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麦秆蝇介绍

关于麦秆蝇介绍,第1张

关于麦秆蝇介绍

[拼音]:maiganying

[外文]:Meromyza saltatrix

昆虫纲双翅目(Diptera)黄潜蝇科(Oscinidae)。俗称麦钻心虫、麦蛆等。主要为害小麦,偶亦为害大麦和黑麦。分布于中国内蒙古、华北、西北等冬、春麦区。

特征

成虫体长雄3.0~3.5毫米,雌3.7~4.5毫米,体黄绿色。胸部背面有3条深色纵纹。卵长1毫米左右,长椭圆形,卵壳白色,表面有10余条纵纹。幼虫蛆形,老熟幼虫体长6.0~6.5毫米,淡黄绿色至黄绿色。

寄主植物和为害

幼虫从叶鞘与茎间钻入,在心叶或穗节基部呈螺旋状蛀食。植株在分蘖拔节期受害,可造成枯心、烂穗、坏穗、白穗等症状。春麦区一年发生2代,以幼虫在披碱草等禾本科杂草中越冬。越冬代成虫多产卵于小麦叶片基部,幼虫孵化后入茎为害。第1代成虫一般在麦收时大部羽化,飞离麦田至野生寄主上产卵越冬。在山西南部及关中冬麦区一年发生4代,以幼虫在麦苗或野生寄主内越冬。越冬代成虫在返青的冬麦上产卵寄生为害。第1代成虫羽化时,值冬麦生育后期,第2、3 代幼虫寄生在冬麦无效分蘖、春小麦、落粒麦苗或野生寄主上,第3代成虫羽化后,在秋季早播麦苗或野生寄主上产卵寄生并越冬。冬、春麦区都以第 1代幼虫为害为主。

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越冬代成虫发生期与春季气温有关,温度高则出现早,为害重。成虫产卵对植株有严格选择性,拔节末期着卵最多,拔节初期次之,孕穗期更少,抽穗期则极少。麦秆蝇的发生消长与寄主植物的品种有密切关系,早、中熟品种比晚熟品种受害轻;生育期相同的品种,凡叶片基部较窄、茸毛长而密的品种着卵少,受害轻,相反则重。受害程度与耕作栽培技术也有关,在春麦区,一般适期早播、合理密植、水肥条件好、生长发育快、拔节早、茂密旺盛的麦田受害较轻;土壤盐碱化、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施肥不足、迟播、播种过深、麦苗生长不良,受害就重,前期生长缓慢的麦田受害更重。

防治途径

农业防治结合必要的药剂防治。越冬代成虫盛发初期是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主要措施有:

(1)加强小麦栽培管理,采取适时早播、适当浅播、合理密植、及时灌排等措施。

(2)选用抗虫品种或早、中熟良种。

(3)喷洒乐果、对硫磷粉剂或液剂等。

参考文章

  • 麦秆蝇粮食作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61375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5
下一篇 2022-11-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