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炭疽介绍

关于炭疽介绍,第1张

关于炭疽介绍

[拼音]:tanju

[外文]:anthrax

由炭疽杆菌(Bacillus anthracis)引起的急性、发烧性、败血性传染病。病原菌在病畜体内形成荚膜,不产生芽胞。荚膜具有抗吞噬作用,有利于细菌的繁殖和扩散。其毒素由水肿因子(成分Ⅰ)、保护性抗原(成分Ⅱ)和致死因子(成分Ⅲ)组成。单独的成分Ⅰ或成分Ⅲ无生物学活性,而成分Ⅰ和成分Ⅱ的混合物则可使豚鼠发生水肿;成分Ⅲ和成分Ⅱ的混合物能使大鼠致死;3种成分的混合物既可引起水肿,又有致死作用。炭疽杆菌一旦接触游离氧就在菌体中央形成芽胞,具有强大抵抗力,能在外界生存数十年,使被污染牧场或地区长期保持传染性。同时,炭疽也是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疾病。

炭疽杆菌于1876年首先由德国人R.K.柯赫培养成功。1881年法国人L.巴斯德以高温(42~43℃)培养的减毒炭疽杆菌成功地应用于绵羊炭疽预防,为人工免疫法奠定了初步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炭疽主要发生于草食动物,以绵羊、山羊最易感,牛、马、鹿次之。实验动物小鼠、豚鼠和兔易感。猪炭疽常为慢性,呈现咽喉和颈部肿胀。人的易感性仅次于草食动物。病菌或其芽胞经由破损的皮肤、消化道或吸呼道侵入体内,引起皮肤炭疽、肠炭疽或肺炭疽。潜伏期一般为1~3天。临诊上可分为最急性、急性和亚急性 3种病型。最急型主要发生于流行初期,常见于绵羊。突然发病,全身抽搐,倒地不起,迅速死亡;急性型最为常见,病畜体温升至40~42℃,精神沉郁,脉搏快而弱,呼吸困难,粘膜呈蓝紫色,并有小出血点,濒死期体温迅速下降,一般经1~2天死亡。亚急性型的症状基本上与急性型相似,但病程较长,一般为2~5天。病畜常于颈部、胸前、腹下等处发生炭疽痈,肿胀急剧扩大,初硬固,有热痛感,后逐渐变冷,无痛感。病尸常由口、鼻等天然孔流出血液,凝固不全,粘稠如煤焦油样。皮下、浆膜下、肌间和咽喉部等处呈现黄色胶样浸润,并有出血点,特别是脾显著肿胀(除病程极快者外),可肿大几倍。

确诊须作实验室诊断,如显微镜检查病菌,或细菌培养、实验动物试验和热沉淀反应等。患炭疽幸而痊愈的动物可获得坚强的免疫力。目前中国应用 2号炭疽芽胞苗或无毒炭疽芽胞苗预防家畜炭疽。人在必要时可接种人用炭疽减毒疫苗预防。抗炭疽免疫血清、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有治疗效果。

参考文章

  • 柑桔炭疽病的识别与防治果树园艺
  • 苹果炭疽病防治方法果树园艺
  • 洋香瓜的炭疽病果树园艺
  • 油茶炭疽病防治措施经济作物
  • 香蕉炭疽病防治方法果树园艺
  • 柑桔炭疽病的防治果树园艺
  • 苹果炭疽病的防治果树园艺
  • 猪炭疽的防制猪
  • 木菠萝炭疽病特点防治果树园艺
  • 怎样识别胡麻炭疽病?经济作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61351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5
下一篇 2022-11-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