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三门峡水利枢纽?

什么是三门峡水利枢纽?,第1张

什么是三门峡水利枢纽?

[拼音]:Sanmenxia Shuili Shuniu

[外文]:Sanmenxia Water Control Project

位于中国黄河中游、河南省三门峡市和山西省平陆县境内,以防洪为主,兼防凌、灌溉、发电和供水等综合利用的水利枢纽(见彩图)。对下游关系重大。坝址控制流域面积688400km2,占黄河全流域面积的92%。多年平均径流量为419亿m3。多年平均输沙量为16亿t。坝址地形险峻,河床中原有鬼岛、神岛将黄河分为三股水流,自左至右分别称为人门、神门和鬼门,因名三门峡。河床岩层为中生代侵入的闪长玢岩,质地坚硬。地质条件好,为建造水利枢纽的优良坝址。




1954年编制的黄河规划,决定兴建三门峡水利枢纽为第一期工程,任务是蓄水拦沙,综合利用。水库库容360亿m3。枢纽建筑物包括:混凝土重力坝,坝高 106m,主坝长713m,坝内设置断面尺寸为3m×8m的泄水孔12个和断面尺寸为9m×12m的表面溢流孔2个,在最高水位时泄量为6000m3/s;水电站厂房1座,装机8台,总装机容量116万kW;升压开关站2座。工程于1957年开工,1960年大坝及水电站厂房基本建成。蓄水后发生严重的泥沙淤积,并使上游渭河口亦受到淤积堵塞的危害。为此,自1964~1978年间对工程进行了两次改建。改建的目的是解决水库淤积问题和使枢纽发挥综合利用效益。其工程措施为:

(1)增大枢纽的泄水排沙能力,即在左岸修建了两条泄洪隧洞,将原建的8条发电引水钢管中的3条改建为泄洪排沙钢管,并重新掏开坝下已封堵的8个施工导流底孔,作为泄洪排沙之用;

(2)实行低水头发电,为此将电站进水口降低13m,安装5台轴流转桨式水轮机机组,总装机容量为25万kW,年发电量13亿kW·h。上述措施结合采用“蓄清排浑”的水库运用方式,即非汛期抬高水头蓄水发电、灌溉,汛期降低水位排沙,使水库基本作到冲淤平衡,保持有效库容,并收到综合利用效益,改建工程获得成功。

三门峡水利枢纽的建设提供了深刻的教训和有益的经验。教训主要是规划指导思想上的失误:把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对减少泥沙的速度和作用估计得过快和过高;对水库淤积的规律认识不足特别是没有估计到淤积部位向上游迅速延伸,形成“翘尾巴”的情况。主要经验可以归纳为:

(1)多泥沙河流上修建水库的规划必须把泥沙处理放在首位,采取“蓄清排浑”的运行方式,保持较大的泄水规模,进行水沙调节,提高综合利用效益;

(2)泄水、排沙、排污建筑物和发电引水建筑物的布置应有利于排沙、排污,防止进水口前淤积和减少通过机组的泥沙量;

(3)泥沙将对泄水建筑物和水轮发电机组的过水流部件带来严重的磨蚀问题,对此在设计、制造上必需充分考虑,采取相应的抗磨措施;

(4)在改建工程设计和施工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改建底孔的特种深水围堰设计,是一种创新,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参考文章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5
下一篇 2022-11-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