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肠菌病介绍

关于大肠菌病介绍,第1张

关于大肠菌病介绍

[拼音]:dachangjunbing

[外文]:colibacillosis

由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引起的一组肠道传染病,主要为害幼畜。埃希氏菌属现包括164个O抗原、103个K抗原和75个H抗原, 已知的血清型达数千种,但能致本病的大肠菌常限于特定的几种血清型。本病遍布世界各地,可使幼畜和雏禽大批死亡或生长发育受阻,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临诊上多数表现为腹泻,少数呈败血症、肠毒血症或其他局部炎症。母源抗体缺乏或不足的幼畜、雏禽最易感染,各种应激因素(如卫生与通风不良、拥齐、潮湿、气候剧变等)常为诱因。

猪大肠菌病

主要包括下列种类:

(1)仔猪黄痢。见于1周龄内尤其是1~3日龄乳猪,是一种以剧烈水泻和迅速死亡为特征的急性大肠菌性肠炎。与本病有关的产肠毒素大肠菌主要有O8、O9、O20、O45、O60、O64、O101、O115、O138、O139、O141、O147、O149和O157等菌型,多能溶解绵羊红细胞,可产生热敏肠毒素和热稳定肠毒素或二者之一;并常伴有能吸附于小肠绒毛上皮的定居因子,如K88、K99、987P和F41等纤毛吸着素。中国许多地区屡有爆发,尤多见于初产母猪的仔猪。同窝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高达90%以上,但一般不致波及邻窝。仔猪初生时无异状,突然发病,表现精神沉郁,停止吮乳,不断泻出黄色水样粪便,多于48小时内脱水、昏迷而死。

(2)仔猪白痢。最常见的一种仔猪肠道病。多发生于3周龄左右的仔猪,以泻腥臭、乳白色或灰白色糊状的粪为临诊特征。发病率高而死亡率低,病愈者生长发育常受阻。患猪肠道中大肠菌数猛增,但从其肠内分离到的大肠菌菌型很不一致,推测此病是因肠道菌系失调所致。

(3)猪水肿病。仔猪的一种急性、致死性肠毒血症,以组织水肿与行动障碍为主要特征。发病率低而死亡率很高。致病菌型常为O8、O45、O138、O139和O141等,多具溶血性并能产生神经毒素。在中国时有报道,往往是生长快、体况健壮的个体突然发病,眼睑与面部水肿,步态蹒跚,肌肉颤抖与痉挛,叫声嘶哑,最后倒地昏迷而死。特征性病变为胃壁和肠系膜及其淋巴结呈胶样水肿,胃底与小肠粘膜有弥漫性出血。

犊牛大肠菌病

又称犊白痢。主要致病菌型为O78,其次是O8、O9、O20、O101等。只产生热稳定肠毒素,常带有K99抗原。多见于大群舍饲犊牛,未吮初乳的1周龄以内的牛犊中多呈败血症或伴有腹泻,死亡快。吃过初乳的7~10月龄牛犊其典型症状为剧烈腹泻,粪白色,充满气泡。

羔羊大肠菌病

多见于牧区大群羔羊,呈地方流行性,可招致巨大损失。1周龄内羔羊多呈腹泻,2~3周龄者多呈败血症。菌型以O78为主,还有 O1、O3、O37、O39、O42、O55等。病原特性、症状与病变大致与犊白痢相似。

驹大肠菌病

主要侵害2~3日龄新生驹。常见致病菌型有O8、O9、O18和O101等。多经消化道感染,也可经脐带、子宫内感染。病驹严重腹泻,频频泻出白色或灰白色稀粪,混有大量粘液,间有血液。死亡率约为10~20%。

禽大肠菌病

多发生于鸡、火鸡和鸭,对幼禽可造成严重损失。致病菌型常为O1:K1、 O2:K2、 O78:K80等。经蛋壳感染者一部分死于孵化期,一部分虽能出雏,但常在1周内死于脐炎,幸存者卵黄不吸收和生长不良。5~12周龄幼禽可因呼吸道感染而产生气囊炎、特征性心包炎和肝周炎。若大肠菌侵入血流和实质器官,则可导致高死亡率的败血症,或纤维蛋白性浆膜炎,或肠壁、肝和肺的慢性大肠菌性肉芽肿。种鹅常于产蛋前、中期发生卵黄性腹膜炎,受害卵巢出现类似鸡白痢样的病变,严重者死亡或影响产蛋量;公鹅则出现阴茎肿大,上附数量和大小不等的黄色脓性或干酪样结节。发病群的种蛋孵化时出现大批臭蛋。致病菌型主要有O141:K85、O1:K1等。

一般根据流行病学特点、症状与病变即可作出本病的初步诊断。确诊须作细菌学和血清学检验。加强饲养管理、改善厩舍环境卫生是预防本病的有效措施。抗菌类药物对本病疗效较好。仔猪黄痢菌苗正在研制或试用中。

参考文章

  • 仔猪大肠菌病的防治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61532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5
下一篇 2022-11-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