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fuling
[外文]:Poria cocos
多孔菌科(Polyporaceae)卧孔菌属腐生真菌。又名松木薯。菌核供药用。中国西南、西北、中南、华东等地都有野生或栽培。云南所产“云苓”质佳,安徽所产“安苓”体大。现湖北、 广西、 福建出产较多。日本、朝鲜、泰国等也有种植。
菌丝体白色。由菌丝体组成菌核,大小不一,重百克至数十千克,近球形或规则形,外皮薄,深褐色多皱纹,内部白色,近外皮处淡红色,粉粒状。子实体平伏生在菌核表面。担孢子近圆柱形,无色透明。担孢子萌发适温为22℃,菌丝生长适温为22~28℃。生长基质含水量约50%。光照适当有利于茯苓生长。野生茯苓大多生长于马尾松、赤松等植物根上。
人工栽培多用段木栽培法。先选优良菌核进行组织分离或孢子d射分离获得母种,再扩大培养成栽培种(即木块菌种)作接种用。同时选择栽种场地并培养段木。选通风向阳排水良好的坡地,冬前翻耕,清洁场地,周围开挖排水沟。冬季砍伐松木,暂留顶端枝叶,以利水分蒸发。至针叶变黄时锯成木段,去皮留筋,以井架式加顶盖堆于栽培场地上干燥,至断面出现裂缝,即可作接种用材。4月后当地温升至20℃左右时或在8月以后进行接种。选无雨天开挖窖沟,经松土、施药杀虫后,将木段分两排放入窖内。然后将木块菌种置木段上端剥皮处,盖上塑料薄膜再覆土。接种10天后木段上应出现有菌丝延伸。培养期间要灭虫、除虫、排水、松土、培土。3个月后开始结苓,8~10个月后茯苓成熟,土面裂开,即可收获。菌核清洗后逐层堆在室内稻草垫上,覆盖稻草使之“发汗”。每隔3~5天翻动并摊放凉爽处,待表面干燥,再堆起“发汗”。如此反复几次,约20天后表皮呈深褐色起皱纹时即成商品。
茯苓含有三萜类如茯苓酸、块苓酸、16a-羟基齿孔酸、齿孔酸,多聚糖类如茯苓聚糖,以及麦角甾醇、胆碱、腺嘌呤、组氨酸、卵磷脂等多种成分。菌核中间的白色部分称白茯苓,作中药时功能利尿、健脾、和胃、安神,主治小便不利、痰饮、咳逆、脘闷吐泻、心悸失眠。菌核近外皮的淡红色部分称赤茯苓,多用于利湿热。菌核的外皮称茯苓皮,多用于利水消肿。菌核中间抱有松根的白色部分称茯神,多用于宁心安神。
参考文章
- 含有茯苓的处方(一百一十四)中医中药
- 含有茯苓的处方(九十二)中医中药
- 含有茯苓的处方(九十)中医中药
- 含有茯苓的处方(八十五)中医中药
- 含有茯苓的处方(八十四)中医中药
- 含有茯苓的处方(八十三)中医中药
- 含有茯苓的处方(八十一)中医中药
- 含有茯苓的处方(八十)中医中药
- 含有茯苓的处方(七十七)中医中药
- 含有茯苓的处方(七十五)中医中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