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复合制导雷达?

什么是复合制导雷达?,第1张

什么是复合制导雷达?

[拼音]:fuhe zhidao leida

[外文]:comprehensive guidance radar

采用微波、红外、电视和光瞄设备等多种手段对目标进行搜索、跟踪、敌我识别和对拦截导d进行制导的多用途雷达。自从高速、低空和能对雷达实施干扰的飞机出现以后,50年代末期许多国家就致力于复合制导雷达的研制,60年代中期已开始使用。80年代初已有许多国家研制成功复合制导雷达,如苏联的SA-8型,美国的“爱国者”XMIM-104型,法国和西德合制的“罗兰特”1型和2型,法国的“响尾蛇”型,意大利的“靛青”型。中国也研制成功这类雷达。

工作原理

这种雷达的微波设备用于对目标自动搜索和跟踪,向拦截导d发送指令进行中间制导;红外设备用于导d发射后而尚未进入雷达波束前一段的预制导;电视和光瞄设备是辅助雷达的跟踪手段。在结构上,搜索雷达和跟踪制导雷达可分装在两部机动车辆中,也可合为一部雷达装在一部机动车辆中。在雷达准确指向目标并稳定跟踪后,即可发射拦截导d。导d离开发射架瞬间,装在天线转塔上的红外测角仪能灵敏地测出导d尾部发动机喷出光焰中的红外辐射信息,据此测定导d轴线偏离红外波束中心轴线的误差角ε1(图1),经过跟踪回路处理后作为把导d引入雷达波束的信号。在导d进入雷达波束后,对导d轴线偏离雷达波束轴线的误差角ε2进行处理,并控制导d继续飞向目标遭遇点。




搜索雷达和跟踪制导雷达分装在两部机动车辆时,前者通过数传电缆或无线电向后者指示目标位置。跟踪制导雷达还设有无线电指令制导的指令发射系统。当雷达受到无线电干扰时,可使用专门配备的光学瞄准仪和电视跟踪设备。光学瞄准仪对目标进行瞄准;然后转入电视全程跟踪,配合无线电指令制导。在无干扰情况下,电视监视外界全景和目标、导d飞行实况。图2是用于中、低空防御武器的复合制导雷达工作原理框图。实线表示目标由雷达跟踪,导d受无线电指令制导,称为第一种工作状态;虚线表示目标由光学设备跟踪,导d受无线电指令制导,称为第二种工作状态。




在第一种工作状态时,搜索雷达是相干脉冲多普勒体制,能搜索在严重地物干扰背景中的低空运动目标。装在精密转塔上的雷达天线和敌我识别器天线,发射电磁波指向目标并接收回波,经过接收机传送至信号和数据处理器(包括处理目标信号的提取器、安排目标处理顺序的定序器、数据处理及自动 *** 作的计算机)。它可判别目标威胁程度、计算目标位置数据、完成多目标跟踪和逻辑运算等。信号和数据处理器把预定拦截的目标数据同时送往跟踪制导雷达和显示控制器,指挥跟踪制导雷达并继续对空中目标进行选择、监视。高稳定度的相干发射机和多普勒测速通道是搜索雷达的关键部分。发射机可使用频率综合器激励的放大链,也可使用微波三极管振荡器,振荡脉冲相位采用注入锁相技术而保持稳定。相干脉冲由中频稳定本振信号与高频本振信号经过单边带混频而成,并在三极管起振前注入其谐振腔内。因此,在相干信号控制下建立起来的信号相位是相同的。回波信号经混频成中频和附加多普勒频率的信号,经与中频本振比较后得到零中频多普勒频率。把此信号送入由距离选择门、抑制滤波器和多普勒滤波器组成的测速通道,从而求出目标运动速度值。它是判别目标紧急程度的重要数据。跟踪制导雷达收到搜索雷达送来的目标位置指定数据后,即可对选定拦截的目标进行搜索、跟踪,并使导d发射架同步瞄准和计算拦截参数。跟踪制导雷达采用相对坐标体制,它把目标和导d交会在同一雷达波束内引向目标遭遇点。数字计算机参与闭合回路控制的无线电遥控指令计算。红外设备对导d的引导依情况而不同:对远距离正常目标只完成预制导,把导d引入雷达波束即完;但对于很近的超低空目标则对导d进行全程制导。

雷达受到干扰时即采用图2虚线所示的第二种工作状态,由光学瞄准仪、电视设备和红外测角仪组成的光学跟踪系统进行工作。此时,用电缆连接设置在距离制导雷达约百米远的光学瞄准仪,由瞄准手跟踪目标。当制导雷达主控台收到“对准目标”信号,雷达即转入光瞄外引导控制状态,使雷达天线转塔对准光学瞄准仪所应指示的目标,紧固在制导雷达天线轴上的电视摄像头也对准目标,并在电视屏幕上显示出来。此后,用电视进一步对准目标并控制距离波门套住目标回波,随即转入自动跟踪、捕获目标。跟踪制导雷达上的红外设备仍用作导d的预制导并用无线电指令制导作为中制导。这种系统还可对低于搜索雷达的多普勒滤波器下限的低速目标进行稳定跟踪。

特点

复合制导雷达有以下一些特点:

(1)反应时间快,自动化程度高,从发现目标到发射导d拦截目标的反应决策时间在秒级范围内;

(2)抗干扰性能好,不仅有光学和电子技术手段,而且采用多频段式频率捷变对抗干扰也有一定效果;

(3)频率高、天线波束窄,有利于改善测角精度;

(4)低空性能好,使用光学瞄准、电视跟踪、红外制导和无线电多普勒测速技术,在拦截高度降至10米乃至几米时仍能保证杂波下能见度超过-55分贝以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62307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5
下一篇 2022-11-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