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caihui nisu
[外文]:painted clay sculpture
以粘土为主要材料进行造型,干燥后施以彩绘的传统民间雕塑工艺品。简称彩塑。
沿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已有彩塑。辽宁省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女神”彩塑,是距今5500年前的遗物。《史记·殷本纪》记载,殷商时代,帝乙为偶人(即泥塑人像),谓之天神。魏晋南北朝,盛行佛像,促进了彩塑艺术的发展。甘肃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山西大同华严寺、平遥双林寺等处,都有大量的彩塑佛像。自东晋至五代,彩塑名家辈出,主要有戴逵、杨惠之、方辩、王温等人。宋代,彩塑渐渐与民俗相结合,成为观赏性的彩塑作品或泥玩具。北宋时汴京(今河南开封)出现的彩塑“摩睺罗”(佛教中的乐神)是一个手持荷叶的天真胖润的婴儿形象,民间在七月七夕供奉、观赏,为妇女宜子之祥。据南宋《武林旧事》记载,每逢七月,宫廷修内司例进“摩睺罗”十桌,“每桌三十枚,大者至高三尺”,并且饰有“衣帽、金钱、钗镯、佩环、真珠、头须及手中所执之戏具”等。宋代著名的彩塑艺术家有田圯、袁遇昌等人。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记载,鄜州(今陕西富县)田圯作泥孩儿名天下,其作品“态度无穷,虽京师工效之,莫能及。一对至值十缣”,“小者二三寸,大者尺余,无绝大者”。江南彩塑名家袁遇昌,“以塑婴孩名扬四方,每用泥搏埴一对,约高六七寸者,价值三四十缗。其齿唇眉发与衣襦襞绩,势所活动”。特别是他在彩塑“婴孩”上安置芦哨,如果按其脑囟(顶门),则可发出婴儿啼叫之声。在临安(今杭州),民间彩塑也很盛行,街坊中有孩儿巷,集中了善塑泥孩儿的小作坊。元代宫廷设有诸色人匠总管府,下有梵像提举司,专门从事彩塑神佛像的创作,由著名艺术家阿尼哥及其高徒刘元领导。明代,江苏、广东、福建、天津等地的彩塑也很兴盛,成为人民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内容。江苏彩塑以无锡、苏州为主。闻名的无锡惠山彩塑,又称惠山泥人。最初是惠山地区农民农闲时制作的民间工艺品,每逢采桑、养蚕、作茧、香客朝拜、科举考试等时节,农民们便在街市兜售。崇祯年间(1628~1644),惠山的店肆已销售泥人。清代乾隆年间(1736~1795),惠山出现专业泥人作坊。清代中叶,由于昆腔戏和徽班戏在江南盛行,惠山地区开始制作以昆腔戏为题材的手捏戏文泥人。同治至光绪年间(1862~1908)是惠山泥人的昌盛时期,约有作坊、店铺40多家,专业匠人30多人,著名的有周阿生、丁阿金等。苏州也是江苏彩塑的重点产区,据《桐桥倚棹录》记载,有名匠王竹林,擅长“塑真”,俗称捏相,“虎丘习此艺者不止一家”,可见肖像彩塑已成为苏州传统的工艺品。除了捏相以外,苏州虎丘彩塑的题材还有神佛、花卉、果实、禽兽以及人物等。清末,中国彩塑艺术家最著名的是天津的“泥人张”张明山。张出身于捏塑世家,善捏作戏曲人物中的各班角色,也善于捏相,面孔径寸不仅神形逼肖,且栩栩如生,须眉欲动,观者莫不叹绝。
中国彩塑现主要分布在无锡、北京、天津、河南浚县、陕西凤翔、浙江嵊县、广东潮州以及河北、福建、江苏等地。
除中国外,日本和墨西哥等国都有彩塑。日本的土制人形(即彩塑泥偶)起源于绳文时代(公元前1500~前300)。福冈的博多彩塑泥偶始于17世纪初,艺术手法细腻而写实,常作为传统的室内陈设品。
品类和特色彩塑分大型彩塑和小型彩塑。大型彩塑多以神佛为主;小型彩塑又分挂片、粗货、细货、捏相等。挂片是浮雕形式的彩塑,表现老虎、花卉等形象的正面,施以彩绘,作为装饰品,挂在墙上。粗货又称耍货,是模制的彩塑,大多为脸谱、儿童玩具、神佛像等,可作几案供赏,也可批量生产。粗货从喜庆吉祥的题材内容需要出发,具有造型丰满、浑朴、简练、色彩鲜丽的艺术特色,符合农民群众喜爱健康、饱满、壮硕的审美趣味,而且在工艺上也便于制模、翻模,成本低, *** 作容易。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匠师们运用“放头、缩手、去颈”的简略和夸张艺术手法,即减缩四肢和颈脖,夸大头部,使彩塑能在有限的面积上,着重刻画面部表情,使作品生动传神。惠山泥人强调彩绘,行话说:“三分坯子七分画”。由于泥塑规格小,雕塑处理手法又很简洁,所以必须注重彩绘,使之与雕塑相辅相成。在彩绘上,描绘工整,喜用大红、正绿、金黄、云青等原色,对比强烈,具有浓郁的民间气息。同时,又在原色对比之间,加以间色(如深底浅花或浅底深花)、黑色、白色和金银色,使之协调统一,因此,虽然用色少,但主次分明,形成丰富的色彩效果。细货是手工捏制的精细的彩塑,题材多为戏曲人物,大多为观赏艺术品。细货中的手捏戏曲人物,采用最典型的情节、人物、动态来表现整个戏曲的主题思想。在艺术上注重人物面部、形象、性格、神情的刻画。例如,仕女体态窈窕,娇美端庄;武士挺胸凸肚,威武勇猛;小丑屈膝、低头、缩脖,给人以轻浮、卑微之感。在形体上,由于不受模具制约,所以姿势生动,衣纹线条流畅。在彩绘上,讲究脸谱刻画,如取材于昆曲,色调古朴柔美;取材于京剧,色彩富丽,装饰性强。捏相是肖像彩塑。
制作工艺大型彩塑和小型彩塑的制作工艺各不相同。大型彩塑的制作工艺是:
(1)扎身架,即以较粗木料为主柱,根据人像姿态,钉上木条或板片,扎出大体的动态。
(2)在身架上敷一层掺合稻草的粗泥,捏塑出大体的形态和衣纹等,待稍干燥后,再敷较细的泥,然后是细泥,再塑造人像面部的表情、服饰等。所用细泥均需掺合适量的糠灰、棉花、棉纸等。
(3)待细泥干透后,反复将泥塑表面的裂缝糊合,再磨平、磨光,直至平滑光洁。
(4)在干燥后的泥塑上,通体裱贴一层皮纸,然后再上一层以明矾和牛皮胶制成的矾胶水,以防止颜色往泥塑上渗透。
(5)彩绘,分两种方法。一是贴金彩塑,即除面部、四肢外,先在泥塑上刷一层生漆,待漆九成干时,依次贴上金箔,然后在面部、四肢和发髻等部位施以彩绘,描绘五官,最后通体罩一层清漆;另一是全彩塑,即首先在泥塑上刷一层铅粉,接着描绘面部、四肢的肉色,然后由头到脚,由浅入深地依次上色,在整体色彩描绘完毕后,再描绘五官和装饰纹样,然后通体罩上一层清漆。传统的拨金彩锥法由于费工,现在较少使用。
小型彩塑的制作工艺分捶泥、打稿、捏塑、制模、印坯、整修、阴干、上底粉、上色、开相、打蜡等十几道工序。惠山泥人采用的主要原料是黑粘土,要捶打得十分均匀、细腻后才能使用;在粘土中还加入少量棉絮或丝棉纸,以增加作品的牢度,使之不易折断。制作工具有笃板、木制塑刀、剪刀、铁片、钢丝弓等。泥人的制作工艺是:用陶模制出头形,然后附加冠饰;按照头形,配各部位身段四肢,从下(双脚)至上(头部),从里(躯干)到外(衣服),分别捏出人物形象;安装手脚和头部;用木塑刀压出衣纹;校正动态,刻画人物神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