雨雨带的位置和稳定性,与副热带高压的位置(脊线一般稳定在北纬20°~25°之间)和强度密切相关,还与西风带有无利于冷空气南下到长江流域的环流形势有关。每年6月初,当大气环流的形势产生比较大的调整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跳到北纬20°以北,就开始入梅。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进一步北跳,越过北纬25°时,梅雨期结束,这时长江流域进入伏旱期。

梅雨期的划定一般着重考虑局地短期的天气特征,如雨日、雨量、气温、云量和相对湿度等。中国江南一带,如浙江、江西及湖南南部,梅雨一般比长江流域早。对长江上游是否存在梅雨,还有争议。

入梅与出梅日期的多年变化很明显。如20世纪50年代长江中下游的入梅日期,平均在 6月10日,出梅日期则在 7月12日,平均梅雨期为33天;而60年代的入梅日期,推迟到 6月17日,出梅日期又提早到7月6日,梅雨期缩短到20天。个别的年份里,变化更为明显。

梅雨期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也较大。按降水量的多寡,可将梅雨分成丰梅、枯梅和空梅三种。如1954年是长江流域近百年来未遇的丰梅年,梅雨期长达35天,以长江下游的上海、南京、芜湖、九江和汉口五个站为例,梅雨期的雨量平均达到 454毫米;而1958年则为空梅年,这年初夏的雨带不稳定在长江流域,仅在 6月26日前后有少量降水,上述五站在梅雨期间的平均总雨量只有30毫米。

参考文章

  • 梅雨期猕猴桃园管理要点果树园艺
  • 梅雨季节水产养殖管理要点水产/渔业
  • 脐橙“梅雨梢”与着果的关系及其调控技术果树园艺
  • 梅雨季节需为植物做好防霉菌工作观赏园艺
  • 中国的梅雨(plumrains of China)中国地理
  • 梅雨季节苗木需做好施肥及抗旱工作观赏园艺
  • 梅雨季节水产养殖管理措施水产/渔业
  • 早稻遇梅雨防病虫粮食作物
  • 梅雨季节精养鱼塘管理要点水产/渔业
  • 梅雨季节小龙虾养殖管理措施水产/渔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61133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5
下一篇 2022-11-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