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北京天宁寺塔?

什么是北京天宁寺塔?,第1张

什么是北京天宁寺塔?

[拼音]:Beijing Tianningsi Ta

[外文]:Pagoda in Tianning Temple, Beijing

在北京市广安门外,建于辽代,明清时期作过修葺,是辽代盛行的八角密檐砖塔的典型实例。它位于辽南京析津府城内,是辽南京现存的惟一大型地面标志,也是现在北京市区内年代最早的建筑(见彩图)。




天宁寺相传为5世纪北魏孝文帝时创建,初名光林寺。隋仁寿二年(602)改名弘业寺,唐代改名天王寺,金大定二十一年(1181)改名大万安寺。元末寺毁于兵火,明永乐二年(1404)重建,宣德十年(1435)改名为天宁寺。寺至清末已不存,只余一塔。塔的建年无记载,旧传为隋代所建。中国古建筑学家梁思成根据塔的形制和雕饰考定为辽代末期作品。

塔总高57.8米,全部砖砌,实心。平面呈八角形,建在方形大平台上。塔自下而上可分为塔座、塔身、塔檐及刹三部分。

塔座最下为须弥座,座上砌出平坐和永定柱。永定柱平板枋上雕出两跳的斗栱,斗栱以上砌仿木勾阑。平坐以上砌出有三重莲瓣的莲台承托塔身。

塔身每面一间,共有八根圆形角柱。四个正面砌出拱门,内用砖雕出仿木构牙头护缝格子门两扇。四个斜面上砌出破子棂窗。角柱之间砌出阑额、普拍枋。八个转角铺作都向外挑出两层华栱,另在角栌斗两侧各加一附角斗,其上也各挑出两层华栱,共同形成转角铺作,宋式中称为“缠柱造”。每间各有一朵补间铺作,斗栱出跳层数相同,又各有两道60°斜置的两层华栱,自栌斗上向左右挑出。斗栱以上即为第一层塔檐。

塔檐共13层,每层檐之间也有斗栱,都挑出两跳,与最下一层塔身上斗栱不同处是转角铺作无附角斗,补间铺作改为两朵,无60°斜栱。13层塔檐逐层内收,使塔的轮廓略呈梭形。塔顶的刹为砖刻两层八角仰莲,上加小须弥座,承托宝珠。

塔座柱、壶门勾阑上的雕刻和塔身门窗两侧及上方的浮雕力士、菩萨像均为后代配补,应是明永乐以后重修时所作。据其他辽塔推测,塔刹二层仰莲之上应有木刹柱和相轮,现存的宝珠当为后代所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62414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5
下一篇 2022-11-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