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鲎介绍

关于鲎介绍,第1张

关于鲎介绍

[拼音]:hou

[外文]:horseshoe crab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肢口纲(Merostomata)剑尾目(Xiphosura)鲎科(Talypleidae)的统称。水产经济动物。鲎是一种古老的海洋生物,寒武纪就出现在地球上,形态构造至今仍无多大变化,故有活化石之称。古生代时鲎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澳大利亚等地。而现存的鲎分布范围狭隘,种类也不多,只有3属4种:美洲鲎(Limulus polyphemus)分布在北美和中美大陆东海岸;中国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分布在日本濑户内海、九州北岸,中国长江以南,一直延伸到印度尼西亚海域;巨鲎(T.gigas)、圆尾鲎 (Carcinoscorpius rotundicauda)主要分布在印度尼西亚至印度恒河口, 南海中国广西沿岸也有分布。(见彩图)

形态

鲎形似蟹,最大体长可达60厘米,故又称王蟹。但构造与蟹有极大不同。体被坚硬的甲壳质外壳,分为头胸部腹部、剑尾 3部分。头胸部呈马蹄形故又称马蹄蟹。背面有3条纵脊,中央脊前有1对中央眼(单眼),左右侧脊外侧生有1对复眼,复眼具光的侧面抑制作用,可以加强图象的反差,使模糊的形象变得清晰。位于头胸部腹面中央,周围有6对胸肢,前5对末端呈钳状,用以摄食。第6对的端节基部有5个扁平可动的突起,张开时似花瓣。腹部背甲较小呈不规则的梯形,与头胸甲连接处有一关节,能屈曲。腹部有 6对板状腹肢,为双支型。第1腹肢左右癒合成扁平叶状体,其下有1对生殖孔,故又称生殖盖板。 其余5对腹肢均有1对叶状鳃,由150~200个叶状小片叠成,故称鳃书。腹肢既是游泳器官,又是呼吸器官。通过腹肢的拨动,使海水不断流动以进行气体变换。剑尾坚硬,呈三角梭柱状,与腹部连接处有一关节,游泳时起舵的作用。

生物学特性

鲎栖息于泥沙质的浅海底,常钻入泥沙中,只剑尾外露,也常用腹肢拨水游泳或以胸肢爬行。以泥沙中的薄壳贝类、沙蚕、海豆芽甚至动物尸体为食。在中国东南部每年6~9月为繁殖期,性成熟的鲎成对游泳到沿岸潮间带的沙滩,雄鲎用第2、3胸肢夹住雌体腹甲两侧(见图)。涨潮时,雌体用爪挖穴产卵,雄性即排放精液,在水中受精。雌鲎可连续挖5~10个穴,每穴产卵100~600粒。卵圆形,淡黄色,直径3~4毫米。穴中的卵由于海水波动而被泥沙盖住,经5~6周后孵出幼体。刚出膜的幼体无剑尾,酷似已绝灭的古生物三叶虫,故名三叶幼虫。这说明鲎与三叶虫有着亲缘关系,对研究节肢动物的系统发生有重要意义。三叶幼虫蜕壳之后才长出剑尾。鲎在生长过程中不断蜕壳,雌鲎一生要蜕壳18次,雄性19次,历时15年才能达到成熟,此后就不再蜕壳。

经济价值

鲎的肉、卵均可食用,但因鲎血液中含有0.28%的铜,多食会中毒,严重的会导致死亡。《本草纲目》记载鲎的肉、壳、胆、尾、卵等都可入药。20世纪60年代末鲎血中细胞溶解物被制成鲎试剂,用于检测革兰氏阴性菌的内毒素,极为敏感,可广泛用于医药卫生、食品、水质检验等方面。

参考文章

  • 板足(阔翅)鲎Eurypterid地球科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61470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5
下一篇 2022-11-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