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mianya
[外文]:Aphis gossypii
昆虫纲同翅目(Homoptera)蚜科(Aphididae)。又名瓜蚜。棉花和瓜类等的重要害虫。中国新疆棉区为害棉花的还有棉长管蚜(Acyrthosiphon gossypii)、苜蓿蚜(Aphis medicaginis)和拐枣蚜 (Xerophylaphis plotnikovi)。全世界分布。中国各棉区均有发生,以黄河流域和辽河流域棉区为害较重,除苗期为害外,蕾铃期也能造成为害,称为“伏蚜”。长江流域及华南棉区,苗期蚜害比北方轻,但蕾铃期蚜害常不亚于北方棉区。
形态繁殖方式有孤雌生殖和两性生殖两种。成蚜多型,形态变化大:越冬卵孵出的第一代蚜虫称为干母,体长约1.6毫米,暗绿色。无翅胎生雌蚜,体长1.5~1.9 毫米,体色有黄、黄绿、深绿、蓝黑等变化。有翅胎生雌蚜,体长1.2~1.9毫米,体黄色、浅绿或深绿,头、胸黑色,腹部两侧各有3~4个黑斑,腹部背面常有2至3条间断的黑色横带。翅透明镶黄色;无翅产卵雌蚜体长约1~1.5毫米,体灰褐、墨绿、暗红或赤褐色。有翅雄蚜体长约1.3~1.9毫米,体色变异大,有绿、灰黄或赤褐。若蚜夏季黄绿色或淡黄色,秋季蓝灰色,有翅若蚜的胸部两侧有短小的黑褐色翅芽;卵椭圆形,长0.5~0.7毫米,初产时橙黄色,后变为漆黑色。
寄主和为害棉蚜的寄主植物在中国已记载的约百余种,以鼠李、花椒、木槿、石榴等为主要的越冬寄主;以棉花、瓜类、黄麻、红麻、茄科、苋科等植物为主要的侨居寄主。成、若蚜栖息在叶背用口针刺吸叶液,在刺吸过程中分泌的唾液内常含有从植物组织获得的生长刺激素,可造成棉叶卷缩,棉株生长发育受阻、排泄的蜜露则堵塞气孔,可诱致霉菌着生,妨碍光合作用,秋季还污染棉絮。在蕾铃及其嫩茎上密集为害时,常引起蕾铃脱落,降低产量。
生活习性棉蚜在黄河和长江流域棉区每年发生20~30代,以卵在越冬寄主上越冬。次年2、3月间孵化为干母,营孤雌生殖2、3代,4、5月间产生有翅胎生雌蚜,迁入棉田为害。在棉花上以无翅胎生雌蚜和有翅胎生雌蚜连续孤雌生殖达20多代,每头雌蚜一生可产60~70个后代。若蚜脱皮 4次变为成蚜,通过有翅成蚜的迁飞扩大蔓延。在黄河和长江流域棉区,5~8月间有翅蚜约有3次迁飞高峰,在辽河流域棉区通常仅1次。晚秋气温降低时产生有翅性母蚜(产生营有性生殖个体的一代蚜虫),飞到越冬寄主上,胎生出无翅产卵雌蚜,与连续迁来的有翅雄蚜交配后,在枝干隙缝和腋芽附近产卵越冬。这种生活史类型被称为全周期型。在云南棉区,棉蚜可终年营孤雌生殖而不以卵越冬。则属于不全周期型。
发生与环境关系影响棉蚜虫口消长较重要的因素为气候与天敌,发生最适宜的温度为16~22℃,相对湿度为75%以下。如4、5月间气温高于常年时,棉蚜增殖快,苗期蚜害重。6月下旬至7月份如遇多雨年份,相对湿度高,则蚜霉菌流行,可使蕾期棉蚜虫口急剧下降。天敌有七星瓢虫、龟纹瓢虫、黑襟小瓢虫、蚜茧蜂、草蛉、草间小黑蛛等。
防治方法棉花幼苗从出土到3片真叶以前如遭受蚜害,损失最重。在棉花播种时使用内吸性杀虫剂拌种,或以颗粒剂型随种子同步播入土中,可有效控制苗期蚜害。还可适时施用磷胺、久效磷、敌敌畏、敌百虫、甲基对硫磷、氧化乐果等农药。此外利用麦棉套种或麦收后种植生长期短或抗蚜的棉花品种,或采用麦棉邻作的作物布局,可保护利用和增殖天敌,以控制蚜害。在棉田管理上,应避免过多施用氮肥,培育健壮棉苗,并及时将间苗及整枝时剔除的棉苗携出田外。
参考文章
- 棉花拌种与棉蚜的防治经济作物
- 当前要细防重防棉蚜经济作物
- 苹果棉蚜防治的七个措施果树园艺
- 甘蔗棉蚜发生与为害的规律有哪些?如何防治?经济作物
- 如何防治棉蚜?经济作物
- 苹果根棉蚜的防治果树园艺
- 莫合烟叶水防治棉蚜试验经济作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