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森林植物组成介绍

关于森林植物组成介绍,第1张

关于森林植物组成介绍

[拼音]:senlin zhiwu zucheng

[外文]:component of forest plant

构成森林的植物成分。研究森林植物的组成成分和数量分布可为划分森林类型提供依据,也是认识森林群落的植物区系、结构特征、功能作用和经济价值的基础。

植物成分

森林中的植物根据它们所处的地位可以分成林木、下木、幼树、活地被物和层外植物。

林木

森林植物群落中全部乔木的总称,或称立木。构成上层和中层林冠。在森林中,株数、材积和郁闭度(树冠投影覆盖林地面积的百分率)最大的和次大的乔木树种分别称为优势树种和亚优势树种。优势树种对群落的形态、外貌、结构及对环境的影响最大,故又称建群种。株数、材积和郁闭度较小者则称为伴生树种。由一个乔木树种组成的林分或混有材积不足全林2/10的林分称为纯林。由2个或2个以上乔木树种组成的林分称为混交林,其中每个树种的材积不到全林的8/10。

人工林的纯林多。天然林中混交林多;但在立地条件极差的地方,如只有少数树种能适应生长的干旱、寒冷地区则往往形成纯林。另外,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和撂荒地上,先锋树种侵入后也多形成纯林。纯林容易发生病虫害、火灾等,长期在一块土地上培育纯林还易引起地力衰退。树种搭配适当的混交林,可提高森林的生产力。混交林中按乔木树种的质量和经济价值分为主要树种和次要树种。主要树种质量高,经营价值大,是经营对象,又称目的树种;次要树种又称为非目的树种,也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一个森林中的主要树种可有一个或数个,在数量上可以占优势,也可能不占优势。优势种是数量上的概念,而主要树种是经营的概念。

下木

森林中的灌木和不能长到乔木层的小乔木树种。

幼树

一年生以上(幼苗除外)尚未达到乔木层高度一半的幼龄树木。

活地被物

林下生长的小灌木、 草本植物、 苔藓、地衣和菌类等的总称。

层外植物(层间植物)

林内的藤本、附生、寄生和半寄生植物等,它们不能形成单独的植物层,而是分散依附于其他层次之中。

竹子是中国南方森林中主要的植物成分。按它们的高度可分为乔竹、灌竹和藤竹。竹秆高大的乔竹可以形成纯林或与其他树种混生而形成混交林。竹秆矮小的灌竹成为下木的组成部分,细长的藤竹则为层间植物。

植物组成测定

包括林木和林下活地被物的数量调查。林木调查项目主要有树种组成、优势度、密度和郁闭度等。优势度指一个树种对其群落的影响程度,用该种在单位面积上的材积、重量或林冠覆盖面积所占群落总量的比例来表示;通常用材积法,以十分之几表示。林木调查采用实测方法(见林分调查因子)。林下活地被物的数量测定,一般以单位面积上一个植物种的株数来表示该种的密度;以一个植物种的个体地上部分的垂直投影所占地面的百分率来表示该种的密度。常通过目测估计,将密度划分5~10级,或用“极多”、“很多”、“多”、“较多”、“稀少”等文字表示。

影响因素

森林的植物组成因受地史、环境的影响和人为的干扰而有巨大的变化。在新生代第四冰期,中国植物受到的影响要比欧洲和北美小得多。华东、华中、西南的亚热带地区由于广大地区没有受到冰川的直接影响,古老树种如苏铁、银杏、水杉、金钱松、鹅掌楸和水青树等得以保存下来。中国的森林植物组成也因此而比欧洲和北美复杂。环境因素包括气候、土壤、地形等。在中国,由北向南的气温增高,雨量增多,森林植物的种类也随之而增加。如在大兴安岭(北纬50°)的落叶松林中,1/4公顷地面上的高等植物约有30~40种;而在云南南部(北纬24°)热带林内同样大的面积上,高等植物多达130种。由东南沿海走向西北内地,雨量逐渐减少,湿润地区逐渐过渡到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地区,森林植物组成也相应趋于简单。在山区,由低海拔向高海拔,气温降低、雨量增多,森林植物种类也出现递减的趋势。人为因素有两重性,包括建设性作用和破坏性作用。随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认识提高,采取有效保护措施和扩大引种,可以防止森林植物资源的破坏和衰竭。反之,若对森林进行掠夺式的开发利用,则会导致环境的剧烈变化,使得某些植物种减少、退化,直到灭绝,从而显著改变森林植物的组成成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61352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5
下一篇 2022-11-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