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社会学是什么?

英国社会学是什么?,第1张

英国社会是什么?

[拼音]:Yingguo shehuixue

[外文]:sociology in Britain

英国是社会学的故乡之一。从时代背景看,它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从科学发展看,它是牛顿经典力学和达尔文进化论的产生地;从哲学思想看,它有长期的经验论哲学传统,出现过像F.培根、T.霍布斯、H.J.洛克、D.休谟、J.S.密尔等一批著名的近代经验论哲学家。近代实证主义正是从经验论中演变出来的。这一点也是英国社会学与具有强烈唯理论哲学传统的法国、德国等欧洲大陆的社会学不完全相同的原因之一。

英国社会学的诞生

H.斯宾塞提出的社会进化论、社会有机体论以及他对社会类型的区分,标志着英国社会学的正式诞生。他的主要理论贯串着从生物学的观点出发,用类比的方法考察社会这条线索,由此形成他研究社会学突出的特点:

(1)将社会的发展比拟为生物由简单向复杂的进化,形成了他的社会进化论。他认为在社会进化中也是优胜劣败、“适者生存”,并力图使这种理论在种族、民族、国家关系上合法化。

(2)用单个生命有机体来比拟社会有机体,认为二者均有调节系统,形成了他的社会有机体论。这种理论是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的先驱。社会进化论从纵的方面研究社会,社会有机体论则从横的方面研究社会。

(3)从社会进化由简单到繁杂的原理出发,认为社会通过劳动分工从无分化的游牧部落发展到复杂的文明社会。他还从社会内部管理形式、社会组织结构的特点将社会分为强制的军事社会和自由的工业社会。这种分类反映出他提倡放任主义、反对专制制度的基本思想倾向。

近代社会调查和定量分析也发源于英国。17世纪J.格兰特首次对伦敦人口、社会状况进行了较系统的定量分析。W.配第、E.哈雷、G.金以及J.阿布斯诺特等对英国人口的贫富问题、男女出生性比例问题等进行了研究。18~19世纪,随着英国社会改良时期的到来,社会统计调查获得了更大的发展,出现了像J.辛克莱的21卷资料《苏格兰统计报告》(1791~1799)、F.M.伊顿的《贫民的状况》、J.霍华德的《英国及威尔士监狱现状》(1777)等有影响的调查报告。统计学家C.布思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为经验社会学的奠基者之一。他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组织一些有名的学者,如S.韦布和B.韦布夫妇、O.希尔等,对英国的贫困问题、工业问题和宗教问题进行了调查统计。布思在与其同事进行实地考察所获资料和400 名学校负责人对贫困家庭的谈话材料的基础上写出了17卷本的《伦敦居民的生活和劳动》(1891~1903)一书。书中对4076个贫困家庭进行了原因分析,结果为62%的家庭属于收入低或收入不固定,23%是家庭人口多或有病人,15%是浪费、酗酒或拒绝工作。该书还按收入把伦敦家庭分为8个阶层,用8种不同的颜色分别加以标明,绘制出伦敦不同阶层居住区的分布图。这种研究成为后来芝加哥学派都市区位学研究的先驱。

英国社会学的演变

19世纪末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英国社会学的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斯宾塞的研究传统得到进一步发展。代表人物有L.T.霍布豪斯和E.A.韦斯特马克。霍布豪斯1903年参与筹建英国社会学会,1907年应聘主持伦敦经济学院新设立的马丁·怀特讲座,成为英国第一位社会学教授。他认为整个人类历史是一种发展;与社会总体发展相平行的是婚姻、财产、阶级等制度形式的发展,但主要是宗教和伦理规范的发展;社会学是关于人的综合科学,它的直接对象就是对作为整体的社会生活及其发展的认识。他从规模、效率、自由和合作这些方面说明了社会发展的内容,并从道德角度把社会发展分为5个时期,从一种“具有康德色彩的英国经验论”出发,把“合理的善”作为评价人类发展的伦理标准,试图把自由主义和集体主义统一起来。芬兰出生的韦斯特马克一方面在芬兰任教,大力把斯宾塞和其他英国哲学家的思想介绍给芬兰;另一方面又在伦敦任教,曾与霍布豪斯一起任马丁·怀特社会学讲座的教授。他运用斯宾塞和霍布豪斯的“比较法”来维护一种“批判的进化论”,以同那种认为社会从原始向现代发展是直线式的单纯进化论划清界限,同时坚持社会进步是逐渐的。韦斯特马克的主要兴趣在婚姻史、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的比较研究。在他的成名作《人类婚姻史》(1891)一书中,反驳L.H.摩尔根等学者关于人类婚姻的发展是从群婚经普那路亚婚到一夫一妻制婚姻的论断,认为婚姻的最初形式是一夫一妻制,原始婚姻是由于需要核心家庭而产生的,而核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的和普通的单位。

(2)主要由人类学家提倡的社会学理论即社会人类学(在美国通常称为文化人类学)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曾一度成为英国社会学的主流。与着重研究资本主义发达社会的社会学不同,社会人类学着重研究原始民族的社会文化。B.K.马林诺夫斯基和A.R.拉德克利夫-布朗是英国社会人类学的主要代表人物。马林诺夫斯基在迪尔凯姆思想的影响下建立了功能主义的社会人类学理论。他认为,在每一种文明中,每一种习俗、器物、观念、信仰都完成着某种重要的功能。他进而用功能和由功能推演出来的需求及制度来说明社会系统,并用这种功能论来批判进化学派、历史学派和传播学派对社会文化所作的解释。他的功能论影响到T.帕森斯、R.K.默顿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马林诺夫斯基强调实地考察法,即后来所说的“参与观察法”。他认为一个人若要了解另一个不同的社会,一定要学习掌握当地的语言,深入到该社会的生活方式,细心地观察该社会成员的互动和行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在西太平洋地区进行了考察研究,为现代人类学的实地考察方法奠定了基础。拉德克利夫-布朗认为,对原始社会进行经验研究是社会人类学的首要任务,社会人类学是关于原始民族的社会生活形式的比较理论研究,是比较社会学的一个分支。他反对马林诺夫斯基的“普遍功能主义”和“社会的功能统一”的假说,反对把一切归结为功能,而把功能看作是与社会过程、结构并列的范畴,并用这三者来说明社会制度。他的功能主义被称为结构的功能主义。

英国社会学在当代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殖民帝国的衰落,英国重新重视对本国社会的研究,英国社会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研究机构、队伍和书刊的急剧增加。在机构方面,1951年重建了英国社会学会。1963年成立了影响较大的英国社会学会教师分会。与社会学关系密切的协会如英国老年学协会、社会行政协会等也纷纷成立。独立的社会调查研究机构也相继出现,如:泰维斯托克研究所,社区研究所,教育调查国民基金会,种族关系研究所,大众宣传广播调查、政治和经济计划中心,亚伯丁医疗调查协会所属的医疗社会学研究室,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和威克大学的劳资关系研究所等。据统计,1961~1966年完成的调查项目,是1945~1960年的两倍以上。英国的社会学教育和调查研究主要以大学为基础。到70年代,几乎所有大学和其他各种高等教育机构都开设了社会学课程,其中大多数都成立了社会学系或相应的研究机构。社会学教育还普及到成年人。英国开放大学编了一套社会学教材,并与企鹅出版社合作于1970年出版,这套教材主要有《社会学入门》(1970,1977)、《现代社会学》(1970)、《现代社会问题》(1972)、《社会学观点》等。在队伍建设方面,据英国社会学家普莱特所引用的材料,到1970年,英国社会学专业毕业生占各学科毕业生总数的比例已从过去的 1.9%增加到 3.7%。1952年社会学毕业生获得学位的只有161名,1966年增加到619名,1970年激增到1856名。在书刊出版方面,主要有:1959年创刊的以伦敦经济学院为基地的《英国社会学杂志》,1967年定名的作为英国社会学会正式会刊的《社会学》,以及1962年创刊的《新社会》。英国各大出版社出版了大量社会学书刊。剑桥大学出版社在50~60年代出版了约 150种社会学著作(不包括人口学、人类学著作),还出版了《老年人与社会》(季刊)、《欧洲社会学文库杂志》(半年刊)、《公共政策杂志》(季刊)、《社会政策杂志》(季刊)等5种社会学杂志。

发展趋势

当代英国社会学的发展主要有 5个特点。

(1)分科化趋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社会学中一些分支学科,如教育社会学、工业社会学、家庭和亲族社会学、青年社会学、社会福利社会学、发展社会学、阶级和分层研究、种族问题研究、妇女问题研究等的兴起,十分引人注目。分科社会学的繁荣,与英国社会存在的一些突出的社会问题有密切关系。例如,推动英国教育社会学研究的主要是英国教育机会不平等,从而导致社会政治地位不平等的现实。J.道格拉斯的《家庭与学校》(1964)、J.福特的《社会阶级与综合性学校》(1969)、B.伯恩斯坦的《教育难以补偿社会需要》(1970)、P.罗宾逊等的《教育与贫穷》(1976)、R.蒂姆等的《妇女与入学》(1978)等著作都从不同侧面研究了教育的社会问题。英国工会力量大,劳资冲突时起时伏,新的工业革命在世界各地形成,日本和联邦德国的迅速崛起等现实问题,也促使英国工业社会学的兴起。由于英国在种族方面、性别方面的不平等,推动着种族问题、妇女问题社会学研究的开展。

(2)重视社会调查研究。分支社会学的发展是以实际社会调查为基础的。当代英国社会学十分重视社会调查研究,并取得了引人瞩目的研究成果。在工业社会学方面主要有L.多尔的《英国的工厂和日本的工厂》(1973)、B.巴特斯通的《行动中的车间职工》(1978)、《罢工的社会组织》(1978)、T.弗德森的《工作与工业社会学》(1980)等;青年社会学方面主要有:M.阿布兰斯的《明天的公众》(1964)、P.威尔莫托的《十多岁孩子的革命》、P.特洛勒的《青年文化社会学》(1984)等;妇女社会学方面主要有:E.O.威尔逊的《现存的妇女的磨难研究》(1976)、帕克尔夫妇的《作为社会分化原则的性别和年龄》(1978)、Y.阿兹蒙的《性别、权力和权威》(1981)等;福利和保健社会学方面主要有:M.斯塔希的《英国国家卫生局的社会学》(1976)和《劳动的分类与健康》(1977)等;阶级和分层研究方面主要有:D.洛克伍德的 3卷本《社会结构中的富裕工人》(1968~1969)等;种族问题研究方面主要有:J.雷克斯的《种族、殖民主义和城市》(1973)、M.班通的《种族和民族的竞争》(1983),等等。

(3)古典社会学思想的复兴。由于60年代西方社会的动荡,激进思想和激进运动的出现,理论社会学摆脱了结构功能主义一家独尊的局面。社会学家们更多地注意社会生活冲突和变迁的因素,他们的兴趣转向了早期社会学家们注重的历史研究和比较研究方面,出现了古典社会学思想的复兴。这主要表现在对K.马克思、M.韦伯和迪尔凯姆三大社会学传统的重新认识和评价上。在这方面,出版了一批有关马克思、韦伯、迪尔凯姆的专著,其中影响最大的是A.吉登斯的《资本主义和现代社会理论──对马克思、迪尔凯姆和韦伯著作的分析》(1971);马克思、韦伯、迪尔凯姆的原著在60年代之后也大量出版或印行。

(4)马克思的社会学思想受到重视。在英国,很长时期内,社会学者几乎未曾注意马克思的理论。K.R.波普尔1945年发表的《开放社会及其敌人》是一本把马克思视为社会学家来进行批评研究的大部头著作。波普尔尽管不同意马克思的学说,但承认受到马克思的影响,并说所有的现代作家都受惠于马克思,虽然他们并不知道这一点。1956年,T.B.博特莫尔和M.卢贝尔编辑出版了《马克思社会学和社会哲学著作选》,博特莫尔在长篇导言中指出,马克思的许多研究工作──对研究领域的规定,对经济结构及其同社会结构其他部分关系的分析,社会阶级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都是社会学思想的永久财富。吉登斯在《资本主义和现代社会理论──对马克思、迪尔凯姆和韦伯著作的分析》中指出,马克思的著作跨越了三个世纪,他尽管生活在19世纪,但他的著作在20世纪产生了最大的影响,又有其根源于18世纪晚期──1789年法国革命引起的社会的政治的变化。不管是否同意马克思的观点,英国社会学界公认马克思是一个有持续影响的社会学奠基人

(5)理论综合趋向。代表人物是吉登斯。他在批判各种理论传统的基础上,建立了“结构化理论”,力图将各种理论观点融入一个严密的理论框架内。“结构化理论”从流派上看,既包括结构主义的因素,又包括功能理论的因素;既有互动论、拟剧论的因素,也有现象学社会学和民俗学方法论的因素,以及精神分析理论的因素。它综合了自然主义和主观主义、实证主义和反实证主义的理论。从范围上看,既有宏观理论研究,又有微观理论研究。从研究主题上看,则把研究社会与个人、结构与过程、制度与互动相互结合起来。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试图在批判各种理论传统中吸取各种不同的因素,并把它们综合起来,又反过来弥补它们各自的不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63785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6
下一篇 2022-11-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