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十斑吉丁虫介绍

关于十斑吉丁虫介绍,第1张

关于十斑吉丁虫介绍

[拼音]:shiban jidingchong

[外文]:Melanophila decastigma

鞘翅目(Coleoptera)吉丁虫科(Biprestidae)昆虫。幼虫在杨树、柳树树干的皮下或木质部蛀食为害,导致树木长势衰弱,严重时枯死或风折,失去经济价值。

成虫体长11~23毫米,触角锯齿状,鞘翅褐色,每一鞘翅上有明显纵线4条,黄色斑点5~6个,以5个者居多,两个鞘翅上共有10个斑点故名。卵呈卵圆形,长约1.5毫米,宽约0.8毫米,初产时为淡黄色,后变为深灰色。幼虫体长17~21毫米;头黄色扁平,口器黑褐色;前胸背板黄褐色,约为腹部中间体节宽度的两倍,其点状突起区略呈扁圆形,中央有一近似倒“ V”字形纹,点状突起圆形或卵圆形。蛹长11~19毫米,淡黄色(见图)。分布于中国新疆、宁夏、甘肃、内蒙古等地。

在中国西北地区一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干木质部内越冬。在新疆吐鲁番地区翌年4月上、中旬化蛹,4月中、下旬成虫羽化,交尾、产卵。4月下旬至5月上旬出现幼虫,老熟幼虫于10月中、下旬开始越冬。成虫每天以10~16时最活跃,并有假死性,但无趋光性,交尾产卵前咬食叶片补充营养,寿命20天左右。卵散产于树干阳面的树皮裂缝、伤痕、节疤等处,每一雌虫可产卵7~22粒。初孵幼虫从卵壳附近侵入树皮,使树皮变色,呈击伤或疮疤状,虫孔处有少量酱褐色胶液及细小粒状排泄物,约20天后钻入树皮与木质部之间,7月上、中旬钻入木质部内为害。幼虫在树皮与边材之间蛀食,形成不规则的宽大虫道,内塞满木屑和粪便,蛀入木质部的虫道似“ L”形。老熟幼虫在靠近边材处筑蛹室化蛹,蛹室长12~19毫米,宽5毫米左右。十斑吉丁虫发生和为害程度与树的品种、树龄、造林技术、抚育管理及立地条件有关:凡树皮粗糙的品种、纯林、幼树或抚育管理不及时、立地条件差时发生严重,反之则轻或不发生。防治方法包括适地适树、选择抗虫树种、营造混交林、及时抚育管理和合理施用化学农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61481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5
下一篇 2022-11-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