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Qingchu San Ling
[外文]:Three Early Qing Tombs
清朝入关前在辽宁省的三座陵墓:永陵、福陵和昭陵。昭陵于1982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陵在辽宁新宾县, 原称兴京陵。 顺治十六年(1659)改称永陵。它在三陵中规模最小,建筑规划简单,为数祖合祭的陵寝。陵园平面呈南北稍长的凸字形,由红墙围成三进院落。前院内并列着肇祖、兴祖、景祖、显祖四座碑亭。中院内中央是面阔五间的正殿启运殿,两侧有东西配殿和焚帛炉。主要建筑皆为单檐歇山黄琉璃瓦顶。殿后,即凸出的高台上环列五个墓塚宝顶,葬清帝肇祖孟特穆、兴祖福满、景祖觉昌安、显祖塔克世和其他皇室祖先。
福陵在沈阳东郊,俗称东陵,是明末称帝的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陵墓,建于天聪三年(1629),占地19万平方米。大红门前东西设石碑坊、下马碑、华表和石狮子。门内神道两侧有望柱和五对石象生。随地势升高,在山腰平台上布置重檐歇山顶的神功圣德碑楼,后面为一矩形城台,城上雉堞周环。城南门为隆恩门,城楼三层,城墙北面为方城明楼,城四角建有十字脊顶的角楼,与隆恩门、明楼相互呼应。城北接宝城,宝城之下为地宫,外观和雕饰显然不同于明清官式建筑。
昭陵在沈阳市区北部,俗称北陵,是清太宗皇太极的陵墓。兴工于崇德八年(1643),占地18万平方米,较福陵略小,地势平坦,后有隆业山。陵园前部是一座四柱三楼的石碑坊,神道略短,大红门内两侧用六对石象生,其他建筑与福陵相似。但昭陵的石象生和石构件的雕饰,较为精致。
昭陵和福陵的规制明显地受明陵的影响。其中昭陵神道石象生排列成梯形,利用透视错觉增加神道的长度感,是其建筑处理上值得注意的特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