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haiyang wuran shengwu jiance
[外文]:biological monitoring for marine pollution
利用海洋生物个体(或机体某一部分)、种群或群落对海洋环境污染或其变化所产生的反应,来判定海洋污染状况的一种海洋污染监测方法。为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和管理提供依据。
自1916年,德国学者首先发现多毛类小头虫(Capi-tella capitata) 可作为海洋底质污染的指示生物以来,由于用生物监测环境污染,具有综合、历史、直观简便和经济等优点,因而逐渐受到重视。进入50年代以来,随着海洋污染日趋严重,有关生物污染监测的研究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目前海洋污染的生物监测,已由采用单种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发展到用各种生物指数揭示群落种类组成的变化;由采用个体形态、生理和生化变化的指标,进展到用染色体等亚显微结构的变化;由局部水域的生物监测,发展到地区,以至全球的生物监测。
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能用于海洋污染监测的生物学指标如表。
用海洋生物监测环境污染,首先要根据监测目的、污染物和时、空条件,仔细地选择生物种类或生物指标;其次是进行条件试验,确定观察的指标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以及海洋环境、生物体本身内外因素的影响;然后按计划进行监测。鉴于海洋环境的复杂性,以及生物本身的适应性和多变性,因此用生物监测环境污染应当与化学、物理方法相配合,才能取得满意的结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