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的戈壁介绍

关于中国的戈壁介绍,第1张

关于中国的戈壁介绍

[拼音]:Zhongguo de gebi

[外文]:gobi in China

蒙古语和满语中的“戈壁”系指内蒙古高原上地面较平坦、组成物质较粗疏、气候干旱、植被稀少的广大地区。文中“戈壁”仅指砾质、石质荒漠,半荒漠平地,而“沙漠”则仅指荒漠、半荒漠和干草原地沙地。中国的戈壁广泛分布于温都尔庙—百灵庙—鄂托克旗—盐池一线以西北的广大荒漠、半荒漠平地,总面积约45.5万平方公里。

自然特征

戈壁的主要自然特征是:

(1)气候干旱,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干燥度在20以上。寒暑变化剧烈,气温年较差一般达40℃以上,夏秋季日较差亦达30℃以上。日照丰富,风力劲遒。

(2)地面组成物质以粗大的砾石或基岩为主。经准平原作用而形成的石质戈壁地区,绝大部分是被覆薄层砾砂的削平的基岩,水土极端缺乏,植物级难生长。在由厚层堆积物覆盖的砾石戈壁上,地面组成物质各处不同,但以具有一定比例的砾石并以具有显著的“砾面”为共同特色。

(3)地面平坦,但也略有起伏,微形凹下的侵蚀沟广布。造成较良好的水土和小气候条件,植物生长亦较好。

(4)水源缺乏,属于内陆流域,地表径流稀少(多由区外流入),地下水位较低。局部地区,特别是河流两岸和盆地边缘,也有较多的地表水及地下水,为开发利用和改造戈壁提供有利条件。

(5)土壤以肥力较低的棕色荒漠土、灰棕荒漠土和棕钙土为主,土层薄,质地粗,水分和养分缺乏,而盐分含量丰富。

(6)植被较沙漠更为稀疏,以灌木、半灌木荒漠和荒漠草原为主,种属较单纯,一般覆被度仅1~5%左右。不少地方(例如塔里木盆地的昆仑山北麓,柴达木盆地的当金山口南麓及甘、新毗邻地区的嘎顺戈壁、诺明戈壁等)甚至寸草不生,但有部分地区,例如祁连山地北麓和内蒙古二连附近地区,覆被度可达20~30%以上,是良好的草场。

类型

戈壁可分为剥蚀(侵蚀)和堆积两大类型,并可再分为若干亚类。各戈壁类型分布往往由山地向两侧谷地或盆地作带状排列。

(1)剥蚀(侵蚀)类型。戈壁形成过程以剥蚀(侵蚀)作用为主,主要分布于内蒙古高原中西部及其边缘山地,为白垩纪以来连续耸起成陆,其后未经海侵或剧烈地壳运动因而长期处于剥蚀作用的地区。地面组成物质较粗,地面起伏稍大,基岩时常裸露,砾石堆积很薄,水土资源贫乏,又可分为2个亚类:

a. 剥蚀(侵蚀)石质戈壁。作狭带状分布于马鬃山等内蒙古高原边缘山地及其山前地带,准平原化现象显著,地面几乎全部为戈壁,而戈壁面上基本没有或很少堆积物,因而大部分地方基岩裸露,山地基本削平,仅以零星残丘存在。地面平坦而略有起伏,侵蚀沟广布。常流河缺乏,地下水位埋深10米以上。土壤瘠薄,以粗骨质石膏棕色荒漠土和石膏灰棕荒漠土为主,植被极稀疏,覆被度不及1~5%,以散生的红砂、泡泡刺、勃氏麻黄、梭梭等为主。

b. 剥蚀(侵蚀)—坡积—洪积粗砾戈壁。广布于内蒙古高原中西部,在马鬃山、天山等山麓地带也有狭带状分布。地面组成物质以直径2~20厘米粗砾为主,由坡积—洪积作用而成,带棱角,分选作用和磨圆度不佳,一般堆积物厚度不到1米,其下即为削平的基岩;距山地愈远,堆积物的颗粒愈细,厚度也愈大,地面基本平坦,自山地向两侧逐渐倾斜,坡度一般为3~5度,侵蚀沟发达,但常流河不多,地下水位深达10米以上。土壤瘠薄,以砾质灰棕荒漠土和棕钙土为主。植被覆盖度一般为1~5%,以红砂、泡泡刺、珍珠、包大宁等为主。

(2)堆积类型。戈壁形成过程以堆积作用为主。主要分布于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及河西走廓等内陆盆地边缘及山麓地带。上述内陆盆地周沿的高大山地(昆仑山、天山、阿尔泰山、祁连山等)经长期剥蚀和侵蚀后,产生大量岩屑碎石,在山麓及盆地边缘堆积,即为戈壁形成的丰富物质基础。昆仑山北麓戈壁带宽达200公里,酒泉附近祁连山北麓砾石层厚达700~800米。本类型包括下列3个亚类:

a. 坡积—洪积碎石和栎砂戈壁。主要分布于山间盆地的边缘和山麓地带。戈壁分布特点是与石质低山及山间盆地相错综,或广大成片,或较为零星。戈壁的地区差异性甚显著,例如在马鬃山地,戈壁分布于山间盆地的边缘,由强烈剥蚀的古老岩层风化物就近坡积和洪积而成,地面坡度达3~5度,砾径多为3~10厘米,一般具有明显的漆皮,当地称为“黑戈壁”,土壤多为贫瘠而厚仅 50~60厘米的石膏棕色荒漠土,植被覆盖度5%左右,人烟稀少。在祁连山地则情况不同,由洪积—坡积形成的戈壁位于海拔2200米以下的山间盆地边缘,组成物质为粗大的砾石和碎石,呈灰色或灰黑色,当地称为“白戈壁”。地面坡度达5~10度,降水较多,水文网较密,植被较好,覆盖度可达20~30%左右,基本上已绿化。

b. 洪积—冲积砾石戈壁。分布面积在堆积类型中最为广阔。地貌上相当于山麓扇形地,地面绝大部分是砾石戈壁,主要由第四纪洪积、冲积物组成。砾石磨圆度较好,分选较明显。戈壁分布和性质也表现了地区差异。例如在马鬃山南麓倾斜平原,砾石戈壁作东西向的狭带,砾石层约厚10~20米,砾径2~10厘米,均有棱角和漆皮。祁连山北麓扇形地,其砾石戈壁作东西向的宽带,砾石层厚100米左右,砾径2~20厘米,磨圆度较好,呈灰色及灰黑色。

c. 洪积—洪积砂戈壁。多位于山麓冲积扇前缘,或沿现代和古代河床及局部洼地分布,戈壁散布于绿洲或盐碱滩之中,面积不大,自然条件在各类戈壁中最为良好。例如疏勒河中下游戈壁,主要由河流冲积砂砾组成,水平层次明显,砾石磨圆度较佳,分选作用显著,砾径以1~5厘米居多。有河水可供灌溉,地下水位深不及5米,可挖沟灌溉。土壤为肥力较高的冲积土,细土物质较其他戈壁类型为多,土层较厚,植被也较茂密,以骆驼刺、勃氏麻黄、泡泡刺等为主,黑河下游戈壁还有梭梭、胡杨、沙枣、红柳等林带。

参考文章

  • 中国的戈壁(gobiin China)中国地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61331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5
下一篇 2022-11-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