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guangai huiguishui
[外文]:irrigation return flow
灌溉水通过排水系统及地下渗流,又部分流回河道的水量。回归水产生的原因有:
(1)各级渠道的退水和跑水,②田间灌溉时流失的水,③盐碱地的冲洗排水,④稻田换水时排出的水以及渠道和田间渗漏等。
灌溉回归水的水质与水源的水质比较,一般都有些变化,如有机质增加,溶解氧降低或溶有施入农田的化肥和农药等。干旱、半干旱地区有盐碱地存在的灌区,回归水的矿化度和pH值可能升高;湿润地区的冷浸田产生的回归水,还原性物质可能增多,pH值会降低。
灌溉回归水与渠首引水量的比值,常作为衡量灌区工程完善程度和灌区管理水平的一项指标。完善工程设施、健全管理制度,可减少回归水。但是,对大部分地区,产生适当数量的回归水是维持灌区正常生态平衡所必需的。例如,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引水灌溉,由于土壤、地下水及河水中均含有一定数量的可溶盐,为使灌区内盐分平衡或脱盐,就必须通过排水排出一定数量的盐分;冷浸田灌溉也需有一部分回归水,以排除土壤中的有害物质。
回归水可否再用于灌溉或其他方面,依回归水所含有害物质的成分和浓度而定。中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许多灌区的回归水到下游又被利用了。灌溉水的重复利用,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重要措施,但须注意水质监测,防止产生不良影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