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养蚕介绍

关于养蚕介绍,第1张

关于养蚕介绍

[拼音]:yangcan

[外文]:silkworm rearing

生产缫丝原料茧的技术,又称丝茧育。内容包括蚕种催青、蚕的饲养、上蔟和采茧等各生产阶段的技术处理。其目的是保证蚕体健康的成长和发育齐一,提高蚕茧的产量和质量,并降低生产成本。现代养蚕以饲养四眠的一代杂交种(见蚕种繁育)为主。通常1~3龄称小蚕或稚蚕,4~5龄称大蚕或壮蚕,小蚕和大蚕各有不同的生理特点和饲养技术要求。年养蚕次数因当地桑树生长期的长短而定:中国长江流域一般4~5次,按饲养季节分春蚕、夏蚕、早秋蚕、中秋蚕和晚秋蚕;黄河流域3~4次;珠江流域7~8次(当地称“造”)。养蚕前需按桑叶和蚕室、蚕具和劳力等条件制定计划,确定年饲养次数、各期饲养量和收蚁日期等。

饲育条件

除劳动力、技术和设备等以外,主要包括饲料(桑叶)、气象环境和蚕病预防等条件。

饲料

主要指桑叶。桑叶的质量因桑树的品种、养成型式、肥培管理以及叶质老嫩等条件而有差别(见桑、桑树栽培)。水分和蛋白质的含量一般低干桑多于高干桑;同一枝条的上部叶多于下部叶;氮肥施用量大的多于施用量小的。碳水化合物和纤维素的含量则前者少于后者。蚕对桑叶质量的要求因龄期而异,因而各龄适熟叶的标准也不相同。春蚕期桑叶的生长与蚕幼虫的成长同步,叶质老嫩适宜,养分丰富,与蚕的生长发育相适应。夏秋蚕期桑叶的老嫩差别较大,生长快并易硬化,水分和蛋白质较少,无机盐和纤维素则偏多,营养价值较低。

气象环境

包括温度、湿度、空气及气流、光线等。

(1)温度。蚕属变温动物,体温随气温变化。无气流时体温比气温高1℃以内;有气流时体温低于气温。通常小蚕体温比气温低,散热易;大蚕则相反。饲养适温因龄期而异,一般为20~30℃;在此范围内,小蚕宜偏高,大蚕宜偏低。

(2)湿度。在相对湿度为60~90%的范围内,小蚕期蚕体生长快,对水分的需要量多,水分散发容易,宜偏湿;大蚕期蚕体水分散发困难,宜干燥。此外,湿度的大小还关系到桑叶失水的快慢以及微生物繁殖的速度。

(3)空气和气流。蚕室内因饲养员和蚕与桑叶的呼吸,加温用燃料的燃烧。蚕粪尿和残桑的蒸热发酵等,产生大量湿气和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常导致蚕的呼吸障碍和毒害,以致发育不良甚至死亡。小蚕虽对密闭的高温多湿环境适应性较强,但应避免空气污浊;大蚕期必须注意室内通风, 5龄期应有10~50厘米/秒的气流,以排除湿气和污浊气体。

(4)光线。对蚕的活动、发育和蚕卵孵化均有影响。幼虫的喜照度为15~30勒克斯,蚕座上以昼明夜暗的自然状态为宜。

消毒

蚕病是蚕业生产的主要威胁。养蚕前应对催青室、蚕室、贮桑室、蚕具及周围环境进行清扫、清毒;饲养中保持蚕室、蚕座清洁,并及时处理蚕沙、淘汰虚弱蚕和迟眠蚕;养蚕结束时即清除不结茧蚕和病蚕尸体,并对蚕室、蔟室和养蚕用具进行严格消毒(见蚕病防治)。

饲养技术

主要包括催青、小蚕饲养、大蚕饲养、上蔟和采茧等环节。

催青

又称暖种。即将蚕卵保护在适宜的环境中,促使胚胎健康发育,按预定日期孵化。因蚕卵在孵化前1日转变成青灰色,故名。古代催青,常靠人的体温或用炭火加温,孵化率低,蚁蚕体较虚弱。现代催青有专用设备,并有人工调节温度、湿度和光线等条件。供丝茧育用的蚕种(普通种)多属二化性。其催青经过时间,春蚕期为10~11天,夏秋蚕期为9~10天。为使二化性种孵出的幼虫具有一化性种的经济性状(好养、茧大、丝多),春蚕期多采用高温感光催青,即将保护在冷库已解除滞育的蚕种取出后,在胚胎发育最长期前用15~18℃保护1日,促使胚胎发育齐一;在最长期至反转期用22~25℃保护,反转期后用25~26℃,并每日感光17~18小时;相对湿度保持在75~85%范围,前期稍干,后期稍湿。催青室保持空气新鲜,二氧化碳浓度宜低于 0.5%。自点青日起,改为绝对黑暗,孵化当天早晨再感光,促使蚁蚕孵化齐一。夏秋用的蚕种大多经过人工孵化处理。催青温度缩短期前用23℃,以后保持26℃(不宜超过28.5℃);相对湿度75~85%。后期每日感光17~18小时,点青期

小蚕饲养

蚁蚕收集一般采用网收或绵纸引收。至1~2龄时的饲养适温为27~28℃,相对湿度为90%左右;3龄时的适温为25~26℃,相对湿度为80~85%。小蚕体增长迅速,需喂饲水分较多、蛋白质含量丰富、碳水化合物适量的柔软适熟桑叶,并及时扩大蚕座。眠时停食和蜕皮,体力和营养消耗较多,故在眠前、眠中和眠起各阶段宜精心保护。眠中温度以比食桑时低1.0~1.5℃为宜。蜕皮阶段宜有稍高的相对湿度,并须防止震动造成蜕皮困难。为保持桑叶新鲜和使环境适合小蚕生理需求,一般采用防干纸或穿孔的塑料薄膜铺垫和覆盖蚕座,或用塑料薄膜围住蚕台等多种方法,造成密闭多湿环境。中国农村还普遍采用炕床育,即在炕床上搭多层蚕架,下用烟道间接加温,床面铺沙散热,洒水补湿,以保持一定的温、湿度。日本常用的是箱饲育,即在大的饲养室内,用互相重叠放置的箱盒养蚕,也可密闭保温、保湿而不需蚕架。为改善小蚕饲养条件和节约能源、劳力,由养蚕户分散饲养小蚕的方式已渐为小蚕集中饲养(小蚕共育)的方式所取代。

大蚕饲养

4龄蚕的饲养适温为23~25℃,相对湿度为70~80%;5龄蚕的饲养适温为22~24.5℃,相对湿度为65~70%。大蚕期特别是 5龄中、后期,需水量较少,而对蛋白质营养的需要则因丝腺的迅速发育而剧增,故宜喂饲含水量较少、蛋白质含量丰富、碳水化合物较多的桑叶,并使饱食。用桑量一般按千克茧用桑13~15千克计算。大蚕期蚕食桑多、排粪量大,采叶、给桑、除沙(清除蚕粪)等作业繁重。为节约劳力,饲养方法已渐从使用蚕匾改为使用蚕台,从喂饲片叶、芽叶改为喂饲连枝带叶的条桑,称条桑育;同时在桑的树型养成和收获方法也作了相应改进。条桑育桑叶不易凋萎,桑条架空通气,并能缩小蚕座面积和减少给桑、除沙次数。

上蔟和采茧

上蔟俗称上山。 5龄末期,蚕体内丝腺极度发达,胸部透明渐及腹部,这时排泄绿色软粪,并停止食桑,仰起头胸部左右摆动。出现这种熟蚕征状时即使其进入蔟具吐丝营茧,称为上蔟(见彩图)。蔟具有蜈蚣蔟、折蔟、回转蔟和方格蔟等多种(图 1、图 2),以回转蔟和方格蔟的上茧率较高。熟蚕上蔟可用手捉或用蔟具、条桑等引上;采用引上法时,春蚕及晚秋蚕以见40%左右的熟蚕为适期;夏蚕和早秋蚕以见20~30%的熟蚕为适期。为使蚕加速老熟和齐一,可在初见熟蚕时添食蜕皮激素。上蔟密度视蔟具种类而定。一般每平方米面积蜈蚣蔟上450~500条,折蔟上400~450条,方格蔟和回转蔟以上孔格数的80~85%为适。上蔟过密,因营茧地位少,会增加双宫茧、柴印茧等次下茧;同时湿度增高,茧丝解舒困难(见蚕茧)。蔟室光线宜稍暗而均匀,照度以20勒克斯左右为佳。蔟中保持温度23~25℃,相对湿度60~70%,气流速度50~100厘米/秒。熟蚕从上蔟到吐丝结束,排出的水分约相当于体重的一半,故蔟中应加强通风排湿,以保证茧丝解舒和品质良好。吐丝结束后约经 2~3日化蛹,初化蛹时蛹皮极嫩,须防受震破裂出血,污染蚕茧。

上蔟后约经6~8日,蛹皮呈黄褐色时为采茧适期。采茧按上蔟先后,分批进行,采时分类轻放。鲜茧不宜堆积,以防蒸热影响茧质。

以上从收蚁到采茧的蚕期经过,在中国长江流域,春蚕和晚秋蚕约5周,夏蚕和早秋蚕、中秋蚕约为3~4周。

20世纪50年代以来,养蚕技术不断进步、革新。现在桑树伐条、切桑以及采茧、剥茧衣等作业大多已用机具代替人工,设备装置也有很大改进,养蚕工效显著提高。

参考文章

  • 目前养蚕生产上的消毒防病工作存在哪些问题?经济作物
  • 养蚕前要准备哪些蚕用物质?经济作物
  • 养蚕前如何制定养蚕计划?经济作物
  • 夏秋养蚕要『五防』经济作物
  • 养蚕生产常用的物理消毒有哪几种方法?经济作物
  • 养蚕的由来工业博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61506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5
下一篇 2022-11-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