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tanyanghuawu wuran
[外文]:pollution by carbon oxides
一氧化碳污染CO是无色、无臭的有毒气体,化学性质较稳定。CO的人为来源主要是矿物燃料燃烧、石油炼制、钢铁冶炼、固体废物焚烧等。CO是排放量最大的大气污染物。据估计,目前每年人为排放CO总量为3~4亿吨,其中一半以上来自汽车废气。过去曾认为CO大部分来自人类活动。近来的研究表明,CO的自然排放量比人为排放量大几倍,主要来自森林火灾、海洋和陆地生物的腐烂等过程。CO在大气中的存留时间约为几个月。大气中CO的消除作用现已知道的有HO自由基氧化作用(形成CO2),更主要是土壤微生物的代谢过程。
大气中CO的本底浓度,北半球平均为0.14ppm(0.17毫克/米3),南半球要低得多。大城市汽车多,大气中CO含量较高。如美国芝加哥1972年的CO日最大值达20~30ppm。英国伦敦1957年在交通岛上曾测到 235ppm的CO。法国巴黎1967年1.5%的监测记录超过100ppm。中国北京1978年采暖期交通道口CO的最高8小时平均浓度达18ppm(23毫克/米3)。
CO能与血红蛋白结合,降低后者的输氧能力,严重时可使人窒息死亡。但环境大气中的CO浓度,尚不致于造成这种危害。关于人体长期接触低浓度CO对健康的影响问题,目前还没有肯定的结论(见一氧化碳污染对健康的影响)。CO可参与光化学烟雾的形成反应而造成危害。
防止和控制CO污染的主要措施是:改革燃烧装置和汽车发动机;改进燃烧技术,使燃料得到充分燃烧;综合利用含CO的工业废气;采用不排放CO废气的无污染能源;加强管理,减少工业装置泄漏和逸散等。此外,许多国家都制定了控制CO的环境标准。中国颁布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规定: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等地区执行一级标准,CO日平均浓度值不得超过4.00毫克/米3,任何一次采样的测定值不得超过10.00毫克/米3;居民区、文化区等地区执行二级标准,CO的浓度容许值同一级标准;工业区等地区执行三级标准,CO日平均浓度值不得超过6.00毫克/米3,任何一次测定值不得超过20.00毫克/米3。
二氧化碳污染CO2是无色、无毒气体,对人无害,一般不列为环境污染物。由于大气中CO2浓度不断上升,可能引起地球气候的变化,因而受到人们的关注。
据估计,现在每年排入大气中的CO2总量为100~200亿吨,几乎全部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其天然来源有森林火灾和火山爆发,但数量很少。CO的光化学氧化也产生CO2。CO2可为海水吸收和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而被消耗一部分。它在大气中的存留时间约10年左右。
近几十年来,由于矿物燃料用量的增加,以及能大量吸收CO2的森林遭到破坏,大气中CO2浓度不断上升。1896年为296PPm,1960年为320PPm,估计到2000年将增加到370ppm。CO2能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对地球起着保温的作用,这种现象被称为温室效应。大气中 CO2含量增加,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有人估计到2000年时的地面温度将会上升 0.5℃。这样,两极积冰的融化将使海面升高,在某些地区会造成灾难性后果。但事实上,1940~1967年年平均气温不但没有上升,反而下降了0.2℃。地球的能量的平衡是极为复杂的。大气中的水气量、云量,以及颗粒物都有着与CO2相反的作用,可能是这些因素抵销了温室效应。CO2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是正在研究的一个复杂课题。
- 参考书目
- 和田攻编,许征帆等译:《公害引起的疾病》,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1971。A.C.Stern,Air Pollution,3rd ed.,Academic Press,New Yord,1977.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